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如同明天,如同你的生活
![]() |
摄于湖南路武康路口,开普敦公寓 |
美好生活
马克·斯特兰德
你站在窗边。
那里有一块心形的玻璃云。
那里,风的叹息犹如你言语中的洞穴。
你是外面树中的幽灵。
街道安静。
天气,如同明天,如同你的生活,
部分在这儿,部分在空中。
你什么也不能做。
美好生活没有先兆。
它经受住绝望的氛围,
然后出现,步行而来,不被认识,不带来什么,
而你就在那儿。
(桑婪 译)
![]() |
摄于武康路 |
Mark Strand这首诗写得特别温暖。诗人并没有使用或者堆叠太多的意象。只有第一段的两个句子给人很强烈的感觉。“那里,风的叹息犹如你言语中的洞穴。”所有不好的事情也存在于语言里,语言无法达到的地方,同样是客观世界的障壁。再阴暗也无非是像幽灵一样漂浮于人间,在所有阳光能够找到的地方无地生存。还能有更幽暗的吗?
既然坏的事情无法阻止它降临,好的事情是不是同样也无法阻止它降临呢?于是世界突然变得明媚起来了。在极度强烈的地方紧接而来的是极度温柔。阴暗与阳光,绝望与希望……就在一念之间。
Mark Strand这首诗让我想到海子那首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样是关于“明天”的想象,海子的诗像一种祝福,映照出的却是现实悲怆的正面,而斯特兰德的诗却像是一种希望,以绝望为底色却真正盛放进温暖的东西。他甚至无需再去具体指出那些希望何所表现。他写得越粗率,这希望就犹如阳光一般,把所有色彩都包容进里面。而海子写得很细,他越写得细越显得那些事情可望而不可及。
只是可惜的是,在海子故去多年以后,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一样,成为了一种广告或者时尚的符号。他写得越细,越是像在描摹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事情向着诗人的理想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都是可以商品化、物质化的,就像“诗意栖居”一样。这是一个连阳光和空气都可以贩卖的时代——换句话说,连阳光和空气都不是可以无条件获得的。诗人的具体理想,还有他的祝福,就都成了一种滑稽。语言在一次次的自我重复(每次重复都意味着变形)中早已经千疮百孔了。
这是语言的悲哀,很大程度上也是语言的宿命。
![]() |
摄于幸福里,海子的诗句被写在了这家店的玻璃门上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