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年纪渐长的好处是拥有了更丰盛的回忆,和周围朋友的情分终于能以十年甚至二十年来计算,并且总算能通过不算贫瘠的人生阅历,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如果要回顾活过的25年,难免有种“游戏玩到25级,技能点全加错”的荒诞感,可是如果真的有一台时光机,我想我还是不会回到过去篡改任何一个决定,那些决定总是环环相扣,如果躲开那些苦涩的时刻,也意味着会错过一些甜美的相遇。
现在去回想25岁的前半部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和Z腻在一起,几乎是失了智,我不再是“我”,而是以“我们”的身份存活于这个世界上。我想我人生中,再也不会有这么温柔甜蜜甚至是病态般稳定的时光了,我一度错觉窥探到了我整个人生的常态——每天和Z一起讨论周末看什么电影最近有什么演出今天晚上吃什么,最大的烦恼也不过是又长胖了。然而这些一起虚度的时光,如同打出的手牌,杀掉的野怪,点燃的糖果炸弹,一去不复返了。在Z回武汉之后,我甚至尝到了“离婚”的滋味,感觉自己一无所有,虚弱无力,这也是25岁最让我伤心的事情(可见我也真的没见过什么大风大浪),我完全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其他人的身上,而自己本身却无法承担任何责任。
脱离了“我们”的生活状态,我有种与自己久别重逢的感觉,这样说起来或许很怪异,但一直到现在,自己独处的时候,还是会有种陌生感:我到底想要什么?怎么样才能让我感到快乐?我的身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疯狂地想要更了解自己。
如果按照“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我恐怕仍连成为“自我”都做不到,一个纯粹的“本我”,活在了“佛系”的对立面,忠于欲望,无法控制冲动,一旦冒出了某个念头,就想方设法要去实现(当然通常都是想要出去玩想要花钱的念头🙂),突然的对金童子牛肉粉(要撒葱花)的渴望,看了开头就一定要一口气看到结尾的小说,现代社会过于便捷,而我对自己又过于宠溺,于是形形色色的想法一个接着一个地冒出,我也就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去伺候好这些转瞬即逝的念头。
和周围那些沉默寡言的女孩子聊天常常让我惊异,她们才不沉溺于恋爱:口语partner是个柔柔弱弱的女孩子,梦想却是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平时好像只爱看书的同事其实周末都会去打架子鼓;前室友疯狂热爱舞蹈,最近爱学起了古筝。她们都很棒,很有趣,不为大部分人所知的有趣,这种有趣在于她们不必发微博朋友圈也能感到真正的充实。
而我始终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游戏上我真的缺乏天赋。Dota2毫无进步,仍停留在人机阶段,倒是迷上了看Dota2比赛,现在我对时间的认知以各大major,minor比赛划分,预选赛也看得超认真,没有比赛的日子倍感空虚,开始觉得听主播斗嘴,看弹幕喷人,其乐无穷。我也反思过为什么我一个好端端的年轻人,不去逛街找美少女茶话会,却沉迷于(一个自己玩不清楚的游戏的)比赛直播,一开始觉得是被Z带坏了,后来Z不在我身边了,我还是一场不落是看得津津有味,我猜我喜欢的是这个游戏里那种微妙的平衡感和局势瞬息万变的赌徒心态,没有什么比看别人在战役里惊心动魄大起大落更令人身心放松的了。
除此之外,我给自己找了许多“爱好”,在花了钱的压力下,去练瑜伽,学语言,看剧,这些体验都很棒,彰显了我的“不无聊”,甚至让我没有精力有更多的思考,但是却没有让我“上瘾”的吸引力。没有兴趣爱好比没有天赋特长更糟糕,有时候我想我的兴趣爱好可能就是《刀锋》里所述的“晃膀子”(lounge,也不知道为什么翻译成这样),无所事事,到处游走。
我想在我内心深处怀有对世俗的强烈渴望,平庸和低级趣味对我都有非凡的吸引力,我拒绝看深刻的经典电影,只愿意每周看最新的院线大片,古典音乐使我心浮气躁,唯有朗朗上口的伪朋克能让我欢欣,我不想去买奢侈品限量款,我只想买打折的爆款,我想成为多数人中的平均数,想和所有人聊天做朋友,想要简单易得的快乐。我想是这种随波逐流的倾向大概都是惰性使然,而每当我发现我仍有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时候,我又自怜起自己的独立特行,于是我在卓然独立与泯然众人间挣扎,在星辰大海和柴米油盐间游移,有时希望自己能过最普通最循规蹈矩的生活,有时又安慰自己不必按部就班,茫茫宇宙,我都不能确定这一切是不是沙盒游戏,why so serious.
今年的生日,是非常的难忘的生日,巴塞罗那的低物价让我幸福感爆棚(?),超市里形形色色的火腿,巨大的草莓,廉价的奶酪和海产品都让我有点飘飘然,因为时差的存在,我猜我可以过上31个小时的生日?终于(要)见到心心念念的梦幻建筑啦,我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所以新的一岁只有一个愿望,
PS 写完这篇回头看了前几年的生日日志(已经可以追溯到16/17岁),真是有趣,口吻和现在别无二致。明明不缺爱,年年生日日志都洋溢着类似的自艾自怜,是希望能被热情的关爱和颂扬的吧XD
PPS 明年生日决定写我用的美容仪合集了,再也不矫情了科科。
-
奥利奥利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3 2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