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想带孩子,是她/他不要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总是工作不顺利,而且很难与别人相处融洽?最近一个北大留美研究生在思考完这个问题后控诉父母的万字长文引发很多讨论,80后北大留美高材生王某就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曾是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但他从10多年前开始不再回家过年,6年前与父母正式决裂。许多网友在王某的控诉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也有相似的经历。王某觉得和父母走到这一步绝大多数原因是因为父母的情感忽视。无独有偶,如果你对悬疑小说感兴趣,你就会发现那些变态杀人狂之类的罪犯基本上都有非常不愉快的童年经历,我们成年后的许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童年经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真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80后这一代算是比较幸福的一代了,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但是鲜少有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拿我自己打比方,谈恋爱的时候总是爱作,一不顺心就要分手,希望对方来挽留,好像这样才能证明对方是在乎我的。了解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以后发现是因为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总是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感受不到父母之间的爱,所以长大以后也很难感受到别人的爱。以前在父母那里受到委屈的时候我总是想,以后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让他/她受到同样的委屈。然而并没有全做到,很多时候还是在重复父母的方式。
正念之父卡巴金说“为人父母即修行”,人生来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为人父母给了我们 加深正念的绝佳机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了起到示范作用,你一定会自己先做好。有时候我们缺乏自制力,很多事情心里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往往做不到,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希望他是一个三观正,有正能量的人。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认知和矫正的过程。
曾有个哈佛大学讲师在课上说,当他看到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很诧异,居然一点幸福感也没有。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真的没有一点幸福感,经历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只感到解脱,还有累。但在一天天照顾她的过程中,一点点去感受她的成长,为她一点小小的不正常担忧,为她第一次能翻身再到坐起来再到爬行学会走路,你发现自己越来越爱她了。就像小王子说的,使那朵玫瑰变得独一无二,是他在那朵玫瑰上投入了无比的心血,浇水、捉虫、挡风。所以,爱永远是先要付出!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真的不应该放弃这样一次美好的成长体验,放弃与你的另一半一同成长。
有了孩子之后,通常女人的角色转换很快,知道自己是个妈妈,要照顾孩子,可是很多男人还是该干嘛干嘛。这是很多女性都有的困惑,她们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生完孩子之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需要承担起繁重且琐碎的育儿工作,几乎没有自己放松的时间,而身边的丈夫却依然过着与从前一样的生活,睡觉、玩游戏、朋友聚会一样都不落下。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只有时间不撒谎。人不会因为有血缘关系就变得自然的亲近,这世上所有的感情都需要经营。很多家庭爸爸不愿意带孩子的理由就是孩子不要我,我有什么办法?显得自己很无辜。当一个男人当了父亲之后却不参与育儿,不对孩子付出爱与关注,他自然得不到孩子的爱,他当然不会要你,更不会听你的话。更糟糕的是,很多爸爸没法从孩子的拒绝行为中反思自己,反而进一步逃避和推卸责任,把结果当成自己不参与育儿的原因:不是我不带孩子,是因为孩子不要我。这是不是显得非常可笑?明明是因为你先不带他,所以他不要你。
不要再说什么“我在外面工作这么累,还不都是为了老婆孩子”这真是最大的谎言。 没有老婆孩子,你就不用努力工作了吗?你努力工作只是为了你自己。孩子小的时候,与父亲不亲近,长大后这种状态并不会自然改变。对有些孩子而言,童年父爱缺失也许是一辈子都无法疗愈的创伤。很多孩子成年后,与童年缺席的父亲始终有难以消除的隔阂,彼此关系淡漠疏离,缺乏温柔与爱。这其实对父亲,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遗憾。
世人总说,女人在有了孩子以后人生才算完整,其实对于男人何尝不是一样,人生来是为了体验,男人也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有了一颗温柔的心。最后的最后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愿所有的爸爸都爱妈妈,愿意同孩子以及孩子他妈一起成长,愿所有的孩子都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健康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