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印(二)雾城里的老建筑·大礼堂
一座城之所以区别于另一座城,不在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而在于这座城里的老建筑。雾城徒步,大礼堂是一个值得歇歇脚的地方。
重庆大礼堂合中西之璧。她被赋予生命已经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按人的逻辑,她已近古稀。但显然,建筑能承载的历史要远远地超过人,人们到欧洲的大街小巷能触摸到的动辄都是数百年前的建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礼堂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写下这遍文章的时候,我不在旁处,就坐在大礼堂第一层第一排正中的位置。不远处,是天南海北的游客拿着相机手机去印刷这座建筑的轮廓。确切讲,坐下来之前,我也这么做过,我用手机把这座建筑的每一个可以发现的细节变成了一张张属于我的照片。当我要转身离开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进来静静地坐一坐。一个礼堂是用来的坐的,不是用来游走的。
当我真正坐下来的时候,我似乎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我感受到一种建筑里特有的脉动,一个著名的建筑里面,存着历史的气场。这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留存下了太多太多人的气息。
我用手机写着这篇文章,翘着二郎腿,以最舒适的姿态坐着。抬起头眼前是一片开阔之地,也是这座大礼堂的中心。在这个舞台上,主政者每年都会来此发表施政演说,在这里演讲的非富即贵,有一些后来去了北京的大会堂继续演讲,有一些进了秦城监狱。一个人的上下之间,浓缩了一方水土的兴衰更迭。闲暇时,老百姓在这里观看各种大型的表演。太多的故事在眼前这个地方真实的发生过,也将一如既往的发生下去。
六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建筑已经和重庆的山水融为一体。其之宏伟,其之悦目,其之庄严,其之静谧,渗透着时间浸润的味道。这才是一座城市该有的气概。大城小城之别,大抵就在于此。
人也是这样子的,一个男人也好,一个女人也好。一定要经过时间的浸润,年轮的打磨,这样才有生命的味道。
雾城大礼堂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