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给《红海行动》找茬
连续两场终于看完《红海行动》,和《芳华》叙事重点不同不是一个类型,但和《战狼2》有可比性,如果我给战狼打了9分,那红海我想给至少9.5分,留有余地以备后来超越。战争惨烈残酷、感情线恰到好处、情节紧凑饱满、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没有伟光正的说教、没有塑造不死超人、武器战术极为专业......这一切都实在堪称中国军事题材影片的一座里程碑。
好的地方太多不一一叙述,感情线的布设各影评公号说的不少就不浪费时间了,这里只说一处他们没说的。通信兵在沙漠伏击战结束后惊魂未定,对副队长说“参加了那么多的演习和训练,但经历这种情况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不配呆在蛟龙”,士兵不参加实战成为不了战士,这样的真实感受很客观,不像过去许多国产战争题材影片里营造的那种天生勇敢。后来通信兵为了确保联络畅通牺牲了,死的很英勇很惨烈,但也预示着他的真正成熟。下面接着昨天的节奏继续讲细节,和昨天不同,发现了许多很棒的细节设计,合着问题一并道来。
1.枪械细节后续。昨天讲了许多枪械,今天看完后觉得超级棒,特种分队进入战场前在海上对付海盗用的是我们自己的95枪族、后来进入别国领土换用了欧盟的SCAR系列,再后来他们潜入沙漠腹地营救人质换用了叛军使用的俄制AKM和AK74,最后抢夺“黄饼”因为是敌后隐蔽渗透又使用了最合适的MP5枪族。如果细说,这些细节可以单独讲一篇,但仅仅从换用不同枪械的细节看就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军事指导和导演是有真本事硬知识的。同时就昨天女机枪手的细节再做一个补充,小队里除了佟莉外还有一挺更重的FN米尼米机枪由男兵操作,所以只能说佟莉确实是女汉子,但男兵也没有欺负她。
2.狙击戏渐入佳境。昨天说狙击戏不太好,接着看下来感觉是优缺点并存吧,好的方面主要有顾顺被敌方狙击手压制同时被迫击炮攻击,在其离开隐蔽位置避弹的一瞬都没有忘记用枪托顶起头盔制造假目标吸引地方狙击手火力从而成功逃脱。在解救人质时狙击手再次被敌方狙击手压制,此时狙击组迅速报告了脱离战位的情况,体现了很高的团队配合意识和专业军事素养。但问题同样是有的,一是遭敌伏击时观察手成功压制了敌方狙击手,但顾顺不是先把威胁最大的狙击手干掉而是先消灭迫击炮,观察手使用步枪活力持续性是有限的,万一火力中断敌方狙击手抢先开枪打掉我方狙击手那就做了亏本生意了;二是观察手使用的步枪自始至终使用消声器,但消声器虽然隐蔽却会削弱弹药动能,并不适合远程射击,所以在完成暗杀后应该取下消声器提高杀伤能力;三是敌方狙击手逃跑时背朝后方沿山坡向上奔跑,而不是沿隐蔽地形之字形短促跃进,这样的素质实在不知是如何在战争中幸存的。
3.迫击炮杀伤效果的误读。特种部队被伏击时,敌方使用的迫击炮是82毫米迫击炮,使用杀伤爆破榴弹的破片杀伤敌人,可以对付无装甲车辆和人员设备,影片中出现了法造雷诺VAB6轮装甲车的身影,迫击炮是很难击毁这种装甲车辆的。小队掩护狙击手占领制高点攻击对方迫击炮阵地时再次使用了战术烟幕隐蔽,但这里有个明显的问题,迫击炮不是直瞄武器,而是靠射击诸元间瞄射击的曲射武器,就算前方被烟幕遮挡,但攻击的目标区是没有变化的,继续用原来的计算要素盲射压制就是了。这里顺带提一句在这场伏击戏里,车队停在四面山地的谷地里既不派出警戒侧卫也不对周边进行观测侦查,人员车辆不散开,这显得非常业余,甚至不如几十年前进山扫荡的日本鬼子。
4.战场急救包扎细节。影片多次出现了战场急救包扎的戏码,有的很专业但也有存在问题的地方,专业之处诸如小姑娘的大腿动脉被击穿后,突击队员马上进行近心端包扎阻断血脉减少失血,然后挖开伤口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进行快速血管结扎,这个急救步骤很科学规范。但在伏击那场戏里,一个伤者左胸被钢钎扎穿,这种情况在缺少外科手术条件情况下不该拔出钢钎,否则将因为大压差导致瞬间大出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钢钎留在体内,在创伤面周边使用吗啡注射缓解疼痛减少失血,有条件的情况下对钢钎的过长部分进行切割后转移或后送。
5.坦克那场戏我以为是整部片子最经典专业的桥段,因为篇幅有限另稿评论。
-
过山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26 18: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