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持枪?镰刀剃头?没错,在贵州的这个岜沙苗寨就这么霸气这么神奇!
岜沙苗寨,位于贵州黔东南从江县面向都柳江一侧海拔550米的山坡上,全寨有500多户2000多人,房屋皆为古老的吊脚楼,屋顶以杉树皮覆盖,保持了古老苗寨的原汁原味,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岜”,念“bia”,译成汉语是芭芒草多,“沙”是杉树多的意思,后人将“杉”写成 近音“沙”。因始建村时这里芭芒和杉树多,故名。
作者曾两度进入苗寨,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三
1.岜沙男人独特妆容发式
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岜沙男人的装扮。岜沙男人身高大多不超过一米七,出门时枪不离身,对笔者这样的疑问,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这是习惯。男人必须同“枪手”二字等同起来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枪手则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爱慕。
《背影》,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岜沙男人标准装束:肩上扛着枪,腰间别着刀。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最为特别的装扮是他们的头饰,岜沙男人的发髻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岜沙的男孩一生下来,不能随便洗头、梳头,更不能随便剃发、剪发,等到16岁的时候,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年仪式,苗语称之为“达给”:把一头长发统统剃去,只留下最中央的一撮,梳成高高的发髻。所以,被称为秦时发式汉时装。从此以后,他就可以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变成一个枪手、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跳花坡、吹芦笙、游方、结婚以及生儿育女。
2.镰刀剃头——祖传下来的绝活
这里的人们,剃发、剪发不像我们用剃刀,而是用镰刀,可谓举世无双,看起来直让人胆战心惊。
《绝活》,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作为《用镰刀剃头的神奇岜沙》附图获刊登在《人民摄影报》2016年7月13日第9版“行摄”栏目。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3.岜沙女子平时装束齐整英武
岜沙无疑是个充满原始英武气息的寨子,即使女子也是一身劲装,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绑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脚灵快。
《赶集归来》,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作为《用镰刀剃头的神奇岜沙》附图获刊登在《人民摄影报》2016年7月13日第9版“行摄”栏目。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回首》,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作为《好照片是等出来的》附图获刊登在《人民摄影报》2016年10月5日第12版“影吧”栏目。
岜沙女子大多数说不好汉语,沟通起来有点困难。
《银饰是苗家女孩的至爱》,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总结语
岜沙是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这里至今保持着千百年前的远古遗风。乐观勤劳朴素,对人友善实在,是岜沙人给作者留下的最为深刻印象,有机会还要再去看看苗寨那里可爱的人们。
交通建议
到岜沙苗寨拍摄交通很方便,贵广高铁直达从江站,汽车从从江县城出发到苗寨只需约6公里的车程。
《苗寨街头》,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拍摄建议
在苗寨芦笙场每天都有的表演,但不是拍摄重点,最好住在岜沙苗寨里面的客栈,安排2天以上的时间,早晚拍,深入到苗寨里面去拍,到苗族人家去家访、拍摄,一定不虚一行。
苗寨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映山红节(农历3月3)、吃鲜节(农历6月12)、芦笙节(农历11月19)、折禾(农历9月至10月)、苗年(农历12月初一)等。
美食建议
糯米饭,中间夹着肉和酸菜等馅,味道不错;煨酒,是当地人喝的一种未经蒸馏米酒,淡淡的,有点像客家糯米酒,值得一试。
作者行摄影岜沙苗寨获刊登在《人民摄影报》的图文《用镰刀剃头的神奇岜沙》《好照片是等出来的》一并贴出来,欢迎参考
![]() |
《出门去》,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贵州从江 |
![]() |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
“岜”,念“bia”,译成汉语是芭芒草多,“沙”是杉树多的意思,后人将“杉”写成 近音“沙”。因始建村时这里芭芒和杉树多,故名。
![]() |
《雾里苗寨》,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贵州从江 |
![]() |
《岜沙汉子》,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
作者曾两度进入苗寨,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三
1.岜沙男人独特妆容发式
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岜沙男人的装扮。岜沙男人身高大多不超过一米七,出门时枪不离身,对笔者这样的疑问,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这是习惯。男人必须同“枪手”二字等同起来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枪手则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爱慕。
![]() |
《岜沙苗家》,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
![]() |
《背影》 |
《背影》,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岜沙男人标准装束:肩上扛着枪,腰间别着刀。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最为特别的装扮是他们的头饰,岜沙男人的发髻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岜沙的男孩一生下来,不能随便洗头、梳头,更不能随便剃发、剪发,等到16岁的时候,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年仪式,苗语称之为“达给”:把一头长发统统剃去,只留下最中央的一撮,梳成高高的发髻。所以,被称为秦时发式汉时装。从此以后,他就可以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变成一个枪手、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跳花坡、吹芦笙、游方、结婚以及生儿育女。
![]() |
《路边木工活》,用iPhone 6 Plus摄于贵州从江岜沙 |
2.镰刀剃头——祖传下来的绝活
这里的人们,剃发、剪发不像我们用剃刀,而是用镰刀,可谓举世无双,看起来直让人胆战心惊。
![]() |
《绝活》,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
《绝活》,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作为《用镰刀剃头的神奇岜沙》附图获刊登在《人民摄影报》2016年7月13日第9版“行摄”栏目。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3.岜沙女子平时装束齐整英武
岜沙无疑是个充满原始英武气息的寨子,即使女子也是一身劲装,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绑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脚灵快。
![]() |
《赶集归来》,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
《赶集归来》,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作为《用镰刀剃头的神奇岜沙》附图获刊登在《人民摄影报》2016年7月13日第9版“行摄”栏目。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 |
《回首》,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
《回首》,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作为《好照片是等出来的》附图获刊登在《人民摄影报》2016年10月5日第12版“影吧”栏目。
岜沙女子大多数说不好汉语,沟通起来有点困难。
![]() |
《门前洗衣》,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
![]() |
《银饰是苗家女孩的至爱》 |
《银饰是苗家女孩的至爱》,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总结语
岜沙是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这里至今保持着千百年前的远古遗风。乐观勤劳朴素,对人友善实在,是岜沙人给作者留下的最为深刻印象,有机会还要再去看看苗寨那里可爱的人们。
![]() |
《放学途中》,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
![]() |
《挑水路上》,用iPhone 6 Plus摄于贵州从江岜沙 |
交通建议
到岜沙苗寨拍摄交通很方便,贵广高铁直达从江站,汽车从从江县城出发到苗寨只需约6公里的车程。
![]() |
《苗寨街头》 |
《苗寨街头》,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拍摄建议
在苗寨芦笙场每天都有的表演,但不是拍摄重点,最好住在岜沙苗寨里面的客栈,安排2天以上的时间,早晚拍,深入到苗寨里面去拍,到苗族人家去家访、拍摄,一定不虚一行。
苗寨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映山红节(农历3月3)、吃鲜节(农历6月12)、芦笙节(农历11月19)、折禾(农历9月至10月)、苗年(农历12月初一)等。
![]() |
《伸伸脚来喜迎客》,拍摄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 |
![]() |
《打谷的苗家女孩》,拍摄于贵州从江岜沙苗寨 |
美食建议
糯米饭,中间夹着肉和酸菜等馅,味道不错;煨酒,是当地人喝的一种未经蒸馏米酒,淡淡的,有点像客家糯米酒,值得一试。
![]() |
《糯米饭》,用iPhone 6 Plus摄于贵州从江岜沙苗寨 |
作者行摄影岜沙苗寨获刊登在《人民摄影报》的图文《用镰刀剃头的神奇岜沙》《好照片是等出来的》一并贴出来,欢迎参考
![]() |
《用镰刀剃头的神奇岜沙》在《人民摄影报》刊发版面 |
![]() |
《好照片是等出来的》在《人民摄影报》刊发版面 |
![]() |
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
© 本文版权归 brucebruc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momo2sk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5 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