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云南有这么多少数民族?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418-云南民族艺术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白鸥
云南是中国西南边陲上的一个特殊的省份。
这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各种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在内的大地恩赐集中在云南一省。多样的动植物养活了多样的人。虽然人口不多,但云南各地的少数民族之丰富却堪称民族博物馆,每一个民族都在自己的土地上,以及在和汉族的互动中创造除了绚烂的文明成果。

但云南究竟何以能容纳这么多民族,他们手中的世界又是如何精彩?今天的文章带你一探究竟。
云南地即山
践踏等尘土
云南的地理环境主要由两个地理版块组成。
以元江和云岭山脉为界,云南被分为了东西两个地区。以西是由青藏高原余脉组成的横断山脉,在大量东西向的中国山脉中极为特殊的南北走向山脉;以东则是云贵高原的一部分,虽然是高原,海拔却只有2000多米,和动辄4000米海拔的横断山脉比起来要宜居很多。
山谷云南与高原云南

总的来看,在农耕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云南其实并非农耕民族聚居的优选地域。但如果由于强大的外部压力,云南也是民族定居可以选择的等而下之的土地。
滇东北星散的各种坝子(西南方言对盆地的称呼,在四川等地也有这样的用法)如滇池坝、陆良坝、洱海坝、昭鲁坝、曲靖坝等等,土地平坦而肥沃,水资源丰富,是适合发展农业的土地。
因此云南各地的坝子也就逐渐形成了云南的大城市和文化圈。如滇池坝形成的滇文化中心、洱海坝形成的大理洱海文化中心以及昭鲁坝形成的昭通朱提文化中心,正是多彩云南的三大文化中心。
云南的主要坝子亦集中于东部
滇池、陆良、曲靖可视为一个大区域
这里也是云南的核心区

如今分布在云南的彝族、白族、傣族等20多个现代民族的先民,大多是几个曾经活跃在汉族外围的古民族。他们在生存资源的争夺中落败,便纷纷南下,在偏远的云南寻找肥沃的坝子和河谷休养生息。
好看的少数民族小姐姐

这些坝子能够提供的农业用地是人口聚居的基础,云南险恶的山水环境则成为了大量少数民族形成的酝酿环境。这一点可以用两个逻辑推导:
其一,滇西的横断山脉可谓全中国屈指可数的超级天险。这些南北走向的险峻山脉和穿流其间的河流,可以在东西走向上彻底杜绝外来入侵的可能。在南北走向上,过于湍急的水流也不能给船只运兵提供什么方便。隐藏其中的民族大可以自由繁衍。
滇东的高原山区也只是比滇西稍好一些,曲折蜿蜒的山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走法,中央王朝很难插手此地事务,这才有了长达千年的土司制度。
这些河流每一条
都在下游冲积出广阔的平原
而云南则是沟壑纵横
较小的河谷更是不计其数

其二,山水的隔绝不仅是对汉人王朝而言,对迁居到云南的少数民族而言也是如此。在各个坝子或河谷定居的部落,可能从此不会再相见,便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演化出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一点,有点像南太平洋岛国上的各个民族,他们的血缘来源相仿,却拥有种种独特的社会风俗。只不过在云南,山峦如同海洋,坝子则是一个个孤岛,。
在这一过程中,来自大西北的氐羌系民族、来自南方的百越系民族、来自汉江沿岸的濮系民族、来自四川盆地的蜀民和来自湖北的楚人,都云集云南,各自演化出了不同的文化。
云集彩云之南

光荣归佩呈佳瑞
瘴疠幽居弄晚岚
从西北地区南下的氐羌系民族是现在包括彝、纳西、哈尼、傈僳、阿昌、景颇、怒、独龙、拉祜、基诺以及白、藏、普米等在内大量汉藏语系藏緬语族的民族的先祖。
他们受到秦西扩的影响,南下建立新的聚落。其中最大的两支叫做叟和昆,分别来到了肥沃的滇池坝和洱海坝,也就是建设昆明和大理的最早先祖。他们的生活习俗,也逐渐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转向了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
来自三大语族的影响汇集于此
尤其是藏缅语族的影响颇为强大

氐羌人的另一支,是被称为僰( bó)人的部落。他们很早就从相对蛮荒的氐羌人当中分化,来到了四川盆地内发展。对农耕文明的经验,转化成了僰人的文化发展力,使之成为了和汉人沟通最亲密的种族。
但僰人还是无法抵挡汉人的冲击,沿着秦人开辟的五尺道南下,来到了云南。由于对汉文化的理解比较深,他们成为了中央王朝在云南地方的代言人,并逐渐和来到云南的汉人互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白族。
白族小姐姐

百越人原本分布在包括今天福建、广东、广西一带的东南沿海。这些族人的习性更面向海洋,和从高山上下来的氐羌系有所不同。但他们两者进入云南的理由都是一样的:被汉族王朝的扩张所挤压,不得不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来自福建和广东的越人,从秦汉开始就已经有了沿红河(元江)流域定居的记录。东至文山,西到保山,都有这些越人的足迹,可谓与氐羌系南北分治云南的另一支强大的势力。
分别来自西北高原与东南沿海

但汉王朝如影随形的追踪,使得这些越人继续深入西南,最终和中央王朝形成了划红河(元江)而治的局面。在王朝的鼎盛时期,越人王国俯首称臣,自愿作为皇帝抵抗交趾国(越南)的前线;到了王朝衰落或者地方经济有起色的年代,则会变为边患。
即使在强盛的汉朝
由于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山地障碍
来自南越地区(两广)和云南-元江的支持
对控制越南地区颇为关键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便是北宋时期侬智高发动的大南国叛乱。不过虽然侬氏叛乱没有成功,他们对当地的控制依然不减。元朝之后,侬氏后人依然担任云南当地的土司,越人也是当地少数民族事务的重要掌权者。
虽然元朝设立了云南行省
但对云南的有效统治
不依靠当地土司是不可能的

濮人则是原先活跃于长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仍旧是受到了中原王朝扩张的影响进入了云南。不过他们的命运比起氐羌人和百越人来说还要好一些,因为濮人被中原王朝挤压的前期,主要受到了楚国的影响,而楚国本来就是一个蛮夷气息很重的国家,对濮人非常宽容。
在当时的中原诸侯眼中
楚国已经算是南蛮了
但同时
楚也是中原文化向南传播的新边疆

但还是有部分濮人决心从江汉平原出走,借道四川进入了云南。云贵地区著名的古滇国、夜郎国等地方政权的建立过程中,都有这些濮人的身影。
古代夜郎与滇文化的大致范围
(原来其中还有湖北人民的身影?)

他们当然也参与了很多现代民族的形成过程:逃到西部的分支是现在彝族的先民;追随被灭国的滇国南下的分支则成为了滇南壮族、傣族等的先民;还有一些北上进入了贵州,成为了仡佬族的先祖,可谓开枝散叶,子孙遍地。
云南西南部刀砍斧削般的山壁和东南部与越南的来回争夺,让中央王朝丧失了对控制此处的能力,也就给了这些少数民族混杂、繁衍、独立发展的机会。
傣族小姐姐

可在追求分工对接、贸易创富的今天,险恶的山水条件大大限制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同胞们由于受教育水平低、基础收入低、外出成本高等问题,往往被困大山之中。即使外出,也只能从事苦力劳动,逐渐沦为平庸。这和保存多彩民族文化、带动民族同胞共同富裕的目的极不融洽。



前面3张可能有版权问题。。


要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其实就隐藏在少数民族同胞自己的家中。
今朝立春好天气
况是太平朝野时
云南大理古城以北有一座村镇,周城。这里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也是闻名全省的白族扎染之乡。长久以来,这里的少数民族妇女都继承着来自远古祖先的扎染制作技术,手工制作着精美的扎染纺织品。
周城一角

对于外族人来说,扎染是一种复杂的手工工艺。在制作过程中,染工需要手工缝扎布料,用植物染料反复浸染,最终才能得到一块美丽的成品。使用植物染料比使用化学染料耗时长久得多,却也能让成品不伤皮肤,甚至有保健的作用。从宋朝开始,这种美丽的技艺就成为了皇室权贵垄断的专利,民间百姓很难使用。
扎染的现代作品《凤求凰》,
注意凤毛的复杂针法,如今能再现者不过十人

到了民国时期,皇家对扎染的严控解除,扎染进入了民间市场,大受欢迎。
此后,中国人虽然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有过一段迷恋工业制品的年代,但改革开放之后,手里有闲钱的中国人还是对这种手工制品重新产生了兴趣。
在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白族人更是借势把扎染推向了全国市场,让精美的手工艺品走入千家万户。
作品《吉祥如意》,复杂的纹饰当得起非遗之名

通过市场化的推手带领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脱困,同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明智之举。它的益处,也绝不仅仅是带来财富而已。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发展综合国力方面,无疑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更多类似扎染这样的云南民族传统工艺,也等待着充满好奇心的消费者的关注。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西班牙全国大停电,末流强国已经如此不堪一击?|地球知识局 (5人喜欢)
- 太惨了,超过650万人次感染!这就是黄金海岸的残酷真相 (10人喜欢)
- 新疆这个重大发现终于成功了!| 地球知识局 (7人喜欢)
- 刚刚,10亿多人的精神领袖去世了|地球知识局 (37人喜欢)
- 北方最强普通地级市,有多特殊?|地球知识局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