从不自由中获得自由
![]() |
获得自由后的曼德拉重访曾经关押自己的罗本岛监狱。(网络图片) |
大部人可能认为自由是指外在的环境或者可支配的资源。过去我也以为自由的环境对于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否认,西方民主社会在保障人的生活自决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外在环境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内心的自由。
哲学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也是关于人的意志是否有真的自由。
十几年前读了纳尔逊·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的自传《漫漫自由路》。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许多曼德拉内心的独白,尤其是触及他柔软人性的自白。记得有一段是在一次逃亡的路上经过自己父母的家却不能进去时内心的煎熬,大意是问自己这一切的牺牲是否必须和正确。还有一段是描述他在经历了二十七年的隔离生活后第一次被允许离开罗本岛,住进政府为他安排的一栋独立小屋时他的感受。对于这些普通却久违的东西,他象婴儿一样感到欣喜,似乎他从未来到过这个世界:不管是静宜的小屋本身,还是窗外的树木和鸟鸣,简单的房间,得到的书籍以及为他煮饭的帮手。当时的白人政府为了寻求一条和南非反抗力量和解的路而把全部希望押在他的身上。为了避开他人耳目,他们让他临时居住在一所郊外独门独院的小房子中。
提到曼德拉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二十七年来思想的变化,特别是他后期在狱中的感悟。在被囚禁在罗本岛的早期几年中,他感受到的是愤怒,不公和反抗的意志。后期他的思想出现很大转折,开始坦然接受监狱的生活并赢得了其他人的友谊,包括看押他的工作人员。大量的思考和阅读促使了他内心的转换。
看见暴力的阴影和仇恨带来的螺旋式的破坏力可能是他最重要的认知。他是当时南非国大党中少数几个愿意放弃暴力并且希望通过谈判获得平等权力的人。内心的转换带给他平静和获得自由的希望。内心的平静映射在外在,被人感受到并影响其他人对他的看法。他获得了压迫者的信任。可以说曼德拉的自由之路是从内心获得的自由开始的。
世人仰视曼德拉的坚强意志,以为他的决心和正义感给予他力量度过漫长的二十七年囚禁生活。但我以为真正给予他持续的力量,度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的是他内心的觉醒。
在不自由的环境中建立自由的内心是获得真正自由的路径。外在的自由则是内心自由的映射。
可以说曼德拉后期的思想转换印证了佛陀在实大乘教义中转达的信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获得无染的生命力。
佛陀早期的教导中陈述的解脱之道是"灭",也就是通过灭除欲望来逃离外在的诱惑。这好比是把自己囚禁起来以获得安全,或者说把荷花种在净水中以避免粘上污泥。但俗话说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这种否定自我的小乘之道不可能建立真正稳固的自由,尤其是内在的自由。
西洋的自由之道是基于理性的思考能力构想出的社会契约。这条道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修缮,它的局限已经非常明显:自由正被保障自由的手段蚕食和限制,而且这种恶性循环有愈加严重的趋势。这种结果令越来越多的西方自由主义捍卫者感到不满。但除了妥协以外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善日益缩小的自由。
曼德拉获得自由的经历值得人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获得它的有效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曼德拉后期的悟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佛陀陈述在法华经中。他用“莲华”来命名建立真正自由的法则。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