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艺术史小记——18世纪
时间来到18世纪,在经历了17世纪教皇和君主的重新掌权后,和平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不论是宫廷贵族还是新兴的中产阶级,已经对宗教神权那一套不那么感冒了。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优美自然的格调日益被器重,被他们作为社会行为的准则而接受下来,进而也影响了乐于效仿的中产阶层和富商。
人民普遍认可有教养的消遣方式,比如艺术和知识,而这个时期的艺术形式——洛可可——其唯一的目的就是带来欢乐,使那些悠闲懒散的上流社会人士高兴。
这个时期也形成了现代花园的概念,这也正暗合了洛可可艺术通过幻想和人力来改造现实世界,形成一个迎合人们审美的理想世界的特征,风景如画,正是如此。

艺术学院开始建立,对艺术的消遣成了主流的娱乐方式

教育在普及,对知识感兴趣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特征

理想的世界:华托的《发舟西苔岛》不仅是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成熟的年华,而且是提炼过的时代和生活方式。画的主题是对爱的崇拜:西苔岛是地中海里一个真实的岛屿,古代异教徒供奉爱神的地方

构图:夏尔丹的《青年女教师》主要不是画孩子和教师在一起,而是画这两个人物如何占据画布空间。光的运用使我们完全相信人物周围的空间大小,画中构图之简洁使画面上不能再加进什么东西。这种平衡达到和谐的静止,是夏尔丹绘画中的独特之处

特别的艺术赞助人:蓬巴杜夫人作为路易十五的情妇,引领了当时的绘画审美。正如前文所述,贵族们不再愿意承受宗教等束缚,更愿意享受生活,展现自己的情趣。这幅自画像也正是当时的画家们在领会到这种风尚之后的创作

迎合:偷窥少女荡秋千时的裙底风光,也是当时迎合贵族们艺术消遣的写照,只不过看起来有点儿过了~

工业革命:英国此时进入了工业革命,艺术作品也普遍表现出乐观积极探索的精神

法国大革命:大革命开启后对洛可可风格也有极大的冲击,迎合上流社会的画风有所转向,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开始抬头。新古典主义其实本质上也是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不过这个理想世界不是洛可可的享乐浮华,而是古罗马的尊严和古希腊的自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铲屎大将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致我的小食堂:那种陌生人间的熟悉感 (15人喜欢)
- AI写不出来的,才是好书 (11人喜欢)
- 2024于我,是无畏、自信、真诚、煎熬并存的一年吧 (4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