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易逝,芳华不在,勿负韶光(观《芳华》所感)
发现手机里还躺着一篇上个月的《芳华》的观后感,索性发出来吧。 和朋友一起去看了电影《芳华》,哭了很多次,看到结尾,黄轩饰演的刘峰以一个大叔的形象出现时,内心说不出的酸楚、道不明的滋味。我怕了,我怕我青春不在时会如他的模样。 不同于其他的电影,其他大多数电影的男女主角结局大多是美好:金钱、地位、美貌、爱情,即使最终不能在一起,年老时依旧风华动人。而《芳华》不是如此,电影中刘峰与何小萍的结局较他人而言较为惨淡:容颜不再,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痕迹有些残酷。英俊阳光的刘峰变成了布满风霜的大叔,美貌青春的何小萍成了黄脸婆,或许善良如他们,守得心中那一份宁静,但是生活似乎不尽如他们的意。战场上的英雄们,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却受到欺辱,为金钱而忧,悲哉。 在整个电影中,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人,有的只是生活的常态,是生活中普通的那群人们。他们无论是谁都有那么些大局正气,也都有那么点点小心思,“人总得有点儿人性,有点儿人的臭德行”。 正义如林峰,身为“万金油”的他任劳任怨,对谁都好,无论是领导同事,甚至是被孤立的何小萍,他都会搭一把手。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喜欢林丁丁,为了林丁丁不愿离开文工团。看似其他人都喜欢他、尊重他,但是那一声声“活雷锋”的欢呼中,有几分是赞扬?几分是讽刺? 电影中何小萍是主角,有一条主线围绕着她而展开。这个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心灵的缺陷、情商的缺陷是她无论将智商提高多少,无论如何勤奋练功都补不回来的。她不懂人情世故,不懂阿谀奉承,她是那群文工团的姑娘中唯一没有嘲笑过其他人的,唯一在刘峰被下放时不嫌弃的。但是这种人注定了悲剧的人生,太过好强如她,这个因为刘峰对文工团失望不愿跳A角的“傻”丫头,我不知道她在苦练时有没有羡慕过其他在阳光下玩耍嬉戏小姑娘小伙子们,在人到中年有没有愤恨过命运的不公?我只知道在野战医院,何小萍对萧穗子说她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林丁丁。不原谅又如何呢?林丁丁找了华侨,远嫁澳洲,可能生活太过安逸,体态也宽胖了许多,何小萍不原谅她与她又有何干呢?让这世上多了一个记住林丁丁名字的人? 萧穗子,看似她理解所有的人,看似是一个静静的旁观者,但是在嘲笑何小萍的队伍中她笑得最欢。当然,就大体而言她是个好姑娘,她喜欢陈灿就事事都想着他,无论是送饺子还是送意义非凡的金项链,做前线的战地记者也是义不容辞。她写给陈灿的情书是女儿家情窦初开的小心思,只是她想不到那么多想说话用一个小时就写完了,更想不到撕碎那张冒着粉红泡泡的文工团信签只需要几秒钟。 文工团的政委,刚开始时,我觉得他是一个正义的人,后来却让我有些纠结。一方面在所有人不愿和何小萍跳舞时,他十分愤怒,说他感到羞耻,但是在刘峰出事时,没有他的镜头,不知道为何不保他一下呢?或许是明哲保身吧,当何小萍不愿意替卓玛跳舞而装病时,他将何小萍高高地举起来,又重重地摔了下去。他激发了何小萍的英雄主义和军人的自豪感,演出圆满结束。但是,当演出结束后,却宣布将何小萍调往野战医院,手段玩的高明。何小萍嘴角的那一抹笑,是对政委和文工团的嘲讽,还是对即将离开文工团的欣慰? 电影的结局处何小萍鼓起勇气对刘峰说:“我想让你抱抱我”。中年的何小萍倚靠在只有一只手臂的刘峰的怀里,手中拿着撕碎后又重新粘贴在一起的、当初的、自己最美的军装照,夕阳打在他们身上,两个孤独的人相互依偎,他们厮守到了最后,但是他们没有结婚,没有子女,这是爱情还是亲情?试想刚才那幅画面,如果是他们年轻的时候该有多好?意气风发的刘峰与青春貌美的何小萍相互依偎,那幅画卷该是如何的美丽? “从未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真正的善良”。电影中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但这两处最触动心灵:当刘峰因为帮助何小萍也成为了被嘲笑的对象,但是他依旧无怨无悔,继续帮助何小萍练舞,不管其他人怎么说,不管世俗如何的纷扰。当刘峰被下放时,也只有何小萍来看、来送他、向他敬军礼,何小萍也甘愿成为众矢之的。 过去的我是不愿意接触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的历史和故事的,但是《芳华》却打开了我看世界新的一扇窗,激发了我去重新认识这段历史、正视这段历史,哪怕在时代的长河中,并没有什么主角光环,但总有些美丽的人能守得心中那一份花开月明。 年华易逝,芳华不在,愿你我勿负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