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
![]() |
这部鄂伦春猎民口述史由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记录完成,对于鄂伦春文化和民族的保护,对于人类学的学术研究方法都有全新的意义。
以鄂伦春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只是简单的民族志的记录,还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视野。如同英国社会史学家保罗·汤普逊所言:是重新赋予当地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由自己的口讲述自己的过去,以便用自己的手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口述史构成了历史人类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它像人类学家那样收集与使用口头证据,同时激发历史学家反思谁是历史权威,历史为谁说话,过去的声音是谁的声音。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一说为“山岭上的人们”,另一说为“使用驯鹿的人们”。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ZUI少的一个,记录他们的故事成为拯救鄂伦春语言和民族的行动。这些小人物的亲身经历通常被史家忽视,却充满了智慧和对自然宇宙丰富的知识,体现了人在自然万物中的整体生态关系。书中包含了探险的新奇,“自然人”的舒畅和顽强,北方民族的狩猎文化,使读者感同身受地投入到鄂伦春文化的保护之中。
《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全2册)》
作者:于硕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3198
出版时间:2017/6/1
开本:32开
定价:168.0
目录:
序一:“敬畏自然,遵从自然”的鄂伦春白兰
序二:每个故事都从山上说起于硕
序三:鄂伦春民族文化保护的世界性意义赵式庆
第一部分:2014年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阿里河镇)口述史
热气呼一下子过来就立春了——额尔登挂
冬天从河里背三角冰——戈尔巴杰
“现在让我回山上我还去”——葛淑云
山上的萨满说“鬼话”——吴绿英
十八般武艺样样通——孟金红
独行侠猎人——巴音巴图
无拘无束的山林宠儿——孟庆兰
再找老伴儿不是砢碜事——吴常玉
不许打猎心里总难受——关玉清
逃学上山打猎去——吴玉福
跳神奶奶扒着桦皮唱长调——何平花
还会说“毕,奥日千贝耶”!——吴玉刚
禁猎了也要唱狩猎歌!——白娟
第二部分:2015年扎兰屯市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口述史
从东北向西南游猎迁徙——莫日根·托布
猎人怎能不归山!——莫日根·托布、何玉梅
敬畏山川神灵的女乡长——何少敏
一生顽强命里就是鄂伦春——杜金兰
打猎不能随便打,吃肉不是随便吃——何锋军
山上的生活真苦了去了——白英华
多民族融合从来不容易——何梅花
打猎差点丢了儿子——卜振良
民族身份纠结的孤独猎人——莫日根·台
后悔没拍四季打猎图——李永革
追寻祖先踪迹的鄂伦春博士——乌日乌特
一天看不着马就想得慌——吕金莲
图腾是我们心怀崇敬做出来的——吴景胜
让博物馆承载鄂伦春的记忆——白晓琴
在幼儿园教小朋友鄂伦春歌舞——敖日娜
不可能光凭一己之力去发展民族工艺——敖美娜
我们不应该吃民族饭——张梅
我们鄂伦春就是兴安岭的主人——白晓勇
传统歌艺和手艺失传挺可惜——何伟荣
猎民风情园的生态旅游——白雪
昔日猎人,今日老板——杜红光
跟哥围猎随夫打铁为孩子——白希云
咱们中国,就这么点好地方——马乌兰
鄂伦春族硕士乡长的渴望——孟刚
第三部分:附录
附录一:泛北极圈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发言选摘
附录二:鄂伦春常用词汇表与说明
附录三: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成果汇总
向所有鄂伦春口述史的贡献者致谢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