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
前两天,漫画家林竹与父母一起去公墓祭拜爷爷,眼看着墓园又一次的扩张,爸爸深表担忧,哪有那么多的地可供开发。妈妈则想得很开,三代过去,无人祭拜,二十年不续费,骨灰还不是会被处理掉。紧接着,妈妈便急忙告诫女儿,说等她老死了,她才不需要公墓,骨灰撒在海里就好,“娘想儿来一阵风,儿想娘来在梦中”。
曾几何时,我也有这种浪漫的想象,想随土去,葬在一棵树下,梧桐香樟都好,梅树或樱花树则更好,至少树木还可以亭亭盖矣。后辈如果思念,就打一盆水,浇灌便是。夏日如有阴凉撒下,也算是荫庇了。
人死之后,如何处理遗体,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年前爷爷过世,年老如他辈,固然不肯接受火化,便简单土葬,在自家的墓地里。西藏人喜天葬,找天葬师剔骨肉,呼唤秃鹫前来享用,人类的身体不能留在大地上,一如秃鹫,临死前便无畏地飞向太阳,死也只能死在太阳的灼热里。印度人会把尸体放在竹筏上,流进恒河,然后火化。一条恒河,死者在此长眠,生者在此沐浴。
想起早逝的女明星许玮伦,遇车祸英年早逝,享年二十八岁。家人痛不欲生,事后把骨灰融进钻石里,制得四条项链,日日佩戴在身边。也曾听过有一个男孩,早年丧父,遵从父亲遗愿,把骨灰撒向大海,他因不忍偷偷藏了一把,日后天天带在身边,随他走南闯北。如若思念,便拿出来看上一眼。
福克纳的小说向来写得好,我孤陋寡闻,只曾读过《献给艾美丽的玫瑰》。艾美丽三十岁都未嫁人,父亲性格古怪,赶走了所有上门求婚的男子。父亲死后,徒留下一座房子。日后她也曾谈过一个男朋友,哪知有一天男朋友弃她而去,艾美丽便不再出门了,日日出入的只有保姆而已。很多年过去,有一日传言艾美丽过世了,镇上的人们好奇房子的装饰与布置,纷纷前去吊唁。
不料在艾美丽的房间内,发现一具尸骨,年代久远已辨不清容貌,死期至少二十年以上,尸骨旁边还有一小撮艾美丽花白的头发。人们这才想起当年艾美丽的男朋友消失之前,曾听到二人在屋内争吵,日后路过艾美丽的家也曾闻到过恶臭,推理之下,才知道尸骨所属。这也许叫做恋尸癖,与纪念本身关系不大。
日人的纪念方式,我独爱。寺庙里诵经念佛,仪式结束之后,骨灰盒仍旧要捧回家,如有佛堂,便携照片一起放置其间,如无佛堂,至少也要有佛龛。出门归来,第一件事便是跪在佛龛前,点一炷香,合掌或是击铃,随意谈上两句。临到饭点,吃食或酒水,也常供在佛龛前,与斯人分享。如有客来看望,必是先在佛龛前坐上一坐,礼数周到者还会自带鲜花,清水供养。
小路幸也的《东京下町古书店》,视角奇特,因为叙述者是这家已逝的奶奶。因为已逝,来去自由,所以视角不受限制,谁人的言语与秘密都藏不住,颇有点全知的味道。因为是系列丛书,每一个故事的开头与结尾都惊人的相似,开头总是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吃早饭,而结尾总是晚辈坐在佛龛前,击铃唤她前来,交代近日发生的琐事。
荷西某次出海,遭遇海难,不幸身亡,三毛前去收尸,悲痛欲绝。尸体葬在拉芭马的公墓里,三毛亲手在木头上为他写下名字,当作墓碑。日后三毛辗转流离,曾住在一座海边的房子里,夜晚海风呜咽,三毛不能入睡,突然发现,自己已是没有家的人,思念与悲恸席卷,她常常觉得这种日子怕是过不下去了。
28年后,2007年,三毛的一位读者曾去拉芭马找荷西的墓,她再三向工作人员解释,在中国,荷西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工作人员几番寻找,终于找到,根据记录,却发现30年无人曾来看望过。墓碑早已不再,年久失修,三毛写下的那块木头早已没了踪迹。
三毛也许真的没有再去看望过荷西,但有生之年,她的思念却从未断过。人们曾说,有段时间,她神志不清,常常缩在角落,絮絮叨叨不停,事后问她,她说她在和荷西的鬼魂对话。想起红楼梦里,黛玉看《荆钗记》,曾说过这个王十朋真不通,横竖是水,拿只碗接了水对着哭,不是一样吗?又何必非要到江边去?
也许真是如此,挂念、纪念,最美的样子,便是时时刻刻放在心中。斯人骨灰如在跟前,当然很好,如若不在,思念只要不消逝,对着哪里哭,都是一样哭。
曾几何时,我也有这种浪漫的想象,想随土去,葬在一棵树下,梧桐香樟都好,梅树或樱花树则更好,至少树木还可以亭亭盖矣。后辈如果思念,就打一盆水,浇灌便是。夏日如有阴凉撒下,也算是荫庇了。
人死之后,如何处理遗体,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年前爷爷过世,年老如他辈,固然不肯接受火化,便简单土葬,在自家的墓地里。西藏人喜天葬,找天葬师剔骨肉,呼唤秃鹫前来享用,人类的身体不能留在大地上,一如秃鹫,临死前便无畏地飞向太阳,死也只能死在太阳的灼热里。印度人会把尸体放在竹筏上,流进恒河,然后火化。一条恒河,死者在此长眠,生者在此沐浴。
想起早逝的女明星许玮伦,遇车祸英年早逝,享年二十八岁。家人痛不欲生,事后把骨灰融进钻石里,制得四条项链,日日佩戴在身边。也曾听过有一个男孩,早年丧父,遵从父亲遗愿,把骨灰撒向大海,他因不忍偷偷藏了一把,日后天天带在身边,随他走南闯北。如若思念,便拿出来看上一眼。
福克纳的小说向来写得好,我孤陋寡闻,只曾读过《献给艾美丽的玫瑰》。艾美丽三十岁都未嫁人,父亲性格古怪,赶走了所有上门求婚的男子。父亲死后,徒留下一座房子。日后她也曾谈过一个男朋友,哪知有一天男朋友弃她而去,艾美丽便不再出门了,日日出入的只有保姆而已。很多年过去,有一日传言艾美丽过世了,镇上的人们好奇房子的装饰与布置,纷纷前去吊唁。
不料在艾美丽的房间内,发现一具尸骨,年代久远已辨不清容貌,死期至少二十年以上,尸骨旁边还有一小撮艾美丽花白的头发。人们这才想起当年艾美丽的男朋友消失之前,曾听到二人在屋内争吵,日后路过艾美丽的家也曾闻到过恶臭,推理之下,才知道尸骨所属。这也许叫做恋尸癖,与纪念本身关系不大。
日人的纪念方式,我独爱。寺庙里诵经念佛,仪式结束之后,骨灰盒仍旧要捧回家,如有佛堂,便携照片一起放置其间,如无佛堂,至少也要有佛龛。出门归来,第一件事便是跪在佛龛前,点一炷香,合掌或是击铃,随意谈上两句。临到饭点,吃食或酒水,也常供在佛龛前,与斯人分享。如有客来看望,必是先在佛龛前坐上一坐,礼数周到者还会自带鲜花,清水供养。
小路幸也的《东京下町古书店》,视角奇特,因为叙述者是这家已逝的奶奶。因为已逝,来去自由,所以视角不受限制,谁人的言语与秘密都藏不住,颇有点全知的味道。因为是系列丛书,每一个故事的开头与结尾都惊人的相似,开头总是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吃早饭,而结尾总是晚辈坐在佛龛前,击铃唤她前来,交代近日发生的琐事。
荷西某次出海,遭遇海难,不幸身亡,三毛前去收尸,悲痛欲绝。尸体葬在拉芭马的公墓里,三毛亲手在木头上为他写下名字,当作墓碑。日后三毛辗转流离,曾住在一座海边的房子里,夜晚海风呜咽,三毛不能入睡,突然发现,自己已是没有家的人,思念与悲恸席卷,她常常觉得这种日子怕是过不下去了。
28年后,2007年,三毛的一位读者曾去拉芭马找荷西的墓,她再三向工作人员解释,在中国,荷西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工作人员几番寻找,终于找到,根据记录,却发现30年无人曾来看望过。墓碑早已不再,年久失修,三毛写下的那块木头早已没了踪迹。
三毛也许真的没有再去看望过荷西,但有生之年,她的思念却从未断过。人们曾说,有段时间,她神志不清,常常缩在角落,絮絮叨叨不停,事后问她,她说她在和荷西的鬼魂对话。想起红楼梦里,黛玉看《荆钗记》,曾说过这个王十朋真不通,横竖是水,拿只碗接了水对着哭,不是一样吗?又何必非要到江边去?
也许真是如此,挂念、纪念,最美的样子,便是时时刻刻放在心中。斯人骨灰如在跟前,当然很好,如若不在,思念只要不消逝,对着哪里哭,都是一样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