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人,5个真的小故事
01
我们的威廉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在一个加纳小伙儿的新婚小趴上遇见的。
加纳小伙儿叫P,为人善良热情,在中国的朋友很多。在加纳举行完婚礼之后,P在中国也张罗了一个come and go类型的非正式新婚小趴。爬梯选址在P在中国认识的一家美国人家里。我就是在那儿见到William的。
William大概七八岁,有一双圆圆大大的蓝眼睛和长得让人羡慕的眼睫毛,爸爸招呼客人,妈妈在厨房忙活,William则一直忙前忙后地给客人们拍合照、洗照片,问什么答什么,答不出或不想答就咯咯咯地笑,成熟乖巧,特别可爱。
Po到朋友圈,立刻有人私信我:“这个男孩子是叫William吗,你去问问,他是不是在天津读的幼儿园?我记得他的眼睫毛特别长。当时他才四五岁。”我大惊。私信我的是好几年前去欧洲旅行时认识的一个朋友,旅行结束各自分开地北天南,从此几乎没太有联系。
一个小孩子成为了联结世界的结点,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原来是我们的威廉啊。
02
我们的果妹
好久没有果妹的消息了。果妹和William一样,都是我一见就非常喜欢的人,她有一双杏眼,笑起来弯弯的,好看。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初次见面内心的喜欢就忍不住雀跃地跑出来。大多数人见再多面也不过尔尔,喜欢这种东西是看缘分的。
我和果妹是在英国认识的,她在C大读书。不过短短两周的相识,她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生活的快乐和烦恼一股脑儿全讲给我这个陌生人听,分享她和1米9英国男朋友的恋爱甜蜜,她写的毛笔字,做的中国菜。我一面乐不可支于她的坦诚和可爱,一面告诫她以后不许见谁就跟谁掏心掏肺。她叫我姐姐,我倒是第一次不排斥这个称呼,反而有点开心。在机场分别时她哭啦,我们再也没见过。
前两天有客人来我们单位,闲聊时得知他也是C大的,再问,你不会刚巧是X系的吧,答曰是,再问,那你认识果妹吗,客人大笑,她是我小师妹啊。
原来是我们的果妹啊。
03
我们的黑白花

我住的地方在小山坡上,草木旺盛,阿猫阿狗也多。有一只黑白花的小野猫最讨人喜爱。
阿猫阿狗怕人,一般不大容易看到。第一次见到它是在晚上,它的眼神淡定中带着少年的不屑,既不怕人也不太亲近人,在鸟箱旁边的石头上坐着,看来来往往取快递的人,看腻了便走开,身手矫健地钻进一旁草丛的夜色里。
第二次见到它是在上班路上,它在清晨的凉风里坐在一处石砖地上嗅垂下来的竹叶,像个坐禅的侠士,我呆呆地望了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走开。
第三次见到它是在朋友圈里(我和这位朋友住得并不近),照片里它正趴在一个黑色私家车上,眼神冷漠傲娇。我惊呼,这不是我的黑白花吗?也有人在默默关注你吗?
原来是我们的黑白花啊。
最近一次遇到它也是在上班路上,我要下楼,它要上楼(山坡上的石板路),它就这么一路小跑着走上来,我说:嗨!它回:喵!接着头也不回地径直走掉了。剩下我站在那儿目送它的背影高兴了半天,嗨,你很帅气你知道吗?
04
神奇博士
这个故事可能没有那么温馨,甚至有些黄暴。请遵医嘱服用。
前些日子认识了一个朋友的朋友,是一个大龄未婚工科海龟女博士(标签不礼貌,但的确是最快概括一个陌生人的方法了)。女博士看起来是个温柔的小姐姐,但是当她直率地说起她的约X经历,看片儿经验和不婚主张时,你还是会吓一大跳。
我从来没与见到过如此坦诚地讲述自己不合乎社会规范X生活的人,挺有意思的,这样的坦诚有点吓人,也有点可爱。小三,约X,劈腿,离婚,同性恋,无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娘娘腔,到底哪个更奇怪些?不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也存在鄙视链吗?食物可说,X不可说吗?
我不想做道德评判,只是想感叹,这世界可真是形形色色啊。
05
瞭望的老头
读中学时,我住的平房小院儿里,有个拄拐杖的很老很老的老头儿,背已经驼成了一个半圆,行动迟缓到你不长时间看他,几乎感觉不到他在移动。每每有人在他身边经过,他总会把手放在额上,做瞭望状,睁着浑浊的双眼使劲张望,像是在努力捕捉经过的每一帧画面。他看啊看,我却从来没有为他驻足停留。后来,就见不到他了。大概是死了。
这些年来,我忘记了很多东西,却没能忘记那个在胡同口努力瞭望的老头儿。生命在他面前流过,像在我面前一样。从前我出现在他的画面里,如今他来到了我的画面里。
生命是寒冷的,每一帧画面,却有余温。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划掉的一盒火柴,每一根都是虚幻而真切的美好。所以他从不曾放弃瞭望,他望啊望,一直到望向生命的尽头。
老头儿,你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