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似关年年过
既然扶不起过往,愿我能不负那将来,愿在岁月的惊涛拍岸下,优雅得遇见苍老的自己。
又到年关,岁月像珍珠卷帘般拍过来,撞在记忆的墙上,惊起一串或明或暗的情绪。那些至暗时刻,那些铭心痛苦,如剜不去的毒瘤,长进了身体里;另一些温暖的小确幸,却如流水里的落花,早就不知道被时间的微风吹到了哪里。而我,站在在一个年度的末梢上,试图调动全部的念想,回暖所有的生疏,屑屑索索着对过去的这一年,小心翼翼的,一一落笔。
一、奔波生活
生活依然辛苦。换了新的工作,到了新的岗位。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亘古的忙碌。甚至更忙。比如手头的工作,直到昨天,大年二九,才有一个阶段性的小收尾。而且,许多工作在年前早就拉开了框架,埋好了线索,就等初七的大幕拉开,所有被暂时搁置的,都将以潮水般的姿态涌回,淹没明年的春光。只好不去想,不去念,费力得将假期的六天锁进时空的暗箱,唯有如此,才能心无旁骛得享受短暂的阖家之欢,更短的懒觉之欢,最短的心灵之欢。
因为工作,这一年走了最远的路,去了好多从没去过的地方。深圳比想象中的美,广州比想象中的单薄,西安比想象中的古老,游走在各个城市之间的我,比想像中的落寞。
动手能力并不强的我,在这一年的历练下,也开始变得职业。家里的洁癖一直保留,出门在外的干练也有所增长,第一次背起一个背包走了3000里的路途,第一次在旅途上疲惫得睡去,醒来后,钱包还在,手机还在。
手机在这一年破天荒地换了三个。年初的努比亚,在上海动车站不幸坠亡。年中的小米mix,喝茶时和不算坚硬的地板亲密接触后竟然脑瓜碰裂。秋后的小米6,现在还坚持着,不过前几天出差北京期间,连续好几次宕机,估计是水土不服。回S城后,米6的毛病倒是没有再犯,不过等7出来,我还是得适时换上下一个。
这一年,似乎有点对小米着魔。家里配了好多小米生态链产品:小到烧水的煮饭的,中到扫地的净化的,大到影视的冷暖的,性价比不错,设计感也不错,符合我的钱袋,符合我的审美。
几乎没有时间去经营感情。回家照看母亲的时间也被工作的繁忙挤压到了最小额度。母亲似乎越来越不喜欢离开老家,也越来越忙。忙着捯饬着房子的改装和家具的重配。我知道母亲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我不能为母亲多做些什么。我只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回家看看。母亲幸福安康,我才有幸福安康的可能。
父亲走之后的余痛一直游走在我的潜意识里。好多次,一些并不起眼的电影镜头或者书本文字,就能勾得我泪腺翻滚,其实,让我百转千回的,是死神的精准与冷酷,是思念的无能与孱弱。亲人已去,悲伤的,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
所以,还是需要在奔波的生活里,想通些,想开些。人生那么短,不过是你好,再见!
二、精神生活
一年之尾,总是万物冬眠,春意潜藏。坐在温热的空调房里,能动动手指,从僵硬的脑袋瓜子里扒拉出这一年看过的电影电视,听过的好歌好曲,也算是一种福气了。至少证明,一尚未老年痴呆。二还有梦想未死。
看电影:
年度最佳战争电影:《敦刻尔克》
诺兰的作品终究是神作,哪怕《战狼2》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我心里。还是敦刻尔克领先好几个身位。
《敦刻尔克》在电影构思上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三条剧情线同步延时推进故事的展开,既有交错,又各自独立延伸,将一场乏善可述的大撤退交织得很有章法。所有演员都服务于剧情本身,没有大牌鲜肉之分,甚至连主角的概念也十分模糊。当然汤姆哈迪是个例外,诺神最后还是特意给他秀了一个极具光彩的镜头,我猜是为了弥补黑暗骑士中的面具之遮吧。音乐神了,和剧情,音效,完美融合,堪称无双。诺兰一如既往烹制出第十部杰作,必须imax才接得住!
年度最佳罪案电影:《目击者之追凶》
看电影,一般是遗珠之憾多,意外惊喜少。但《目击者之追凶》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幸亏看了豆瓣的评分,才没有错过今年华语电影中最好的剧情恐怖片《目击者》,几个演员都献上了很好的演出:男主其貌不扬,颇有些李灿森的味道,最后反转的那一刻,演技炸裂;女主虽然脸上布满了雀斑,但亦有女神气质,只是最后一笑,却让人毛骨悚然;李安儿子的演技也在进步,至少从开头,我猜不出所以然;最爱结尾时,背景音乐里或近或远的人声,将所有的情绪都摊开又收拢,残忍得不留一丝余地。电影的反转用得很自然,好多次自以为已接近真相,后来却发现不过是现实的另一个伏笔。终于明白,恐怖的从来就不是所谓的魑魅魍魉。比所有的一切加起来都要可怕的,还是人。
年度最佳恐怖电影:《Get Out》
即使不懂里面关于黑人的梗,你也可以看出来,这绝对是一部充满了诚意的恐怖电影。
一部让你几乎能汗毛都掉下来的细思极恐的电影。一开始,是颇有恐怖片架势的,镜头很快捷,闪过一个常见的绑架,丢下第一颗悬疑的种子。但接下来一对男女的爱情是如此云淡风轻,会让人错觉一开始的镜头了无意义,但你不晓得的是,一切都才刚刚开始。这是影片的玄妙之处,也是导演的老到之处。其实恐怖之旅是在男主迈入女主庄园的那一刻开始,气氛开始诡秘,情节开始吊诡,所有的故事推进都如发条般被拉紧,一环扣着一环,一帧连着一帧,让人屏住呼吸不寒而栗。当所有面具被揭开,当所有杀戮接踵而来,也许,同归于尽才是最好的结局。但导演还是偏心的,偏偏留了白,留了善念,所以,一切以杀光一切作为句点,正好。
年度最佳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
羞羞的男人打出了致命的铁拳。
老套的身体互换,老套的笑点哭梗,老套的奋发图强,老套的反败为胜,老套的抱得美人归。就这样一部老套的剧,硬生生得给开心麻花搞出了二十二亿多的票房,不可谓不是奇迹。PS:男女主和反角的演技都十分到位,恰到好处得撑起了这部年度最佳的喜剧。
年度最佳IP电影:《悟空传》
我是个具有猴子情节的人。所以,凡是关于大圣的故事,我都喜欢。
年度最佳爱情电影:《喜欢你》
在我心目里,电影里演绎的,就是我以为的爱情。
在七月和安生之后,似乎周冬雨的表演就带上了魔性。《喜欢你》在完全不被我看好的前提下,打动了我,周冬雨的演绎功不可没!她满足了我对于精灵的所有想象,而且,甚至演绎出了,我心中的爱情。另:金城武还是那个男神,林志玲却已不再是那个女神,这再一次明证了女人比男人易老这一定论!
年度最佳推理电影:《Traces of Sin》
推理电影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你必须看到电影的最后,才能了解电影讲述的到底是什么故事。
有日本电影惯有的缓慢节奏,细枝末节、冷漠关系。仿佛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浮萍,没有根,到处飘零。即使是最残暴的恶行,也有来龙去脉。每个人都在伤害另一个人。整部电影缓缓道出几个看似独立又环环相扣的故事,在推理杀人事件始末的时候,让人几乎感受不到一丝丝温暖的颜色,所有的杀戮都是那么直接,没有一点犹疑。所有故事里出现的人,他们的结局都那么赤裸裸,没有任何隐藏。就像是有一把无形的剃刀,冰冷得用锐利的锋修出现实最残忍的一道弧线。那些高高在上的聪明人,如同木偶般牵弄着他人的命运,却反过来,又被命运捉弄。那些,在艰难里想要苦苦往上攀爬的人,却始终无法躲开命运的佐罗枪射来的精准一弹。一切都是,越挣扎,越崩坏。
年度最佳剧情电影:《芳华》
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青春。
年度最佳动作电影:《英伦对决》
成龙老了,但还能饭否?
这是近些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成龙电影。看到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动作巨星,终于放下了一贯的喜剧加动作的合家欢模式,将自己代入一个悲情的父亲角色,奉献了最惨不忍睹的老年形象却也是最精彩绝伦的深度演绎。这样的成龙,让人动容。这样的老去,让人动容。
年度最佳超级英雄电影:《金刚狼3:殊死一战》&《神奇女侠》
漫威男+DC女,这个超级英雄的世界,完美了。
漫威的超英电影里,我想最为悲情当属金刚狼 logan了。都说穷途陌路最悲凉,命运的残忍会一分分慢慢展现,直到一步步逼入死角,将所有的生之路一寸寸断绝。但其实,英雄的穷途却凄凉更甚。曾经有过那么美的昨天,那么豪情的风光无限,却终于还是败在了时间的手里,穷困潦倒,无处可去。哪怕是最后的挣扎也不过是一败涂地得被蹂躏,哪怕是最后的拼斗也不过是博人同情的苦情戏,哪里还有什么刚勇坚毅,哪里还有什么叱咤风云,到头来,所有的名声都不能相救,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不过是一冢荒凉的墓碑,一个孤独的x。
想来想去,总得为这个倾国倾城的超级女英雄写点文字——《致《神奇女侠》:神之美好》
年度最佳科幻电影:《降临》&《银翼杀手2049》
我以为科幻是人对于未来的担忧,或是对过去的反思。做到两点里的任何一点,都应该是好的科幻电影。
《银翼杀手2049》:在科幻里融入人性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角度,但能将未来,克隆人,人性,融合得如此完美,如此哲学,又如此不形而上的,仿佛只此一家。一个克隆人,以为要天降大任了,开始怀疑,寻找,逃避,抗争,开始将人性的一面无限放大,开始背离自己复制的躯壳,以为在心里长出了恐惧、哀伤和爱,却在最后发现,其实不过是幌子,不过是诱饵,不过是一个完美的骗局。大幕落下,他只是白茫茫之中的一片雪花。无所来,亦无所去。
《降临》这是2017年开年来让我震撼的第一部电影,无论音效,画面,情节,演员,科幻,双线,主题,宿命,结局都甚合我的口味!剥掉预测未来的奇妙能力和步步递进的学习沟通,剥开尚有些玄虚的外星科技与略显粗枝大叶的双赢合作,我满满看到的是女主即使面对永远无法摆脱的悲痛宿命,仍决绝投入爱与付出的无上勇气。从她微笑着告诉男主她愿意要一个孩子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为了那个与另一个自己另一段人生奋力搏击的强者,从此,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她。她早已不畏过往也不惧未来,而生命的本质也随着摇曳在她手中的红酒杯而冰冷脆弱又昭然若揭。
年度最佳独立电影:《Wind River》
一场茫茫雪海中发生的死亡罪案,一场无主之地上的鲜血和正义。
电影开始,凶案上场,周围是白茫茫一片。冷冽的情绪随着一个又一个悲剧的上演,在终年不见阳光的无主之地愈加凶残。人心的奔溃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杀戮半道而出,将一个个还算善良的人莫名吞噬。根本没有所谓的新愁旧恨,也没有所谓的因果报应,就是一瞬间的情绪失控,惨剧夺命而来。杀人的理由,是如此荒蛮。追查的过程是如此揪心。但那些可以让人痛不欲生的往事和现世,都被面具紧紧压制着,不肯轻易诉说,不肯轻易忘却。非要到最后,怒火在枪支里喷涌,恐惧在求生里迸发,当所谓的正义缺席之后,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竟是最好的方式。冰天雪地从来不相信幸运,只有坚忍执着,才能努力挣扎,才能不被白茫茫的一片轻易摧毁。才能活下来。才能走下去。
PS:这一年看的电影数明显比去年下降了许多,一是工作太忙,二是好电影也不多。尤其是原本在心里成色很重的电影在公映后却让我有些失望。DC的《正义联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请来了漫威的导演助阵,但总体效果和上一部BVS判若两部。从《守望者》开始,我就有些粉扎克导演,不过他导的电影在口碑上总有些两极分化,说好的极度膜拜,说差的极度诋毁。我是喜欢扎导风格的,我以为就凭《正义联盟》的片首三分钟,就可以秒杀今年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陈凯歌的《妖猫传》我是不报希望的,但听说还不错,我得抽空去优酷看看,我上一部看他的电影是《道士下山》,好像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其实我对《无极》还是蛮有好感的,可惜,似乎大众并不是喜欢。《寻梦环游记》照例应该列入我的年度最佳动画电影,但我也还没看过,不敢妄自推荐。《缝纫机乐队》比我想象中的要好许多,电影的结尾甚至让我有些泪光盈盈,无奈,大鹏的那张脸,怎么看怎么有种整容感,只好将其从年度最佳喜剧片中割爱。还有一些电影,原声音乐竟然盖过了电影的情节成为吸引我的第一要素,《极寒之城》、《极盗车神》都是如此,甚至《雷神3》都有这样的趋势。绣春刀拍到了第二部,难得张震还是那么帅,难得男二的演技那么和男一旗鼓相当,第一部捧红了周一围,第二部捧红了雷佳音。《隐藏人物》和《分裂》都有不错的口碑,我也确实在某个点上感动过,诧异过,但终究整体更欠张力,还需要在情绪上更有所精进才行。《速度与激情7》虽然票房奇高,但在我看来,从1到7似乎都是一个套路,爆米花可,推荐倒是可有可无,我甚至认为《极盗车神》就远远要好过速激7。韩国片《王者》、印度片《摔跤吧爸爸》和泰国片《天才枪手》都各有异域特色,说实在的,也在某个情节上打动过我,但我还是遵循了自己的内心,不将她们列入其中。这毕竟是我个人的观影体感,我想我喜欢与否,该是唯一标准。
看好剧:
1.《Mindhunter:心灵猎人》:
一部连续好几个中午都看得我昏昏欲睡的美剧,演绎的是几年前神乎其神的专门描述针对行为犯罪的美剧《CRIMINAL MINDS》中出现的行为科学行动部门的最初由来,一部有大卫芬奇导演得慢的不能再慢,慢得几乎让人发狂的新剧。全剧通过FBI探员霍尔登福特对一个个邪恶、深邃、充满诡异的连环杀手心理世界的探索,揭开了犯罪与环境的交叉作用,层次分明,剖析细腻,探究精致,人性与非人性扭曲得浑然一体,邪恶与变态演绎得诛心刻骨。尤其是那些张扬在邪恶背后的恶因,那些彰显正义的撩拨越位,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所有摆上台面的规则。剧终,探员倒地的窒息,让我想起了尼采的那句让人毛骨悚然的箴言: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2.《The Handmaid's Tale:使女的故事》
一部对人性的底线无限挖坑的科幻故事,一则建立在人性彻底癫狂的背景下的末世寓言。剧集无论剧作、情节还是女主伊丽莎白·莫斯的精湛表演(就是颜值低了点)都几近无懈可击。一个女性在末世扭曲人性的背景下静默的反抗,令人不寒而栗又感同身受。女主的演出可谓光彩四溢,而导演捕捉女性的镜头则细腻而残忍。全剧将科幻照进现实,如此荒诞,又如此真实。当然,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喜欢在剧集的结尾强加一束温暖的光,所以抑郁了一季的the handmaids tale终于在结尾处露出了些许希望。虽说这希望可能是更暗的毁灭。
3.《Big Little Lie:大小谎言》
一个面朝大海的宜居小镇,三个风姿绰约的个性女子,一段段看似无懈可击又让人心生向往嫉妒的美好情感,却因为一场偶然的孩童间的小小纠纷,蛛丝马迹般迅速撕扯出隐匿许久的丑恶来。原来所有的美好都戴着假面,那些笑容背后淋漓的背叛与指责,怀疑与梦魇,疼爱与暴力,一次次将人性之恶一览无遗。就在一切即将被全盘摧毁之际,却被这神来的一推,硬是把悲剧的宿命推将开去。于是,汹涌的大海重回宁寂。会心的笑意重回脸庞。仿佛,那些身体里疼着的,从来都没有发生。
4.《Godless:无神之地》
去年的西部剧,以科幻的《西部世界》为代表,今年的西部剧则以写实的《Godless》为经典。偏居一隅的孤儿寡母,叛走逃亡的正义枪手,身处末路的落寞警长,全城屠戮的冷血悍匪,尘土飞扬的大漠黄沙。久违了的西部片终于以一种久违的姿态重返小屏幕。所以,一定要忍过了前六集的温吞演绎,一定要忍过了前六集的慢慢悠悠,等到忍过去了,才能看到花儿和天涯。第七集真是爽啊,子弹横飞,枪声隆隆,一群妇女幼孺开始了绝地反击。哪里有什么男女之分,哪里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只是不断地扣动扳机,上膛,再扣动。一波三折的枪战最终止于父子间冷冽的最后一枪。枪声悠远,子弹单飞。
5.《The Punisher:惩罚者》
漫威不但在大屏幕上凭借着复仇者联盟的诸位英雄翻云覆雨,在小屏幕上,来自纽约的捍卫者们也出尽了风头。当然最初的惊艳来自于超胆侠,盲律师的文戏武戏一张一弛,恰到好处。但随后的杰西卡琼斯和卢克凯奇就逊色了好多,到了铁拳更是几乎要毁掉了这个系列,幸亏这时,出了惩罚者。从第一季第一集最后的铁锤拍脑开始,这部剧集就树立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主基调,游离在法律边缘的主角,以杀戮对杀戮,以搏命对搏命,将内心的善和惩罚的恶统统揉进了一个钢铁般的身躯。其实,故事到这里,和超级英雄已经无甚关系了,这是纽约最暗黑的角落,但这里也有纽约最正义的惩罚。
6.《Manhunt:Unabomber:追缉:炸弹客》
基于现实故事改变的剧本具有先天的优势,她不起源于虚构,也不雷同于编造。这部基于上个世纪臭名昭著的炸弹客Theodore John Kaczynski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剧集,从一开始的旁白开始就抓住了眼球。要想探究罪犯的心思,就得和罪犯一样思考,一样判断。比持枪对峙更难的是,在思想上的你来我往。保罗贝坦尼演了个非常神奇的坏角,举手投足都异于常人,而山姆沃辛顿也似乎在演绎FBI探员的过程中迈出了阿凡达之后职业生涯的第二春。两个看似无比相像甚至惺惺相惜的人,却在同一思想的纬度上,愤怒或悲凉,怀疑或坚定,破坏或融入。
7.《Quartet:四重奏》
这是我在去年看的唯一一部日剧,由日本著名的编剧坂元裕二执笔,由我很早就十分欣赏的松隆子主演。整部剧结构精巧、风格独特,原声优美,画面协调,水准堪比电影。尤其是借助音乐和推理式的剧情,前一集出题,后一集推翻,另出新题,一集扣着一集,不到最后,永远无法猜出结局。画面也美,随剧集任意定格,都能截图作为壁纸。原声更是不得了,尤其是主题曲《おとなの掟》,更是让人白听不厌,寒毛凛凛。
8.《Sherlock Season 4:神探夏洛克第四季》
Sherlock第四季第一集开播,优酷上第一时间看了,除了其中单打独斗的桥段略显夸张之外,画面的质感,音乐的辅佐,情节的推进和间插的幽默都保持了一贯的水准,主打的推理也维持着快准狠和不留情面的节奏,88分的时长似乎也恰到好处。结尾有些悲伤,但也不失为回归后第一集要吸引眼球的策略!第二集在看似碎片化的情节拼凑起一出并不算是特别离奇的案件后,以为一切情节终于可以按部就班,CP可以重上轨道,心里的怨结可以春风化雨般消融,却在最后的五分钟,神反转。第三集,掠过开篇十几分钟近乎无聊的铺垫后,the final problem终于在两条支线的推进中浮出了冰山一角,随着推理闯关游戏一步一步逼近残忍而冷酷的真相,竟意外发现所有的谜团都源自于年少时最初的爱与亲情,嫉妒与友情。高智商也好,普通人也罢,我们终究都是害怕寂寞的人,终究都是渴望拥抱的人,所以才会不顾一切的去杀戮去破坏去布局去伤害。哪里是推理与游戏,分明只是屈从于害怕闭上眼睛会永远无法落地的内心的恐惧。所以,当最后的提琴声隔着透明的牢狱相互对峙互相纠缠时,我们才真正明白原来从一开始,最初即是最终。
9.《Game of Thrones Season 7:权力的游戏第七季》
“异鬼得一龙,龙妈有两龙。一龙是冰龙,两龙是火龙,冰火不相融,杀机滚千重。千重何所重,兄妹竟相拥。知有谁人恐,末路不相送。”一年又一年,一年再一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剧不同。跟随了我们七年之久的权力的游戏、冰与火的诗歌,从第八季开始,终于要走到尾声(听说还分了上下部,不知道应该是高兴还是叹息)。我猜该是龙妈凤临天下,毕竟她有三条龙,哦,不,两条龙的外挂。当然,她得先过标枪手异鬼这一关。过关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旁观,一刻都不能拉下。
10.《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虎啸龙吟》&《白夜追凶》
这是两部在2017年红得一塌糊涂的网剧。一部讲述的是古代三国司马懿儿女情长权谋天下的历史非正剧,另一部则讲述现代社会关宏峰孪生兄弟昼夜交替破案的罪案剧。现在的网剧早已过了想象中粗制乱造的时代,他们制作精良,剧本踏实,有大制作和大阵仗,有大明星和好剧情,有绕梁三日的原声和出神入化的演技,比许多屏幕轮播的电视剧要远远胜出好多筹。司马懿上下两部各有侧重,前者长于儿女情长,但捧红的确是演曹操的于和伟,后者重于计谋,却捧红了好久未在小屏幕上露面的王洛勇。其实吴秀波的演技也十分精进了,尤其是穿红衣面诸葛颂出师表的那段,堪称今年国产剧中的最佳表演,只是他演的是主角,难免会在某个镜头,某些片段中有所松懈,所以反而不如男二、男三有先天的优势。整部剧时间跨度长,历史典故多,却拍得环环相扣,一丝都不拖沓,为国产剧集中罕见。《白夜追凶》走的是另一条路,主要拼的是剧情,因为此前太多的国产罪案剧错误百出,漏洞不断,所以这部不出错,不把观众当弱智的剧集自然就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潘粤明也凭借此剧咸鱼翻身,一人分饰两角的他终于在和董小姐分手后,第一次找回了自信。PS:国产剧又臭又长的毛病在网剧上同样没有得到补救,即使是去年这最优秀的两部剧集依然和优秀的美剧有着不可追的差距,演国产剧的同志们还需努力啊!
PS:这一年的小屏幕比大屏幕真的要精彩许多,很多剧集的第一季就散发出不可阻挡的光芒。我的十佳剧集中,除了排在第八的《Sherlock》和排在第九的《权力的游戏》是续集之外,其他的都为新剧,而且有好多剧集我还没时间看,就等着春节假期能扫荡一番。但口碑的好坏我是早在IMDB或者豆瓣上有所耳闻目睹了,比如:《美国众神》第一季、《堕落街传奇》第一季、《大群》第一季、《傲骨之战》第一季、《双峰》第一季等……另有一些剧集的续集也相当精彩,比如永远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播出的《应召女友》第二季,《毒枭》第三季等,比如不逊色于第一季的《怪奇物语》第二季、《王冠》第二季、《亿万》第二季、《黑镜》第四季等……
看多了美剧之后,似乎会有一个后遗,那就是美国的电影变得单薄了,肤浅了,快餐了,除了动作大片或者超级英雄片需要去大屏幕或者IMAX看之外,那些能引发思考的,激起共鸣的,震颤灵魂的,洗涤思维的,几乎都在小屏幕上,尤其是NETFLIX的后来居上,给整个小屏幕带来了一股清流,甚至可以说是革命。
听好歌:
1、Sigrid:《Everybody Knows》
我最爱的动漫导演扎克斯耐德。我最爱的动漫公司,DC。诺兰蝙蝠侠三部曲之后我最爱的超英三部曲(钢铁之躯,超人之死和正义联盟)。可惜,最后的正义联盟被华纳和隔壁的漫威阉割了。不过,电影的片头曲却还是原汁原味的扎导手札。一帧一幅的画面和着哀伤入骨的音乐,直指人心,百看不厌,白听不倦。PS:年底快出扎导版的正义联盟蓝关大碟吧。
2、Doughnuts Hole:《おとなの掟》
大爱松隆子。大爱《四重奏》。这是我去年唯一看完的日剧。这是一首我反复听多少遍都不会厌倦的日语歌曲。真是好奇妙的感觉啊。从听到这首歌开始,旋律就像住进了我的心底,刻到了魂灵上。欲罢不能。欲罢不能啊。
3、Ed Sheeran:《Shape Of You》
跳跃的电子音乐,俏皮的男声,混杂着非洲音乐的轻快,有一种穿梭自如,闲庭信步的舒适。这年头,要听到一首让人舒服的歌,是越来越难得了。
4、Kiiara/Linkin Park/Nicky Romero:《Heavy》(Remix)
难得Linkin Park的Remix版本的歌曲还那么柔情。难得的,自然也好听了。
5、Radwimps:《なんでもないや》
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的原声主题曲。这首歌初听并无出彩之处,旋律淡淡,情绪淡淡。必须和着电影情节,想着互换身体的奇妙,想着心系红线的牵挂,想着彼此为对方生为对方死的勇气,想着,终于在街角的那一转角遇见时的感动。想着,听着。听着,想着。你会慢慢爱上这首歌曲。
6、Sia/Labrinth:《To Be Human》
还是电影的原声主题曲。这次的电影是《Wonder Woman》,是的,就是这部风靡全球的神奇女侠。主题曲来自男女声合唱,整首歌曲电音酣畅,澎湃高亢,既充满了张扬的力度,又隐含着钢铁般的柔情。
7、Emma Stone:《Audition》
一个长相甜美的女星在《爱乐之城》的电影里歌舞并举,让人大开眼界。尤其是这首在面试时唱的歌曲,从说话开场,用浅吟低唱将小人物的心酸娓娓道来,多少次试演被拒,多少次热忱的等待换来了冷漠的鄙弃,但依旧没有放弃,依旧一次次得投入,一次次的努力。这是一首献给那些做着白日梦的痴人们的歌曲,却让不是痴人的旁观者听到泪光盈盈。
8、Miguel/Natalia Lafourcade:《Remember Me》
皮克斯风靡全球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原声主题曲。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9、手嶌葵:《赤い糸》
这个有着模特般身高的声优音色干净,长相甜美。这首《赤い糸》,配上干净的钢琴和舒缓的提琴,将女声的优点放大到了极致。声音平缓,却又蕴藏着无数的力量在其中。
10、The XX:《Lips》
用单纯的Vocal开场,灵动的鼓点随后跟着女声流淌而出,时而向上,如凌霄花,时而朝下,如春日雨。接着是性感的男声,悠悠盘在女声之上,沁开你的耳朵,沁湿你的心田。
11、杨宗伟:《越过山丘》
过去一年中文歌曲的最佳之作,我留给了《越过山丘》。还是高晓松词曲,不过这次歌手换成了杨宗纬,另一个我亦十分喜欢的声音。这是首致敬李宗盛《山丘》的歌曲,致敬的部分除了歌名借用了山丘之外,在副歌“就让我随你 去”的这一部分也借用了1993年李宗盛为张信哲填词作曲的《我是真的爱你》中的旋律。整首歌还是有浓浓的民谣味道,既有对似水年华的无限追忆,又有对人生命运的几许感慨。我最爱其中的那一句:他说你不必挽留 ,爱是一个人的等候,等到房顶开出了花,这里就是天下。
12、陈绮贞:《我喜欢上你时的内心活动》
这首来自电影《喜欢你》的主题曲,是一首很简单的歌曲。简单的节奏。简单的演唱。简单的编曲。简单的声音。简单得,就像爱。就一个问题:你喜欢吗?
13、朴树:《Forever young》
这是朴树的一首老歌《NEW BOY》的最新编曲版,强化了电声背景,填了最新的词,听上去却一点都不违和,很朴素,也很朴树。朴树的歌曲大抵都是差不多的味道,但就是这种差不多的味道,才入耳入心,甚为好听。我是赞同一个歌手一条道路走到黑的。变幻的曲风,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本,还要勇气。可惜,这样的年代,要吃饭的音乐人,还是少些勇气为妙。勇气还是放在歌里吧,就像这一首《Forever young》。
14、花粥:《一腔诗意喂了狗 》
说不清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声音听上去像童声的女子唱的歌曲。她的歌曲几乎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其中的戏谑和隐喻自然是听了后才懂的。不过这首《诗意》却还是有突破的,词中的古韵不说,如水袖拂地,信手拈 来,自是高手所作,编曲竟用上了木鱼,配上这个童颜无害的声音,让人自然顿首去捧,管他一腔诗意喂了狗,还是三两相约去青楼。
15、马潇&鹿先森乐队&房东的猫&晓月老板&邵夷贝:《我们向往着哪里》
这是一首合唱的曲目,我喜欢其中邵夷贝的声音,干净透明。这个在《黄昏》里脱颖而出的声音,一直受我的青睐。当然整首歌的编排和演绎都很不错,算是合唱的歌曲里难得听上几遍还不厌倦的。
16、袁娅维/邓鼓:《Dear Friend》
这首歌翻唱自日本歌手玉置浩二的老歌《Friend》,演绎手法和编曲曲风除了继承原曲的深情款款之外,还做了更为大胆的电声拓展和更为深情的男女对唱,尤其是袁娅维的声音,在多首单曲的历练后,举重若轻,闪转 腾挪,颇有韵味。
17、周深:《蓝色降落伞》
这个成名于中国好声音的歌手终于在2017年发布了他的第一张专辑《深的深》,其中最为深情委婉,最为轻盈动人的莫过于高晓松作曲的《蓝色降落伞》。周深雌雄莫辩的声音配上经典的民谣曲风,适合在夏夜一个人聆 听。最好那时,爱情初来。最好那时,清风刚好。
18、谭维维:《失眠书》
谭维维的歌路是越来越宽泛了,但我还是喜欢这种大气的情歌。有所有流行的要素:郎朗的旋律,对仗的填词,拿捏到位的情绪,毫无瑕疵的学院派唱法,就连高音部分谭维维的某些企图都被宏大的背景音乐托住,将她 的声音收在了某个界定的音域里,成为一页翻不过去的书。
19、王菲&马云:《风清扬》
能说什么呢?一个录音室天后。一个业余跑调王。却偏偏拧巴得联袂来了这么一首古曲,这么一腔古韵。
20、薛之谦:《暖味》
一个人设崩塌的倒霉歌手。一首浓情不散的薛氏情歌。情绪的腔调在音调的流转里起转承合,似藏了万千真情,又似丢了七魂六魄,既如演戏般入骨,又如入骨般演戏。
三、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到单位值班是我的惯例,一来我相对在这一天较为空闲,二来,也习惯了要在这一天为自己,为过去的一年,为所有有始无终的情绪,写一点文字。文字写多了,会熟练,会洋洋洒洒,不常写就难免生疏,甚至有无从下笔的困顿,而我,已经好久没有好好写一些不着边际的文字了。
回看了这一年有可能存放我文字的所有地方,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几乎拿得出手的,寥寥无几。倒是有一些朋友始终坚持着对于写的执着和对于编的容纳,不断提升着文学上的素养和境界,颇令我艳羡。其实笔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说白了,可能比工作还苦,需要许多常人之所不能:要无妄的坚持,要孤独的忍耐,要将心里的情绪来回撕扯,要将痛苦的,放大再放大,幸福的,缩小再缩小,要冷眼旁观自己的情绪,要和全世界绝望的作战,要和过去和将来为敌,要将自己揉碎再拼接,要不满于平和的情绪,要愤怒要表达,要将一把刀扎进空虚的缝隙里,要一个人如死亡般的沉溺。
可惜,我已经不再年轻。写出来的,也不再激烈。尤其是过去的一年,我老得很快,甚至有时都害怕在镜子里看见真实的自己。九月底十月初的一场大病,几乎让我原形毕露,病褪去后,额头留了疤痕,似乎在冷冷的嘲讽,嘲讽我平日里不懂得爱惜自己。
最近,我刚刚有些勉强得接受和苍老的自己握手言和。我知道生活不易,自己也不易,那我何苦在皱纹和皮肤的跌宕里为难自己。其实,我并不那么在意自己的苍老,我害怕的,是死亡。但我知道,苍老是通往死亡的坦坦大道,我既逃不开苍老,也逃不过死亡。
好了,快过年了,老说死不吉利,那就在每年的总结文字末尾蓄意给自己添上一些温暖吧。既然扶不起过往,愿我能不负那将来,愿在岁月的惊涛拍岸下,优雅得遇见苍老的自己。
又到年关,岁月像珍珠卷帘般拍过来,撞在记忆的墙上,惊起一串或明或暗的情绪。那些至暗时刻,那些铭心痛苦,如剜不去的毒瘤,长进了身体里;另一些温暖的小确幸,却如流水里的落花,早就不知道被时间的微风吹到了哪里。而我,站在在一个年度的末梢上,试图调动全部的念想,回暖所有的生疏,屑屑索索着对过去的这一年,小心翼翼的,一一落笔。
一、奔波生活
生活依然辛苦。换了新的工作,到了新的岗位。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亘古的忙碌。甚至更忙。比如手头的工作,直到昨天,大年二九,才有一个阶段性的小收尾。而且,许多工作在年前早就拉开了框架,埋好了线索,就等初七的大幕拉开,所有被暂时搁置的,都将以潮水般的姿态涌回,淹没明年的春光。只好不去想,不去念,费力得将假期的六天锁进时空的暗箱,唯有如此,才能心无旁骛得享受短暂的阖家之欢,更短的懒觉之欢,最短的心灵之欢。
因为工作,这一年走了最远的路,去了好多从没去过的地方。深圳比想象中的美,广州比想象中的单薄,西安比想象中的古老,游走在各个城市之间的我,比想像中的落寞。
动手能力并不强的我,在这一年的历练下,也开始变得职业。家里的洁癖一直保留,出门在外的干练也有所增长,第一次背起一个背包走了3000里的路途,第一次在旅途上疲惫得睡去,醒来后,钱包还在,手机还在。
手机在这一年破天荒地换了三个。年初的努比亚,在上海动车站不幸坠亡。年中的小米mix,喝茶时和不算坚硬的地板亲密接触后竟然脑瓜碰裂。秋后的小米6,现在还坚持着,不过前几天出差北京期间,连续好几次宕机,估计是水土不服。回S城后,米6的毛病倒是没有再犯,不过等7出来,我还是得适时换上下一个。
这一年,似乎有点对小米着魔。家里配了好多小米生态链产品:小到烧水的煮饭的,中到扫地的净化的,大到影视的冷暖的,性价比不错,设计感也不错,符合我的钱袋,符合我的审美。
几乎没有时间去经营感情。回家照看母亲的时间也被工作的繁忙挤压到了最小额度。母亲似乎越来越不喜欢离开老家,也越来越忙。忙着捯饬着房子的改装和家具的重配。我知道母亲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我不能为母亲多做些什么。我只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回家看看。母亲幸福安康,我才有幸福安康的可能。
父亲走之后的余痛一直游走在我的潜意识里。好多次,一些并不起眼的电影镜头或者书本文字,就能勾得我泪腺翻滚,其实,让我百转千回的,是死神的精准与冷酷,是思念的无能与孱弱。亲人已去,悲伤的,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
所以,还是需要在奔波的生活里,想通些,想开些。人生那么短,不过是你好,再见!
二、精神生活
一年之尾,总是万物冬眠,春意潜藏。坐在温热的空调房里,能动动手指,从僵硬的脑袋瓜子里扒拉出这一年看过的电影电视,听过的好歌好曲,也算是一种福气了。至少证明,一尚未老年痴呆。二还有梦想未死。
看电影:
年度最佳战争电影:《敦刻尔克》
诺兰的作品终究是神作,哪怕《战狼2》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我心里。还是敦刻尔克领先好几个身位。
《敦刻尔克》在电影构思上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三条剧情线同步延时推进故事的展开,既有交错,又各自独立延伸,将一场乏善可述的大撤退交织得很有章法。所有演员都服务于剧情本身,没有大牌鲜肉之分,甚至连主角的概念也十分模糊。当然汤姆哈迪是个例外,诺神最后还是特意给他秀了一个极具光彩的镜头,我猜是为了弥补黑暗骑士中的面具之遮吧。音乐神了,和剧情,音效,完美融合,堪称无双。诺兰一如既往烹制出第十部杰作,必须imax才接得住!
年度最佳罪案电影:《目击者之追凶》
看电影,一般是遗珠之憾多,意外惊喜少。但《目击者之追凶》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幸亏看了豆瓣的评分,才没有错过今年华语电影中最好的剧情恐怖片《目击者》,几个演员都献上了很好的演出:男主其貌不扬,颇有些李灿森的味道,最后反转的那一刻,演技炸裂;女主虽然脸上布满了雀斑,但亦有女神气质,只是最后一笑,却让人毛骨悚然;李安儿子的演技也在进步,至少从开头,我猜不出所以然;最爱结尾时,背景音乐里或近或远的人声,将所有的情绪都摊开又收拢,残忍得不留一丝余地。电影的反转用得很自然,好多次自以为已接近真相,后来却发现不过是现实的另一个伏笔。终于明白,恐怖的从来就不是所谓的魑魅魍魉。比所有的一切加起来都要可怕的,还是人。
年度最佳恐怖电影:《Get Out》
即使不懂里面关于黑人的梗,你也可以看出来,这绝对是一部充满了诚意的恐怖电影。
一部让你几乎能汗毛都掉下来的细思极恐的电影。一开始,是颇有恐怖片架势的,镜头很快捷,闪过一个常见的绑架,丢下第一颗悬疑的种子。但接下来一对男女的爱情是如此云淡风轻,会让人错觉一开始的镜头了无意义,但你不晓得的是,一切都才刚刚开始。这是影片的玄妙之处,也是导演的老到之处。其实恐怖之旅是在男主迈入女主庄园的那一刻开始,气氛开始诡秘,情节开始吊诡,所有的故事推进都如发条般被拉紧,一环扣着一环,一帧连着一帧,让人屏住呼吸不寒而栗。当所有面具被揭开,当所有杀戮接踵而来,也许,同归于尽才是最好的结局。但导演还是偏心的,偏偏留了白,留了善念,所以,一切以杀光一切作为句点,正好。
年度最佳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
羞羞的男人打出了致命的铁拳。
老套的身体互换,老套的笑点哭梗,老套的奋发图强,老套的反败为胜,老套的抱得美人归。就这样一部老套的剧,硬生生得给开心麻花搞出了二十二亿多的票房,不可谓不是奇迹。PS:男女主和反角的演技都十分到位,恰到好处得撑起了这部年度最佳的喜剧。
年度最佳IP电影:《悟空传》
我是个具有猴子情节的人。所以,凡是关于大圣的故事,我都喜欢。
年度最佳爱情电影:《喜欢你》
在我心目里,电影里演绎的,就是我以为的爱情。
在七月和安生之后,似乎周冬雨的表演就带上了魔性。《喜欢你》在完全不被我看好的前提下,打动了我,周冬雨的演绎功不可没!她满足了我对于精灵的所有想象,而且,甚至演绎出了,我心中的爱情。另:金城武还是那个男神,林志玲却已不再是那个女神,这再一次明证了女人比男人易老这一定论!
年度最佳推理电影:《Traces of Sin》
推理电影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你必须看到电影的最后,才能了解电影讲述的到底是什么故事。
有日本电影惯有的缓慢节奏,细枝末节、冷漠关系。仿佛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浮萍,没有根,到处飘零。即使是最残暴的恶行,也有来龙去脉。每个人都在伤害另一个人。整部电影缓缓道出几个看似独立又环环相扣的故事,在推理杀人事件始末的时候,让人几乎感受不到一丝丝温暖的颜色,所有的杀戮都是那么直接,没有一点犹疑。所有故事里出现的人,他们的结局都那么赤裸裸,没有任何隐藏。就像是有一把无形的剃刀,冰冷得用锐利的锋修出现实最残忍的一道弧线。那些高高在上的聪明人,如同木偶般牵弄着他人的命运,却反过来,又被命运捉弄。那些,在艰难里想要苦苦往上攀爬的人,却始终无法躲开命运的佐罗枪射来的精准一弹。一切都是,越挣扎,越崩坏。
年度最佳剧情电影:《芳华》
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青春。
年度最佳动作电影:《英伦对决》
成龙老了,但还能饭否?
这是近些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成龙电影。看到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动作巨星,终于放下了一贯的喜剧加动作的合家欢模式,将自己代入一个悲情的父亲角色,奉献了最惨不忍睹的老年形象却也是最精彩绝伦的深度演绎。这样的成龙,让人动容。这样的老去,让人动容。
年度最佳超级英雄电影:《金刚狼3:殊死一战》&《神奇女侠》
漫威男+DC女,这个超级英雄的世界,完美了。
漫威的超英电影里,我想最为悲情当属金刚狼 logan了。都说穷途陌路最悲凉,命运的残忍会一分分慢慢展现,直到一步步逼入死角,将所有的生之路一寸寸断绝。但其实,英雄的穷途却凄凉更甚。曾经有过那么美的昨天,那么豪情的风光无限,却终于还是败在了时间的手里,穷困潦倒,无处可去。哪怕是最后的挣扎也不过是一败涂地得被蹂躏,哪怕是最后的拼斗也不过是博人同情的苦情戏,哪里还有什么刚勇坚毅,哪里还有什么叱咤风云,到头来,所有的名声都不能相救,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不过是一冢荒凉的墓碑,一个孤独的x。
想来想去,总得为这个倾国倾城的超级女英雄写点文字——《致《神奇女侠》:神之美好》
年度最佳科幻电影:《降临》&《银翼杀手2049》
我以为科幻是人对于未来的担忧,或是对过去的反思。做到两点里的任何一点,都应该是好的科幻电影。
《银翼杀手2049》:在科幻里融入人性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角度,但能将未来,克隆人,人性,融合得如此完美,如此哲学,又如此不形而上的,仿佛只此一家。一个克隆人,以为要天降大任了,开始怀疑,寻找,逃避,抗争,开始将人性的一面无限放大,开始背离自己复制的躯壳,以为在心里长出了恐惧、哀伤和爱,却在最后发现,其实不过是幌子,不过是诱饵,不过是一个完美的骗局。大幕落下,他只是白茫茫之中的一片雪花。无所来,亦无所去。
《降临》这是2017年开年来让我震撼的第一部电影,无论音效,画面,情节,演员,科幻,双线,主题,宿命,结局都甚合我的口味!剥掉预测未来的奇妙能力和步步递进的学习沟通,剥开尚有些玄虚的外星科技与略显粗枝大叶的双赢合作,我满满看到的是女主即使面对永远无法摆脱的悲痛宿命,仍决绝投入爱与付出的无上勇气。从她微笑着告诉男主她愿意要一个孩子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为了那个与另一个自己另一段人生奋力搏击的强者,从此,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她。她早已不畏过往也不惧未来,而生命的本质也随着摇曳在她手中的红酒杯而冰冷脆弱又昭然若揭。
年度最佳独立电影:《Wind River》
一场茫茫雪海中发生的死亡罪案,一场无主之地上的鲜血和正义。
电影开始,凶案上场,周围是白茫茫一片。冷冽的情绪随着一个又一个悲剧的上演,在终年不见阳光的无主之地愈加凶残。人心的奔溃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杀戮半道而出,将一个个还算善良的人莫名吞噬。根本没有所谓的新愁旧恨,也没有所谓的因果报应,就是一瞬间的情绪失控,惨剧夺命而来。杀人的理由,是如此荒蛮。追查的过程是如此揪心。但那些可以让人痛不欲生的往事和现世,都被面具紧紧压制着,不肯轻易诉说,不肯轻易忘却。非要到最后,怒火在枪支里喷涌,恐惧在求生里迸发,当所谓的正义缺席之后,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竟是最好的方式。冰天雪地从来不相信幸运,只有坚忍执着,才能努力挣扎,才能不被白茫茫的一片轻易摧毁。才能活下来。才能走下去。
PS:这一年看的电影数明显比去年下降了许多,一是工作太忙,二是好电影也不多。尤其是原本在心里成色很重的电影在公映后却让我有些失望。DC的《正义联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请来了漫威的导演助阵,但总体效果和上一部BVS判若两部。从《守望者》开始,我就有些粉扎克导演,不过他导的电影在口碑上总有些两极分化,说好的极度膜拜,说差的极度诋毁。我是喜欢扎导风格的,我以为就凭《正义联盟》的片首三分钟,就可以秒杀今年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陈凯歌的《妖猫传》我是不报希望的,但听说还不错,我得抽空去优酷看看,我上一部看他的电影是《道士下山》,好像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其实我对《无极》还是蛮有好感的,可惜,似乎大众并不是喜欢。《寻梦环游记》照例应该列入我的年度最佳动画电影,但我也还没看过,不敢妄自推荐。《缝纫机乐队》比我想象中的要好许多,电影的结尾甚至让我有些泪光盈盈,无奈,大鹏的那张脸,怎么看怎么有种整容感,只好将其从年度最佳喜剧片中割爱。还有一些电影,原声音乐竟然盖过了电影的情节成为吸引我的第一要素,《极寒之城》、《极盗车神》都是如此,甚至《雷神3》都有这样的趋势。绣春刀拍到了第二部,难得张震还是那么帅,难得男二的演技那么和男一旗鼓相当,第一部捧红了周一围,第二部捧红了雷佳音。《隐藏人物》和《分裂》都有不错的口碑,我也确实在某个点上感动过,诧异过,但终究整体更欠张力,还需要在情绪上更有所精进才行。《速度与激情7》虽然票房奇高,但在我看来,从1到7似乎都是一个套路,爆米花可,推荐倒是可有可无,我甚至认为《极盗车神》就远远要好过速激7。韩国片《王者》、印度片《摔跤吧爸爸》和泰国片《天才枪手》都各有异域特色,说实在的,也在某个情节上打动过我,但我还是遵循了自己的内心,不将她们列入其中。这毕竟是我个人的观影体感,我想我喜欢与否,该是唯一标准。
看好剧:
1.《Mindhunter:心灵猎人》:
一部连续好几个中午都看得我昏昏欲睡的美剧,演绎的是几年前神乎其神的专门描述针对行为犯罪的美剧《CRIMINAL MINDS》中出现的行为科学行动部门的最初由来,一部有大卫芬奇导演得慢的不能再慢,慢得几乎让人发狂的新剧。全剧通过FBI探员霍尔登福特对一个个邪恶、深邃、充满诡异的连环杀手心理世界的探索,揭开了犯罪与环境的交叉作用,层次分明,剖析细腻,探究精致,人性与非人性扭曲得浑然一体,邪恶与变态演绎得诛心刻骨。尤其是那些张扬在邪恶背后的恶因,那些彰显正义的撩拨越位,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所有摆上台面的规则。剧终,探员倒地的窒息,让我想起了尼采的那句让人毛骨悚然的箴言: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2.《The Handmaid's Tale:使女的故事》
一部对人性的底线无限挖坑的科幻故事,一则建立在人性彻底癫狂的背景下的末世寓言。剧集无论剧作、情节还是女主伊丽莎白·莫斯的精湛表演(就是颜值低了点)都几近无懈可击。一个女性在末世扭曲人性的背景下静默的反抗,令人不寒而栗又感同身受。女主的演出可谓光彩四溢,而导演捕捉女性的镜头则细腻而残忍。全剧将科幻照进现实,如此荒诞,又如此真实。当然,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喜欢在剧集的结尾强加一束温暖的光,所以抑郁了一季的the handmaids tale终于在结尾处露出了些许希望。虽说这希望可能是更暗的毁灭。
3.《Big Little Lie:大小谎言》
一个面朝大海的宜居小镇,三个风姿绰约的个性女子,一段段看似无懈可击又让人心生向往嫉妒的美好情感,却因为一场偶然的孩童间的小小纠纷,蛛丝马迹般迅速撕扯出隐匿许久的丑恶来。原来所有的美好都戴着假面,那些笑容背后淋漓的背叛与指责,怀疑与梦魇,疼爱与暴力,一次次将人性之恶一览无遗。就在一切即将被全盘摧毁之际,却被这神来的一推,硬是把悲剧的宿命推将开去。于是,汹涌的大海重回宁寂。会心的笑意重回脸庞。仿佛,那些身体里疼着的,从来都没有发生。
4.《Godless:无神之地》
去年的西部剧,以科幻的《西部世界》为代表,今年的西部剧则以写实的《Godless》为经典。偏居一隅的孤儿寡母,叛走逃亡的正义枪手,身处末路的落寞警长,全城屠戮的冷血悍匪,尘土飞扬的大漠黄沙。久违了的西部片终于以一种久违的姿态重返小屏幕。所以,一定要忍过了前六集的温吞演绎,一定要忍过了前六集的慢慢悠悠,等到忍过去了,才能看到花儿和天涯。第七集真是爽啊,子弹横飞,枪声隆隆,一群妇女幼孺开始了绝地反击。哪里有什么男女之分,哪里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只是不断地扣动扳机,上膛,再扣动。一波三折的枪战最终止于父子间冷冽的最后一枪。枪声悠远,子弹单飞。
5.《The Punisher:惩罚者》
漫威不但在大屏幕上凭借着复仇者联盟的诸位英雄翻云覆雨,在小屏幕上,来自纽约的捍卫者们也出尽了风头。当然最初的惊艳来自于超胆侠,盲律师的文戏武戏一张一弛,恰到好处。但随后的杰西卡琼斯和卢克凯奇就逊色了好多,到了铁拳更是几乎要毁掉了这个系列,幸亏这时,出了惩罚者。从第一季第一集最后的铁锤拍脑开始,这部剧集就树立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主基调,游离在法律边缘的主角,以杀戮对杀戮,以搏命对搏命,将内心的善和惩罚的恶统统揉进了一个钢铁般的身躯。其实,故事到这里,和超级英雄已经无甚关系了,这是纽约最暗黑的角落,但这里也有纽约最正义的惩罚。
6.《Manhunt:Unabomber:追缉:炸弹客》
基于现实故事改变的剧本具有先天的优势,她不起源于虚构,也不雷同于编造。这部基于上个世纪臭名昭著的炸弹客Theodore John Kaczynski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剧集,从一开始的旁白开始就抓住了眼球。要想探究罪犯的心思,就得和罪犯一样思考,一样判断。比持枪对峙更难的是,在思想上的你来我往。保罗贝坦尼演了个非常神奇的坏角,举手投足都异于常人,而山姆沃辛顿也似乎在演绎FBI探员的过程中迈出了阿凡达之后职业生涯的第二春。两个看似无比相像甚至惺惺相惜的人,却在同一思想的纬度上,愤怒或悲凉,怀疑或坚定,破坏或融入。
7.《Quartet:四重奏》
这是我在去年看的唯一一部日剧,由日本著名的编剧坂元裕二执笔,由我很早就十分欣赏的松隆子主演。整部剧结构精巧、风格独特,原声优美,画面协调,水准堪比电影。尤其是借助音乐和推理式的剧情,前一集出题,后一集推翻,另出新题,一集扣着一集,不到最后,永远无法猜出结局。画面也美,随剧集任意定格,都能截图作为壁纸。原声更是不得了,尤其是主题曲《おとなの掟》,更是让人白听不厌,寒毛凛凛。
8.《Sherlock Season 4:神探夏洛克第四季》
Sherlock第四季第一集开播,优酷上第一时间看了,除了其中单打独斗的桥段略显夸张之外,画面的质感,音乐的辅佐,情节的推进和间插的幽默都保持了一贯的水准,主打的推理也维持着快准狠和不留情面的节奏,88分的时长似乎也恰到好处。结尾有些悲伤,但也不失为回归后第一集要吸引眼球的策略!第二集在看似碎片化的情节拼凑起一出并不算是特别离奇的案件后,以为一切情节终于可以按部就班,CP可以重上轨道,心里的怨结可以春风化雨般消融,却在最后的五分钟,神反转。第三集,掠过开篇十几分钟近乎无聊的铺垫后,the final problem终于在两条支线的推进中浮出了冰山一角,随着推理闯关游戏一步一步逼近残忍而冷酷的真相,竟意外发现所有的谜团都源自于年少时最初的爱与亲情,嫉妒与友情。高智商也好,普通人也罢,我们终究都是害怕寂寞的人,终究都是渴望拥抱的人,所以才会不顾一切的去杀戮去破坏去布局去伤害。哪里是推理与游戏,分明只是屈从于害怕闭上眼睛会永远无法落地的内心的恐惧。所以,当最后的提琴声隔着透明的牢狱相互对峙互相纠缠时,我们才真正明白原来从一开始,最初即是最终。
9.《Game of Thrones Season 7:权力的游戏第七季》
“异鬼得一龙,龙妈有两龙。一龙是冰龙,两龙是火龙,冰火不相融,杀机滚千重。千重何所重,兄妹竟相拥。知有谁人恐,末路不相送。”一年又一年,一年再一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剧不同。跟随了我们七年之久的权力的游戏、冰与火的诗歌,从第八季开始,终于要走到尾声(听说还分了上下部,不知道应该是高兴还是叹息)。我猜该是龙妈凤临天下,毕竟她有三条龙,哦,不,两条龙的外挂。当然,她得先过标枪手异鬼这一关。过关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旁观,一刻都不能拉下。
10.《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虎啸龙吟》&《白夜追凶》
这是两部在2017年红得一塌糊涂的网剧。一部讲述的是古代三国司马懿儿女情长权谋天下的历史非正剧,另一部则讲述现代社会关宏峰孪生兄弟昼夜交替破案的罪案剧。现在的网剧早已过了想象中粗制乱造的时代,他们制作精良,剧本踏实,有大制作和大阵仗,有大明星和好剧情,有绕梁三日的原声和出神入化的演技,比许多屏幕轮播的电视剧要远远胜出好多筹。司马懿上下两部各有侧重,前者长于儿女情长,但捧红的确是演曹操的于和伟,后者重于计谋,却捧红了好久未在小屏幕上露面的王洛勇。其实吴秀波的演技也十分精进了,尤其是穿红衣面诸葛颂出师表的那段,堪称今年国产剧中的最佳表演,只是他演的是主角,难免会在某个镜头,某些片段中有所松懈,所以反而不如男二、男三有先天的优势。整部剧时间跨度长,历史典故多,却拍得环环相扣,一丝都不拖沓,为国产剧集中罕见。《白夜追凶》走的是另一条路,主要拼的是剧情,因为此前太多的国产罪案剧错误百出,漏洞不断,所以这部不出错,不把观众当弱智的剧集自然就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潘粤明也凭借此剧咸鱼翻身,一人分饰两角的他终于在和董小姐分手后,第一次找回了自信。PS:国产剧又臭又长的毛病在网剧上同样没有得到补救,即使是去年这最优秀的两部剧集依然和优秀的美剧有着不可追的差距,演国产剧的同志们还需努力啊!
PS:这一年的小屏幕比大屏幕真的要精彩许多,很多剧集的第一季就散发出不可阻挡的光芒。我的十佳剧集中,除了排在第八的《Sherlock》和排在第九的《权力的游戏》是续集之外,其他的都为新剧,而且有好多剧集我还没时间看,就等着春节假期能扫荡一番。但口碑的好坏我是早在IMDB或者豆瓣上有所耳闻目睹了,比如:《美国众神》第一季、《堕落街传奇》第一季、《大群》第一季、《傲骨之战》第一季、《双峰》第一季等……另有一些剧集的续集也相当精彩,比如永远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播出的《应召女友》第二季,《毒枭》第三季等,比如不逊色于第一季的《怪奇物语》第二季、《王冠》第二季、《亿万》第二季、《黑镜》第四季等……
看多了美剧之后,似乎会有一个后遗,那就是美国的电影变得单薄了,肤浅了,快餐了,除了动作大片或者超级英雄片需要去大屏幕或者IMAX看之外,那些能引发思考的,激起共鸣的,震颤灵魂的,洗涤思维的,几乎都在小屏幕上,尤其是NETFLIX的后来居上,给整个小屏幕带来了一股清流,甚至可以说是革命。
听好歌:
1、Sigrid:《Everybody Knows》
我最爱的动漫导演扎克斯耐德。我最爱的动漫公司,DC。诺兰蝙蝠侠三部曲之后我最爱的超英三部曲(钢铁之躯,超人之死和正义联盟)。可惜,最后的正义联盟被华纳和隔壁的漫威阉割了。不过,电影的片头曲却还是原汁原味的扎导手札。一帧一幅的画面和着哀伤入骨的音乐,直指人心,百看不厌,白听不倦。PS:年底快出扎导版的正义联盟蓝关大碟吧。
2、Doughnuts Hole:《おとなの掟》
大爱松隆子。大爱《四重奏》。这是我去年唯一看完的日剧。这是一首我反复听多少遍都不会厌倦的日语歌曲。真是好奇妙的感觉啊。从听到这首歌开始,旋律就像住进了我的心底,刻到了魂灵上。欲罢不能。欲罢不能啊。
3、Ed Sheeran:《Shape Of You》
跳跃的电子音乐,俏皮的男声,混杂着非洲音乐的轻快,有一种穿梭自如,闲庭信步的舒适。这年头,要听到一首让人舒服的歌,是越来越难得了。
4、Kiiara/Linkin Park/Nicky Romero:《Heavy》(Remix)
难得Linkin Park的Remix版本的歌曲还那么柔情。难得的,自然也好听了。
5、Radwimps:《なんでもないや》
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的原声主题曲。这首歌初听并无出彩之处,旋律淡淡,情绪淡淡。必须和着电影情节,想着互换身体的奇妙,想着心系红线的牵挂,想着彼此为对方生为对方死的勇气,想着,终于在街角的那一转角遇见时的感动。想着,听着。听着,想着。你会慢慢爱上这首歌曲。
6、Sia/Labrinth:《To Be Human》
还是电影的原声主题曲。这次的电影是《Wonder Woman》,是的,就是这部风靡全球的神奇女侠。主题曲来自男女声合唱,整首歌曲电音酣畅,澎湃高亢,既充满了张扬的力度,又隐含着钢铁般的柔情。
7、Emma Stone:《Audition》
一个长相甜美的女星在《爱乐之城》的电影里歌舞并举,让人大开眼界。尤其是这首在面试时唱的歌曲,从说话开场,用浅吟低唱将小人物的心酸娓娓道来,多少次试演被拒,多少次热忱的等待换来了冷漠的鄙弃,但依旧没有放弃,依旧一次次得投入,一次次的努力。这是一首献给那些做着白日梦的痴人们的歌曲,却让不是痴人的旁观者听到泪光盈盈。
8、Miguel/Natalia Lafourcade:《Remember Me》
皮克斯风靡全球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原声主题曲。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9、手嶌葵:《赤い糸》
这个有着模特般身高的声优音色干净,长相甜美。这首《赤い糸》,配上干净的钢琴和舒缓的提琴,将女声的优点放大到了极致。声音平缓,却又蕴藏着无数的力量在其中。
10、The XX:《Lips》
用单纯的Vocal开场,灵动的鼓点随后跟着女声流淌而出,时而向上,如凌霄花,时而朝下,如春日雨。接着是性感的男声,悠悠盘在女声之上,沁开你的耳朵,沁湿你的心田。
11、杨宗伟:《越过山丘》
过去一年中文歌曲的最佳之作,我留给了《越过山丘》。还是高晓松词曲,不过这次歌手换成了杨宗纬,另一个我亦十分喜欢的声音。这是首致敬李宗盛《山丘》的歌曲,致敬的部分除了歌名借用了山丘之外,在副歌“就让我随你 去”的这一部分也借用了1993年李宗盛为张信哲填词作曲的《我是真的爱你》中的旋律。整首歌还是有浓浓的民谣味道,既有对似水年华的无限追忆,又有对人生命运的几许感慨。我最爱其中的那一句:他说你不必挽留 ,爱是一个人的等候,等到房顶开出了花,这里就是天下。
12、陈绮贞:《我喜欢上你时的内心活动》
这首来自电影《喜欢你》的主题曲,是一首很简单的歌曲。简单的节奏。简单的演唱。简单的编曲。简单的声音。简单得,就像爱。就一个问题:你喜欢吗?
13、朴树:《Forever young》
这是朴树的一首老歌《NEW BOY》的最新编曲版,强化了电声背景,填了最新的词,听上去却一点都不违和,很朴素,也很朴树。朴树的歌曲大抵都是差不多的味道,但就是这种差不多的味道,才入耳入心,甚为好听。我是赞同一个歌手一条道路走到黑的。变幻的曲风,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本,还要勇气。可惜,这样的年代,要吃饭的音乐人,还是少些勇气为妙。勇气还是放在歌里吧,就像这一首《Forever young》。
14、花粥:《一腔诗意喂了狗 》
说不清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声音听上去像童声的女子唱的歌曲。她的歌曲几乎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其中的戏谑和隐喻自然是听了后才懂的。不过这首《诗意》却还是有突破的,词中的古韵不说,如水袖拂地,信手拈 来,自是高手所作,编曲竟用上了木鱼,配上这个童颜无害的声音,让人自然顿首去捧,管他一腔诗意喂了狗,还是三两相约去青楼。
15、马潇&鹿先森乐队&房东的猫&晓月老板&邵夷贝:《我们向往着哪里》
这是一首合唱的曲目,我喜欢其中邵夷贝的声音,干净透明。这个在《黄昏》里脱颖而出的声音,一直受我的青睐。当然整首歌的编排和演绎都很不错,算是合唱的歌曲里难得听上几遍还不厌倦的。
16、袁娅维/邓鼓:《Dear Friend》
这首歌翻唱自日本歌手玉置浩二的老歌《Friend》,演绎手法和编曲曲风除了继承原曲的深情款款之外,还做了更为大胆的电声拓展和更为深情的男女对唱,尤其是袁娅维的声音,在多首单曲的历练后,举重若轻,闪转 腾挪,颇有韵味。
17、周深:《蓝色降落伞》
这个成名于中国好声音的歌手终于在2017年发布了他的第一张专辑《深的深》,其中最为深情委婉,最为轻盈动人的莫过于高晓松作曲的《蓝色降落伞》。周深雌雄莫辩的声音配上经典的民谣曲风,适合在夏夜一个人聆 听。最好那时,爱情初来。最好那时,清风刚好。
18、谭维维:《失眠书》
谭维维的歌路是越来越宽泛了,但我还是喜欢这种大气的情歌。有所有流行的要素:郎朗的旋律,对仗的填词,拿捏到位的情绪,毫无瑕疵的学院派唱法,就连高音部分谭维维的某些企图都被宏大的背景音乐托住,将她 的声音收在了某个界定的音域里,成为一页翻不过去的书。
19、王菲&马云:《风清扬》
能说什么呢?一个录音室天后。一个业余跑调王。却偏偏拧巴得联袂来了这么一首古曲,这么一腔古韵。
20、薛之谦:《暖味》
一个人设崩塌的倒霉歌手。一首浓情不散的薛氏情歌。情绪的腔调在音调的流转里起转承合,似藏了万千真情,又似丢了七魂六魄,既如演戏般入骨,又如入骨般演戏。
三、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到单位值班是我的惯例,一来我相对在这一天较为空闲,二来,也习惯了要在这一天为自己,为过去的一年,为所有有始无终的情绪,写一点文字。文字写多了,会熟练,会洋洋洒洒,不常写就难免生疏,甚至有无从下笔的困顿,而我,已经好久没有好好写一些不着边际的文字了。
回看了这一年有可能存放我文字的所有地方,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几乎拿得出手的,寥寥无几。倒是有一些朋友始终坚持着对于写的执着和对于编的容纳,不断提升着文学上的素养和境界,颇令我艳羡。其实笔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说白了,可能比工作还苦,需要许多常人之所不能:要无妄的坚持,要孤独的忍耐,要将心里的情绪来回撕扯,要将痛苦的,放大再放大,幸福的,缩小再缩小,要冷眼旁观自己的情绪,要和全世界绝望的作战,要和过去和将来为敌,要将自己揉碎再拼接,要不满于平和的情绪,要愤怒要表达,要将一把刀扎进空虚的缝隙里,要一个人如死亡般的沉溺。
可惜,我已经不再年轻。写出来的,也不再激烈。尤其是过去的一年,我老得很快,甚至有时都害怕在镜子里看见真实的自己。九月底十月初的一场大病,几乎让我原形毕露,病褪去后,额头留了疤痕,似乎在冷冷的嘲讽,嘲讽我平日里不懂得爱惜自己。
最近,我刚刚有些勉强得接受和苍老的自己握手言和。我知道生活不易,自己也不易,那我何苦在皱纹和皮肤的跌宕里为难自己。其实,我并不那么在意自己的苍老,我害怕的,是死亡。但我知道,苍老是通往死亡的坦坦大道,我既逃不开苍老,也逃不过死亡。
好了,快过年了,老说死不吉利,那就在每年的总结文字末尾蓄意给自己添上一些温暖吧。既然扶不起过往,愿我能不负那将来,愿在岁月的惊涛拍岸下,优雅得遇见苍老的自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