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回:生而为人长命百岁,不枉为人半世痛快(上)
【仙劍波斯臥龍崗】【皇氏古建築大全】
第壹部卷一手稿篇
HUANG JUMBO HERITAGE LIST
第55回:生而为人长命百岁,不枉为人半世痛快(上)
©原创图片(本文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Jumbo_Huang@126.com/微信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文字内容部分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商业用途。

20170221今天鸢突然说我比以前瘦了很多,因为我今天穿鸢的户外衬衣都感觉非常合身了,曾陪伴我去过三大洲的黄色凯耐石衬衣在农场被铁丝网刮破了袖口,极为可惜。我们早上六点多就起床,下楼去厨房拿了八块面包片,其中四块做早餐,另外四块制成三文治与另外一种蓬松面包做午餐干粮,又拿了二个苹果和一根香蕉,喝了牛奶和咖啡,将食物装进午餐盒之后我们就先去外面喂猪,

然后我们背上背包坐上菲利普的轿车出门,因为昨天我们工作了一整天,所以今天我们可以休息一天,顺便坐菲利普的汽车去市区办事,菲利普在华人加油站便利店停车,他下车购买了一根香蕉和饮料,然后边开车边吃食物,他吃完香蕉就将香蕉皮随意扔在车厢里,他与喀秋莎还真是两个极端,一个邋遢,一个爱干净。

我坐在副驾驶位上,不停地跟菲利普聊天,他说父亲很穷,他17岁就独立生活了,读大学时要去林场找工,在森林中砍伐树木,收入还是很高的,毕业后他就找到工作了,菲利普说莎霞和罗根的日子会很好过,因为他已经替子女准备了读大学的钱,他说欧美的穷父母都不会支援子女上大学的,但有些经济条件的父母还是会帮助子女支付学费,理论上子女读完书之后就要离开父母家另谋出路了,但父母家的门也永远向子女敞开着,

一旦子女在外面混得不好,也是可以返回家里与父母一起住的。菲利普说他现在在政府部门算是富余人员,组织上要将他调到更远的偏僻区域任职,最终菲利普会选择离职,然后他打算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一份新工作,我看菲利普都快50岁了,我就问他这个年龄段还要找工作吗?菲利普说在新西兰的话中年人还是很容易再就业的,何况他也是有很多经验的。

菲利普打算退休之后将农场卖掉,然后搬到海边买个小房子度日,鸢之前说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移民到新西兰之后,因为没有条件将父母也接过来,导致老人在中国无人照料并去逝,让子女留下永远的遗憾,最后我也是无法拨通父母的电话,却可以勉强打通岳父的电话,不知道是不是电信网络的问题。

我们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就到达市区了,菲利普将车停在一栋高楼旁边,约好下午在些会合后再接我们回家,菲利普上班就穿着西装皮鞋打着领带,他说上午还要参加一些政治会议,又要跟一些官员辩论了。我目送他走到办公楼之后,我与鸢就走到市政广场那里吃了香蕉和零食,我们过马路之后意外看到一些中国餐厅,沿途能看到很多中国美女,华人和印度人都非常多,广场上有一个老钟楼,

旁边是大剧院和电影厅,我们走到十字路口的市民剧院,路过科内尔医院和老法院,再行不久就到达一座漂亮的石头教堂,路上的美女较多,长裙飘扬,行人并不多,很多美女还戴着头盔骑自行车,路上是地下铁路公司的加长大巴士,

我们走到石头教堂下面参观,这个教堂提供很多宗教服务,还可以预订结婚宴席,城市圣马修的塔楼高约六层,高耸入云,我们过马路走到天空塔旁边的汽车站,对面的空地上正在施工,旁边是帝王酒店,我们走进巴士公司咨询了购买联票的事宜,

服务台的小姐能提供一些讲解,旁边也有宣传册介绍为什么购买联票要更方便和实惠,我庆幸自己先提前咨询了这个交通事宜,毕竟从北岛跑到南岛也是非常折腾的,我们离开汽车站后又绕着天空塔走到写字楼区域,经过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一位女士在玻璃办公室内办公,她正在查阅邮件,桌子上摆着一个台式电脑和一部笔记本电脑,隔板上钉着一条狗的照片,看来在那里办公都是差不多的,无趣但能赚到钱。


我们再走到海边,那里停泊着很多游艇,走到学生成群的新西兰海事博物馆,在它对面隔着海峡还有另外一处新西兰皇家海军博物馆,我们跟着学生一起走进售票大厅,入口处全是工艺品店,所售的制品基本是中国生产的,售价还非常昂贵,参观博物馆的门票是20纽币,坐海船参观是50纽币,

我们逛了一会就走到外面欣赏那些豪华游艇,还看到新西兰啤酒公司赞助的帆船,远处是美洲杯帆船赛基地,美洲杯帆船赛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特殊的体育冠军杯和极限帆船赛事,它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一级方程式赛车并称为世界四大体育赛事。奥克兰人均帆船拥有率位居第一,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说,扬帆出海才能够真正感受奥克兰独有的城市魅力。

美洲杯帆船赛起源于19世纪中叶,迄今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1870年,美国和英国首次举行了横渡大西洋的美洲杯帆船赛。奥克兰安静地坐落在北岛两个大港口之间,有着阳光宜人的气候,是户外运动的天堂,独特的地理形态造就了这里优良的港湾,为帆船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面朝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艘艘帆船整齐的排列着,它们为奥克兰赢得了“千帆之都”的美誉。

在奥克兰众多港湾里,到处泊满了密密麻麻的各式游艇和帆船,尤其是帆船的阵列,一望无际,桅杆林立,蔚为壮观。奥克兰赛手曾于1996年和2000年两次获得“美洲杯”帆船比赛的冠军,奥克兰也曾举办过多届美洲杯帆船赛,因此,新西兰人又自豪地把奥克兰誉为“帆船之都”。 美洲杯帆船被公认为是奥克兰移动的新地标,美洲杯帆船在海洋中创造了无动力下的速度神话,因此也被称为“海洋中的一级方程式”。

每年,奥克兰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大量帆船爱好者前往竞游。如今喜欢帆船运动的奥克兰人是有增无减,而且还风靡到新西兰全国各地,这足以证明奥克兰人对帆船的特别爱好,奥克兰市民非常酷爱扬帆出海,在蔚蓝的海水衬托下点点白帆闪闪发光,场面十分壮观!帆船行驶在奥克兰的海港,美丽的奥克兰市区、天空塔、泊在岸边的帆船、蓝天、低矮的白云,绘就了一副静谧的海港图,让游客的旅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帆船云集的码头分布着很多餐厅和咖啡馆,几个海员正在维护游艇,还有观鲸鱼和海豚的快艇也停泊在港湾,一些几层楼高的巨型游艇也停在码头,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俄罗斯富豪的超级游艇,远处是奥克兰海港大桥,这个也叫北岸大桥,是奥克兰极富代表性的一处景致。大桥连接着奥克兰最繁忙的港口,全长1020米。

海港大桥不仅可以攀爬,还可以玩蹦极。我们在码头呆了一会就返回到汽车站,换成一位毛利女人为我们服务了,我设计了一条线路,然后交给工作人员,她会从电脑里查询线路的价格及是否连贯,她的服务还是非常周到的,虽然没有什么效率,长途城际客车旅行公司是当地最大的巴士公司,它的网络覆盖了整个新西兰,虽然车费有点高,我一口气预定了从奥克兰到威灵顿,再到基督城和库克山和皇后镇的联票,

我之前没有听说过联票之说的,如果每程都单独购买车票,两人得花费至少1200纽币,而购买联票之后两人只花费了558纽币,还包含了110纽币的轮渡费用,如果我们不赶时间的话,还有更省钱的方式,那就是搭便车。我们买完车票就继续走到石头教堂那里,再行不久到达了皇后街,皇后街是奥克兰市区最主要的街道与黄金地段,也是新西兰的最佳商业区,它汇集了市区内所有个性商店和大型商场,

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羊毛制品与民俗手工艺令人目不暇接。大街道上有一些乞讨的毛利人,我们走到中餐厅聚集的区域,鸢在一家广东女人开的米粉店购买了酸辣米粉配鸡蛋,花费7.5纽币,很多中国人在旁边排队购买,小店的生意很好,因为店面只有一米多宽,极为狭窄,有两个女人在店内忙碌,旁边的印度餐厅就比较宽大了。

这个地方是市中心,寸土寸金,我俩走到广场上开始吃午餐,我吃面包,鸢吃米粉,吃完饭之后我们一起走到奥克兰图书馆,我拿了很多大头书,碰到几位亚洲美女坐在我们旁边,一些美女不是来看书的,她们不是把平板手机当镜子顾影自怜,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聊天。中日韩的美女都长得差不多,无法分辨,但印度女人通常较黑,容易辨认,

我挑了一张桌子坐下来看古建筑方面的书籍,浏览了古堡专辑,发现洋人还是非常敬业的,我看了一会,毕竟这些书籍在中国是很难看到的,我们的图书馆更多的是那些乏味的政策性的说教,有个性的书本极少。

鸢看了一会书就差点睡着了,我却越看越有兴趣,在图书馆里有一些书籍记载着新西兰的移民足迹,一些历史往事。我了解到了一位一百多年前远涉重洋在新西兰的华人,他叫徐肇开,中国广东番禹人。

1861年,人们在奥塔格省的达尼丁发现黄金后,淘金的人们便蜂拥而至。徐肇开也来到这里加入了淘金的队伍,后来逐渐成新西兰华人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对新西兰最大的贡献是引进了采矿机,这给金矿开采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徐肇开还在新西兰建立昌善堂,在传统的中国,无论中国人到了哪里,他们都要将自己祖先的遗骨迁回故里安葬,叶落归根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传统。为了实现淘金的梦想,有上千的华人矿工客死新西兰,至死连灵魂还漂泊在异乡。

徐肇开便建立了昌善堂,挖掘出了大部分华人的尸骨,由昌善堂运回他们的家乡,帮助安葬去世的人对中国人而言是最大的善事之一。无数华人在海外为世界发展,历史前进奉献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人生短暂无常,但积极向上的中国人在新西兰用他们的智慧和风度,赢得了尊重和爱戴。据澳洲《星岛日报》报道,新西兰历史最悠久的华人家族,徐肇开的后人,决心要运先人的遗骨返回番禺安葬。

徐肇开的家族现有600名后人,其本人最先到美国旧金山淘金,之后转往澳洲维省大金山,还在墨尔本开商店,1869年转往新西兰南岛但尼丁,算的上是一位纵横四海的商人了,他在1882年间,

以最高捐款倡议成立“昌善堂”,专为番禺、花县、从化等地华人骸骨运回中国安葬。据说昌善堂每隔15年便掘拾先友骸骨一次,运回故乡安葬,拾骨499具,但徐肇开不幸在1901年去世,昌义堂1902年租用英国汽船“温哪号”将华人遗体运回中国,徐肇开的棺木也在船上。

“温哪号”在当年10月27日在新西兰北岛新普利茅斯附近的塔拉纳基触礁沉没,其中489副棺木因存放入封闭的船舱内,随汽船沉下海底,其余在甲板的十具棺材被冲上岸,遗体由当地的毛利人安葬在北岛毛利人圣地附近的“华人山”。据说徐肇开的曾孙徐齐好接受当地报章访问时表示,他也是在1997年参与一部华人淘金纪录片时才晓得110多年前的沉船事故,听起来有一种泰坦尼克号的悲壮感。

第55回:生而为人长命百岁,不枉为人半世痛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