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
查看话题 >与邓丽君齐名的她,又培养出3个斯坦福高材生儿子|推荐

14岁出道,曾与邓丽君、山口百惠齐名,红遍两岸三地乃至日本。她用她的一生的传奇告诉世人:“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最好的妈妈。”——陈美龄
【不补课还早恋,她3个儿子都上了斯坦福】
视频来源:一条
「 她的故事 」
出生于香港的陈美龄,14岁出道,两年后就受日本著名歌手、作曲家平尾昌晃邀请进军日本乐坛。在上世纪70年代和邓丽君、欧阳菲菲一起,是日本歌坛上活跃的著名华人歌手,连日本首相都是她的粉丝。
1976年,正当红的陈美龄却听从父亲的建议,急流勇退到多伦多大学,攻读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因为她的父亲经常告诫子女:
“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就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进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
1986年,完成本科学业之后陈美龄与日本经纪人结婚、生子,并重返歌坛。但复出后的她一直需要带着孩子工作,于是争论一度让陈美龄事业陷入低谷。
谁想美国《时代》杂志专门刊登了她的故事,「关于孩子还是工作」成为了轰动一时的“美龄争论”。一位斯坦福大学教授看到报道后,竟主动邀请陈美龄去读教育学博士课程。
1989年9月,几番纠结的陈美龄只身带着长子及8个月身孕,踏上斯坦福大学深造之路。
41岁的她在生下老三时,不但继续她的演艺事业,还把大量时间投入公益活动,并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在全世界做义工。
尽管如此,她对三个儿子的关爱和教育却丝毫没有减少,在她的教育下三个儿子都考进了斯坦福大学。
“我的三个孩子都很会做家务哦!对女朋友也很好的!”她自豪的说。
「 她的教育理念 」
在视频采访中,62岁的她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教育秘诀,为我们揭秘成功教育的背后。
以下这10件事,家长绝对不能对孩子做:
-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一比较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比你做得更好。这样孩子是自卑的,觉得自己是失败的。”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潜能,而产生自卑时,孩子就不会把自己的潜力释放出来,这是非常可惜的。作为家长应该时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想法。
“不管你拿70分、90分,还是100分,爸爸妈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对他们的爱是不变的。这样爱孩子,孩子一定就有很高的自我肯定的力量。”
- 不要用物质奖励小朋友

很多家长总是喜欢用“考到前x名妈妈就给你买玩具”,长此以往,会让孩子认为努力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奖励的物质本身,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一旦没有了奖励就没有动力,孩子也会觉得拿不到奖励自己就没有价值。
- 不要制定每天的时间表

给孩子制定学习和玩乐的时间表,本身为孩子预设了学习就是学习,是自己玩乐的阻碍,是难熬又枯燥的事情的前提。
“学习就是鼓励,就是享受,教孩子们去享受学习。”
家长应该给孩子传递正向的学习力,将学习与趣味融合起来,充分引发孩子自身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自发的兴趣中、快乐的体验中去寻求答案。
- 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

报课外班、补习班是再普遍的现象没有了,身为家长总是会觉得身不由己:身边孩子都这样,自己不报班将来孩子落后别人怎么办。
可曾想过,来源于家长自身焦虑的行为很容易因此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会觉得让她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只有成绩才能说明一切,而忽略了学习知识本身的意义。甚至会担心考试分数不好而害怕面对父母,内心产生无限焦虑。
- 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尊重不仅仅是成年人在乎的,孩子同样需要。家长如果总是自以为是地替孩子做各种选择,不但忽视了孩子真正需要,减少了沟通的机会,并且会影响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有自己做选择的习惯,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各种情况下要学会自己去做决定去取舍,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不要反对高中谈恋爱

青少年时期的恋爱是关系处理的入门课,可以在享受被爱的同时,也学会怎样去爱护别人。青春期萌芽的美好爱情往往会给人的一生的感情带来由内而外的信任及自信,这样的人在往后的生活里总是会更加幸福。同时,性启蒙教育是成长教育里最不可忽视的,正确的性启蒙引导也会为孩子未来的成长道路保驾护航。
- 不要打骂孩子

其实在教育里,语言和肢体的暴力都是拒绝沟通的表现,这样的行为不仅会造成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更显得自己缺乏自制力。记得,在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作为家长第一时间应该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的缘由,询问事件背后的原因。要与孩子一起沟通事情的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发泄打骂,要知道这样做了,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害怕,退缩,或者假装自己懂了。
- 不要对孩子撒谎

为人诚实是所有父母教给孩子的第一课,身体力行比什么都重要,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再累都要去完成。只有信奉承诺的父母,才会有诚实守信的孩子。如果孩子从小屡遭家长的哄骗,他不仅会失去对他人的信任,也无法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 不要因为工作忽视孩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是世界中心的太阳,只要照耀着,就会觉得父母是爱他们的。在丰厚的爱里长大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才是充盈的,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才会无畏艰难勇往直前,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父母永远是他避风的港湾。
- 当孩子发问时,永远不要说“等一会儿”

每个人出生都是个好奇宝宝,他们会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如果总是让孩子的好奇心等待,他们可能会失去提问的欲望,从而变得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内心则会变得敏感和脆弱,习惯性的不懂装懂就会成为今后学习的绊脚石。
抓住孩子每个童真的疑问,就是走进他们内心最好的钥匙,有了良好的沟通,才是真正幸福的秘诀。
「 何为“教育” 」
所谓教育,其实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教化,更重要的是身心发展的培育。

现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文教育,仿佛这个时代只有经济利益的驱动,让人看到的只有物质的消费,很难领略到人文的发展魅力。而学校课堂里缺少的也就是人文教育,这其中包括人的人性和灵性。

人性教育讲究的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而灵性开发追求的就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原创性和思想性。这些社会与学校缺少的,我们可以在家庭中补足,恰好父母又是最合适的人性导师。
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发展到最后,都是归根于人文的深度和品位的提高上。即便成年的我们,终其一生也在不断自我探索、完善,而在这个大方向上,我们其实可以与孩子一同成长。
很庆幸,陈美龄作为前辈,为我们做了极好的示范。
部分资料:
叶千华 ------《心灵夜雨》
视频来源:
《开眼》APP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5 21:50:43
-
Ali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7 20:59:40
-
abbbbbkkkkk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3 17:44:59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5 01:10:26
-
Drea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2 05:23:14
-
Sinmx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1 16: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