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五年前的一封信——自我心理剖析(一)
偶然翻阅草稿箱看到静静躺着未曾寄出的五年前写的这封信————

姐姐,我推荐你看一部宋慧乔演的电影,《今天》,关于原谅与惩罚的故事,我写了观后感一篇,也作为自己十年来心路的总结,与你分享。希望我们都能真正放下对家庭的不满,直面人生,活出自我。2013,加油!正文如下。
你所摒弃的今天,是昨天逝去的人渴盼的明天。
回老家车上得遇认识十年的中学同学,一起回忆了葱茏岁月里那些泛黄的记忆,今天看了影片《今天》,并且听闻母亲中学同学于昨晚自杀的消息,看到影片中那么令人心疼的池敏,突然想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对于自己及家庭又有了深入的体会。
挨打的孩子不是真的愿意挨打,而是自尊心的爆发所导致的叛逆成为父母教训一番的理由而已。然而每个从小挨打长大的孩子倘若长大后有了一番成绩,必然会成为父母炫耀自己管教成绩的标本。那种恨到想要杀人的幼小的心,和那种直感到绝望压抑无法逃脱宿命般绝望的心情,剧中的池敏用杀死自己的方式(因长期被虐打心情抑郁而患上致命的肾病)来转移自己想要杀死父亲的念头,那么我呢。。。
从小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的小孩。几乎没有笑容,没有十分开心的时候,总是被灌输着要乖巧懂事的理论,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甘愿为了所谓夸奖而生生夺去自己童稚的不折不扣的无青少年。曾经因为父亲年轻时对母亲跟外婆犯下的错误而十分憎恨,以至于每到吃饭的时候总会因为言语不合而挨打在身,于是更加怨恨,后来家里开了旅店,又因为看不惯家里经营的方式(看不惯客人赊账而埋怨父亲)而大吵大闹,往往对于父母的这种数落都会变换成拳脚,同样因为自尊心的缘故,或者说虚荣心,羞于把这一切遭际讲给朋友听,于是心里的话都写到日记本上,于是变得有些自闭,有时候生了一肚子气,根本没心情写作业了,然而第二天还要面对老师,同样因为自尊心,只有暂时搁下怨仇专心学习。就是这样,依然还是名列前茅,数一数二,然而我没有与我同龄的女孩子她们那样娇贵,我从来这样狠心的对待自己,也难怪得不到家人的宠爱,这就是十年前的我,十年前的生活。今天,我还同父亲深入地交谈了一番,父女关系早已不再如十年前那般僵硬,父亲早已原谅了我的叛逆,我也原谅了记忆里叫人憎恨的父亲的形象,我不再是经常挨打在身的少年,而是父母引以为豪的骄傲。
然而今天看到片中的池敏,我似乎又看到那个自卑敏感而又自尊要强的十四岁少年,一边鄙夷同龄人的娇稚一边又偷偷的羡慕着,坚强的令人心疼…时间过去十年之久,然而那个小小少年,并未远离,一直还在陪伴着我,影响着我十年后今天的生活。大学时期,我曾经一度十分的痛苦,痛苦产生自内心对于要强的自己丢失的事实与强迫自己恢复坚强的愿望的两两对峙。 我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再出类拔萃的实际,不得不承认自己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得到宠溺,我投降了,放弃了自我(注重内心世界不在意别人的目光),慢慢变成自己曾经鄙夷的那种傲娇的女孩的影子,姐姐的衣橱成为我粉饰自己悲苦童年摇身一变备受亲人宠爱的娇娃的工具。期间几段情感亦友亦爱或深或浅,都因渴望被爱的如壑般深沉与争而不得,导致了情感和人生的“悲剧”。似乎我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如今的我依然走在这条老路上久久徘徊着,操着粉刷自己的旧业,欺瞒着别人也欺瞒着自我。多少次,梦里那个本真的我,想要跳出来扼杀摧残自己的蠢货,多少次又被所谓自尊心按将下去,用病痛麻痹神经,冰封住自己的灵魂,最可悲的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是欺骗了他人,更是对自己的欺骗,在需要动手术的伤口上缠上纱布,欺瞒掩盖,却使伤口愈烂愈深,成为无法抹去的疤痕横亘在心尖上……直到今天,敲下这段文字,我才试图揭下虚伪的面具,认真面对自己。这,于我,是幸运的。
我生而本就不是什么金枝玉叶,没有得到过什么宠爱,然而我承认自己渴望得到关注跟宠爱的事实,问题的关键是如今我已然错过了备受娇宠的年纪,再想在余下生命里填补这一空白,只能是人生的倒错。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尽如人意,总会有些许缺失,然而在错的年纪弥补自己曾有的缺失,却不是多么明智的选择,面对它,承认它,经历它,接受它,曾经的缺失才会抚平,人生的道路才会敞开。睿智、理性、大气、坚贞,担起该负的责任来,这才是23岁的女子所该有的特质,不再拿自己的健康不当回事,不再不看重自己,不再自暴自弃,不再假装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一切,不再以别人的宠为放肆的筹码,不再随心所欲口肆无忌惮,不再伤害别人而不自知……召回自信努力、认真坚定的灵魂,打碎为了逃避现实而编织的梦幻!
曾经多么痛苦,我还不是从十四岁长到了二十四岁吗,如果时光能倒流,多想回到那一年,直面那个小少年倔强的眼神,告诉她:“ 你所摒弃的今天,是昨天逝去的人渴盼的明天。原谅他人就是珍惜自己,放下仇恨,才能真正的开心!”然后再轻轻拥抱她颤抖的瘦小的身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