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迷烟雨里,走过黔东南

新年伊始,呼吸够了北方夹杂着霾与尘土的干冷空气,忽然特别想去南方走一走。
贵州,这个曾经因为泥石流让我在绿皮火车上滞留6个小时的地方,在票价暴涨的档口却像一股清流,向我展开了怀抱。没有每一次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攻略,也没有对繁华都市灯影霓虹的期许,贵州之行在匆忙策划完年会之后,低调开启。
乘坐特价夜班航空抵达首府贵阳,带着二十分的困意和五脊六兽奔向事先定好的住处。到达花果园区,眼前竟然是一片闹市景象,各色汤水火锅,粉面烧烤,你方唱罢,我便登场。吸引得我和室友当即在楼下的粉店秃噜了一碗脆哨粉,嫌不过瘾的我,还在旁边摊位撸了几串烤串儿。一顿美食下肚,舟车劳顿的疲乏好像全都消散了。
第二天一早从酒店出来,依旧是昨晚那条街。但街上的景象却好像是一场大型幻术。远远望去,带着嫩芽的叶菜,滴着水的笋藕,冒着热气的干粮,竹筐里不安分的老母鸡...这哪里是一条小吃街,这分明是一场农民伯伯们精心排练和布景过的生鲜集市。

逛完集市,肚子已经咕噜噜叫了,顺手找了街角的十年老店来碗粉,这顺手一点,就点开了一个爽爽的贵阳。酸汤带皮牛肉粉,店家秘制的火红的酸汤,牛肉带皮熬至软烂,再加上浓浓的高汤和Q弹的米粉,这一个早上简直不要太惬意。当然,还少不了一到南方我就逮住根本停不下来的泡菜。新鲜的白萝卜或圆白菜,放在清水坛子里,凑一点南方人特有的灵气与智慧,便发酵成这酸酸甜甜,清爽可口的佐餐小菜了。

酒足饭饱后,准备乘火车赶往位于黔东南地区的宁静小城镇远。从未经历过春运的我,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竟然结结实实地参与了一次春运。偌大的候车大厅里,座位上,过道中,角落里,大门口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脑袋。人流攒动着,涌动着,焦急的钻啊钻,就好像再往前一步就是家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无论世事怎样变迁,中国人对回家的渴望好像丝毫未减。
穿过无数的塑料桶和蛇皮编织袋子,终于顺利登上了去镇远的火车。列车走啊走,就走到了群山之中,上一秒窗外还是青山绿水好风光,下一秒则进入了漆黑的看不见出口的山洞。随着信号的时有时无,我们也都自觉放下了手机。这时候广播里传出了巫启贤温柔绵软的歌声,全世界,心相连,用爱围一个大圈圈... ...又振奋又温情,就好像在安慰这些归家旅途中累觉不爱的少年。
还没看够沿途的风景,列车就已经停靠镇远站。规模庞大的建筑群,蜿蜒壮阔的舞阳河,构成了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走到祝圣桥,我们找到了一间极具年代感的木结构酒店 — 大河关。在前台小妹力荐下,晚饭就在对面的“高坡苗家家常菜”解决了。红油菜薹,盗汗鸡,豆豉肉末酸豆角,炒腊肉··· 每一道才都是对味蕾的奖励。

除了美食,更让人留恋的是镇远古城的大气。在白天,我们看到的是青山环抱,碧水蜿蜒的小城。在晚上,宁静的河岸,和氤氲在水面上的灯盏,则给了游客最温暖的安全感。

如果说镇远是在诸多商业化气息古镇中一座有气节,有特色的城,那么位于黔东南腹地深处的朗德苗寨,则是藏于深闺免于世俗纷扰的的娇羞村庄。在从凯里到朗德的汽车上,我们就感受到了苗乡人民的淳朴和苗族这个美丽民族特有的光芒。朝天发髻,发髻里缠裹的棉线,绣着花的粗布衣裳,以及稍微年长者头上的头巾,加上标志性的圆厚的脸庞... 嗯,是苗族女人,没错了。
从大巴车下来,我们直接跟着在车上认识的,恰巧在寨里开民宿的大姐从小路进了寨子(幸运的逃过了60元/人的门票)。由于大姐家没有空调,天气又太冷,我们不得不提出需要找一个有空调的住处。在大姐推荐下,我们入住了位于大姐家后院的老支书民宿。接待我们的小姑娘面对我扣扣搜搜的划价,不仅完全不生气,还带着我们去其他有空调的老乡家看房,感动之余我和室友决定还是入住小姑娘家。
淡季的寨子里,可能只有三五游客。于是在寨子的几天,我们都有种外星人误闯地球既视感,在众老表好奇的目光中,走遍了这个寨子的高矮山坡和田间地头。
惊喜在这个时候悄然而至:下午4:30分,好多寨里的原住民纷纷穿戴着整齐的民族服装,集结到寨子中央的小广场,不慌不忙地围坐在广场四周。我开始不解,如果是他们是表演者,为什么不慌不忙。如果他们是观众,为啥连小孩子都穿着精美的苗族特色鞋脚袜闪亮登场?
在当地大姐的引领下,我和室友坐到了广场的正前方。不一会儿音乐响起,原本在广场上懒洋洋晒太阳的老奶奶、大姑娘小媳妇儿们立马笑意盈盈开始苗族歌舞表演。巧笑倩兮,妩媚生姿,喜气洋洋,娉婷袅袅··· 我的词库已经不知道怎样形容眼前这个庞大的舞群,随着身体左右摇摆,她们衣服上的银饰,头顶的银冠也跟着闪闪发光,那碰撞出的簌簌声,回荡在广场上,又汩汩地流淌进我们的心里。
这大概是最难忘的一次歌舞表演了吧,感谢水灵的苗家姑娘,感谢诚意满满的老乡老表。淡定却不失热情的表演,带给游客的,不仅是此地值得一来的信念,更有被激发的想象力,甚至是引发新思考的旅行体验。大自然虽没有给予这片土地富饶的物产,但赐予了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们,纵情歌舞的天赋和有趣的灵魂。

离开镇远的早上,我们沿着山脚走了很久。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山脚,露出红色的岩石和土壤。其中星星点点地缀着小花,再往远看去,清澈的水面上正有雾气上升,而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这冬末春初的乍暖还寒,而是背后这个朴实苗寨带给我们的踏实和心安。
在黔地,有生龙活虎的夜生活,有数不尽尝不完的特色小吃,如果你愿意继续挖掘,还能在这片被酸爽鲜辣浸润着的原生态土地上,寻找到更多有意思的,值得被记录和回忆的灵魂。

(文 BY 饮溪,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