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你想要通过安娜表达什么?
列文对俄罗斯社会现存的宗教、政府、沙皇的见解,对现实制度的探讨,这些不可能通过安娜表达,安娜只是一个贵族小姐,年纪轻轻的结了婚,成为权贵人士的夫人,但是她对局势的理解必然存在局限性,她不可能达到列文的那种思想境界,作为这部长篇大作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内心深处他们都不完全臣服教义。他们都是那个时代背景下在寻求突破自我束缚的人们。
美丽充满魅力的女人的故事总是会丰富多彩一些,因为一个人的魅力再怎么遮挡都是无法完全不被发现的,只是时间点在那里而已。哥哥和嫂子的婚姻危机,成为了这个彼得堡贵夫人命运的转折点,没有丈夫,没有儿子,一心一意的来劝说自己的嫂子,劝说她原谅出轨的丈夫,回归幸福的生活。然而自己在莫斯科遇到了一个追求者,安娜结婚之后也遇到过仰慕者,但是这一次和之前的并不一样,年轻多情的伏伦斯基伯爵是嫂子幼妹的交往对象,安娜喜欢这个女孩,年轻美丽漂亮,所以对她所选中的男人也天生带了好感,当这样的男人不顾一切的追求自己,表示深深地迷恋自己,安娜顿时惊慌了,她不知所措,她落荒而逃,但是就像投石,结束后,涟漪会持续很久。
年轻多情的伏伦斯基伯爵,天生是一个浪子,她享受与莫斯科炙手可热的姑娘的这种不清不楚,看到因为自己,而他并没有做好和吉娣结婚的打算,他并不觉得羞愧,不顾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的名声,继续和她暧昧下去,直到他遇到了安娜,一个他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征服过得女人,安娜对于伏伦斯基更像是兴奋剂一样,让这种感觉充满全身的每一处神经,跳动的心和颤抖的手,都在指引他跟随安娜,就是安娜已经结婚,这些都不重要,他必须征服这个女人。
仕途顺利的卡列宁,拥有美丽的妻子,家庭幸福美满,全身心的投入自己追求的事业当中,他每天需要思考很长时间,对于自己年轻的妻子,他专一,相信她,他以为这就可以了,但是却不明白这些远远不够拴住自己美丽的妻子。
当安娜经受不住伏伦斯基伯爵的死缠烂打后,故事就开始了新的篇章,这段猝不及防的感情的受害者,开始了自愈的历程,吉娣不能忍受自己的愚蠢和被背叛,觉得羞耻,内心深处一直在煎熬,重病。列文因为被吉娣拒绝了求婚而心灰意冷回到乡下,专注于自己长期以往关注的农业,没有了情感的束缚,列文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里思考俄罗斯的农民和土地上,他似乎寻找新的人生目标来替代 吉娣带给他的伤害。
安娜和伏伦斯基伯爵的特殊感情最终引起了卡列宁的关注,他发觉自己的妻子在背叛自己,第一时间他考虑到的是这样的风流韵事会影响他的仕途和名声,因为卡列宁是一个严格的基督徒,他因为猜疑妻子而痛苦,这种有悖教义的心理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效率,他不能集中精神专注于工作,议会。所以从来没有想过理解安娜的行为,他只是一味地追求可以尽快结束这种严重影响自己工作的状态,让一切恢复正常,根本不在乎安娜是否还爱着他,是否幸福。
终于在伏伦斯基的穷追下,安娜沦陷了,她背叛了自己的誓言,丈夫和儿子。她爱上了这个男人,从心里。 然后安娜就开始了自己惊心动魄的下半生。最初的时,她觉得只要拥有了他就是幸福,即使在儿子和他之间,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他,随着注入的爱和依靠越来越多,圣彼得堡的社交名媛卡列宁夫人渐渐地被边缘化,风流韵事变成了丑闻,大家对她这个背叛丈夫,抛弃家庭的女人都避之远之,安娜的世界瞬间变得狭小,即使伏伦斯基越来越爱她,但是由于安娜为了得到这份付出的越来越多,爱情的天平在安娜这里有了倾斜,她有了猜疑,开始限制伏伦斯基的社会活动,年轻有为的伯爵大人,即使到了乡下,也会成为注目的焦点,安娜不再是卡列宁夫人,只是一个情妇,她不能出现的公共场合,只能在家里等待自己偷情的男人的归来,她很无助,觉得失败,和情人生的女儿,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生下的女儿她爱不起来,毕竟在她内心深处这个婴儿的存在就是她的污点,明明是伏伦斯基的女儿,却姓卡列宁。她知道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了,当她选择和伏伦斯基私奔的时候就明白了,她回不去了,她不可能在回到以前的生活了,她试着充实自己,但是不管怎样,她都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可以无所顾忌的疯狂的和伏伦斯基在一起了,再多的美好回忆,现如今都转换成了恨意,这也许就是女性脆弱的人生,她烦恼,她猜忌,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她接受不了现在的生活,没有一点主动权的生活,被动的等待着被施舍,她恨,恨这个她奋不顾身爱过得男人,她要让他后悔,连生命的最后一秒,她都在思考这个男人,安娜的结局是极端的,她为了她的爱情,她不想伤害任何人,所以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死抱负自己最爱的人,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相爱后应该要明白,有得到必然带来失去,这个人的交换是否值得?
小说中的伏伦斯基我很偏爱的一个男人,英俊潇洒,他虽然伤害了吉娣,那是在他没有真正遇到自己心有所属的女人之前,为了安娜,他可以放弃一切,他对安娜的感情是越来越深厚,就如他想表达的,一辈子和安娜在一起,安娜的离去,也毁了他的生活,小说中的伏伦斯基从来没有为任何人活着,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左右,他很明白得到就要失去,安娜就是缺少这一点的想法。
小说中对于生活,生命的意义这种思考都通过了列文来表达,有人说为什么叫安娜卡列尼娜,但是列文的篇幅却很大段,对列文感情和社会关系的介绍非常详细,其实列文和安娜是一样的,列文爱吉娣,但是吉娣因为和伏伦斯基的暧昧拒绝了他,但是后来他们还是在一起了,不信教的列文在神父的见证下取了教徒吉娣,开始了人人羡慕的婚姻生活,但是他得到了自己曾经朝思暮想的吉娣后,他感慨吉娣的善良美丽,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婚姻,夫妻俩有过争吵,但是都和好如初,他有了儿子,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但是这都不能让列文忘记自己的内心,他的思考,没有吉娣的那一段时间里,他的努力思考,他觉得那个时候他是个有思想的人,结婚后他只是一个应该幸福但是却感觉不到价值的男人,这就是外界所看再美好的生活,身临其境的人不一定会觉得幸福,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认知。
但是列文的结局是大众化的美好,他自己挣扎的内心还是被周围的美好打败,生活太美好了,他根本无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