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漱溟先生《乡村建设理论》有感(二)
梁先生在第二节中重点讲述了“伦理本位”和“职业分立”这两点。
由我而言,对于阶级这一概念是持否定意见,亦如封建社会无法概括中国自秦以来的古代社会,相反,梁先生的“职业分立”观点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其次,“伦理本位”观点,更是世代所注重的,不论是大同社会的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又或者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本位也是稳固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
最后,作者讲到了士人的作用,士农工商四民阶层,士在首位,以其独特的作用,通过教化等方式来协调君民关系,成为一个中间者。
作者也提到了腐化过程,也就是君统在传递过程中,君王本身的腐化,不止是文中提到的司马衷,每个朝代都有其腐化过程。士人从最早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开始变得高谈阔论,在经过革新,重新变成“经世致用”,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安定,便再次腐朽。中国社会便是一个前进的循环的圆圈,或许我这个解释有些牵强。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