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不了的叫远方,回不去的是家乡
今年的春节感觉来的比以往时候都要晚一些。年关将至,小学生期末考试完等放假了,大学生有的已经在家呆俩礼拜了(并遭到父母的嫌弃(⊙o⊙)…)退休在家的父母们有的已经火急火燎开始打扫卫生置办年货了,那么,在异乡独自打拼的你呢?回家的车票买了没?准备好怎么武装自己来抵挡亲戚们七嘴八舌的“炮轰”了吗?

今天我们不站着干聊心理学了,准备躺着喝点水再说话~~小编收到了几封私信,其中的几封都是来自在郑州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对今年过年回家的话题,都有自己的理解。
(以下内容均在当事人应允后整理发布)
1. 小何,27岁,男,IT技术,未婚
“父母现在催我回去相亲结婚,可是我感觉根已经扎在这里了”
我老家湖北的,大学是在郑州上的,毕业后就留在了这里。这几年郑州发展还是很快的,我学的专业找工作也很容易,技术类嘛,有本事就不愁没饭吃。我现在和公司一个同事合租的房子,平日里大家吃吃喝喝的,也有固定的朋友圈子。
这几年工资也涨了不少,我每月自己花一部分,给家寄去一部分,自己还能存点。我觉得过得很舒服啊!但是每次回去父母就老是操心,他们觉得我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生病没人照顾,房间没人整理啥的。
前年回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给我张罗相亲了。但是每次和对方谈到规划,女方家在那里,肯定是要我回去的,还得准备房子车子。我当然也理解这些,但是我出来工作已经这么些年了,这边的一切都已经很习惯了。早上油饼胡辣汤,中午一碗羊肉烩面,晚上朋友出去撸串喝酒。你现在再让我拿着钱,辞了工作,回家找个当地的姑娘开始过那种平常的生活?我根本就不敢想。我应该是不适合回去成家的人吧,起码现在不想。
2. 梅梅,22岁,女,公司文员,未婚
“县城的环境我太熟悉了,我还年轻,想多闯荡几年再看情况”
我去年回去了,但今年不了。我来这边工作快3年了,工资也不高,日子过的紧巴巴的。我也不是没想过回去,爸妈那边都可以给我安排好,但我心里总有点那啥不甘心。
我初中的好朋友前几天发来消息说她嫁人了,她老公我认识,我们那儿一个挺大超市老板的儿子。她是感觉挺满足的,起码钱啊房子啥的不愁了,时不时在朋友圈上秀个刚买的口红啊包啊。说实话我心里一方面挺羡慕她的,毕竟我现在的工作刚刚够自己吃住,买个别的都得攒钱,要是我在家里的话,那边花的钱少,所以也不用挣太多,房子也是现成的,不结婚住家里饭都不用做,舒服的很。但另一方面我也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以前电视上才能见到的明星,有的也能来郑州开演唱会,我省吃俭用也能攒出一张朴树的票,怪好的。不然老是家里那样,出个门碰到的都是熟人,没什么意思。
前两天还听了《外面的世界》,哎呀,我从来没认真琢磨过里面的歌词,我感觉就是那样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是我现在愿意为了精彩,去忍受无奈。

3. Sally,32岁,女,机构培训师,未婚
“我去年就没有回去,因为村里人认为过了30还不结婚的都有病”
我今年肯定还不回去啊!回去就生气,上次回去初三我就返回了。现在都新社会多少年了?他们天天看电视啊,应该知道现在的情况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了。
我29岁的时候回去了,从年三十到初二就没顺气的时候。那些亲戚们来了就一个劲儿问我啥时候结婚,工作这么些年连个房子都没买,真忍心看你爹妈孤苦伶仃啥的吧啦个没完没了哇!本来我回去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他们一说这我父母脸上也挂不住啊,都是亲戚又不能直接怼回去。
我出来这么些年,家里的房子翻修我出钱了,我弟上学我也掏了学费,我人不在家但是我也在付出啊,他们怎么就看不到?上次我叔摔了腿,他们一家来郑州看病,我领着跑前跑后的招待咋不说呢?都用完了开始挤兑上我了。我现在32了,按照他们的脑子孩子估计都该上小学了。
我是希望自己能开开心心回去,给他们讲讲我现在的生活,又不是回去找骂。我还是省省不给自己气受了。
4. 周子,36岁,男,广告公司市场部副总监,已婚
“他乡未能成故乡,故乡却已成他乡”
15年了吧大概,离开家已经这么久了。我都不记得上次跟我父母打电话是什么时候了,好像是我妈告诉我一个表妹离婚了?呵呵。现在看电视上那些团圆的镜头也没什么特别深的感触吧。
我记得自己刚来郑州的时候,爹妈不放心,怕我吃不好饭。我家那边坐汽车来这得5个钟头,他们让我带了两罐腌黄瓜,死沉死沉的。我搬进出租房的时候有一罐裂了,里面的酱汁把包都弄脏了,流的哪儿都是。当时我就哭了,想着如果到年底干不出点起色就回去,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连咸菜都膈应这儿。
可是一眨眼都15年了,我买了房子,媳妇也娶了,孩儿也快该上小学了。孩儿刚生下来的时候他们老两口过来呆过几天,本来说照顾我媳妇出月子再走,可是实在住不惯。我以前是想着把家既然安到郑州了,父母也可以过来,我现在的收入够他们生活。但是他们那一辈乡土观念确实浓,邻里乡亲啥的平时也都相处惯了,猛一下过来跟谁也说不上话,我理解。可我心里也知道,我是回不去了。
以前一起耍过的朋友,没出来的基本都在家守着老宅,开门市部啥的。有一年回去聚了,根本说不到一起。打牌喝酒吹牛,我只能笑笑,也插不上话。老家的变化很大,大到我出门摸不到去车站的路了。反正那里都变了,不想再折腾来折腾去。

后台收到的这些私信内容,基本上反映了现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的心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归属的需要优先于自我实现,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心灵有了归属感,才能自由追逐梦想,不然只剩漂泊。
可是为什么独在异乡的他们,每逢佳节却不思亲了呢?
社会心理学中的动机冲突理论可以部分解释这一现象。动机冲突又叫心理冲突,指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它是造成挫折和心理应激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勒温按趋避行为将动机冲突分为四大基本类型:
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两件事物都有吸引力,都想趋之,但二者不可兼得,难以抉择。这是一种难以取舍的心理困境。一些在外漂泊的年轻人,一方面被现代都市的新鲜吸引,另一方面又眷恋故土的舒适。两种动机同时存在,会促使个体在目标追求上出现心理冲突。
双避冲突——左右两难
两件事都有排斥力,都力求避免,但双必须择取其一,难以决定。有些年轻人抱怨在家被亲戚过分管束,怕过上自己痛恨的“毫无起色的生活”,但对于因快节奏而带来的生活压力,又缺乏承担的勇气。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可能同时具有威胁性,惟迫于形势,两难之中必须接受其一时,必将产生冲突。
趋避冲突——进退两难
两件事物如果一个有利、一个有弊,其实容易抉择,根据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找对我们有利的即可。但是当遇到单一目标却怀有两个动机时,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又恶而避之,就会使个人的情感与理性矛盾而形成的精神痛苦,即起于趋避的心理冲突。每一个离开家乡去大都市拼搏的青年,内心或多或少都会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折磨。提升自己的机会增多,理想好像靠的更近了;但生活成本的增加又让人苦不堪言。这种痛,也许只有写字楼光鲜,出租房落魄的人最有体会了。
双重趋避冲突——难上加难
两个目标或情境对个体同时有有利和有弊,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痛苦取舍中,即双重趋避冲突。例如:单身汉留在异乡,有自由之乐,但也有寂寞之苦;回老家结婚可以享家庭之乐,但也得承受梦想被琐事打压的失落。

其实,当代人内心的冲突,及产生的焦虑和痛苦,都会影响着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谁又不是既一直在追求,又一直在忍受呢?华丽的袍子里,暗藏着虱子;完满的镜像后,残留着碎片。如若能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你们会不会快乐点?
感谢提供私信的朋友。
如果你也有苦恼心事,请告诉我们,随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