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zo von Ellrichshausen @GSAPP
这是Pezo von Ellrichshausen 在GSAPP的讲座,讲座介绍了他们建筑的演变过程。
之后的文字将以讲者为第一人称记录。

上面这幅画基本代表了我们做事的方式,即我们会在“现实”(reality)与我们对“现实的再创造”(reinvention)之间创作这种绘画作为一个中介与过渡。这幅抽象画本身是关于我们对南美与北美的看法。我们感兴趣于一个现实与另一个现实之间的一种持续演变的互惠状态。尤其是有时,由于记忆或愿望(ambition)的影响,我们会相对的夸大或削弱某一现实。

我们已经做了几乎十几年这种绕着圈互相追逐或者被理解成躲避的游戏。

由于没有一个计划或者理论去面对我们将来要做的事,我们后来发现,我们想去假设实践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将创造建筑理解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建筑不光作为我们是看待世界的窗口、发现现实的工具,它还让我们去理解学科以及其他人的具体的观点。

我觉得上面的几张照片已经很好的阐述了我们的背景,和我们对待项目的方式。这一张呢,是一个砖窑。我们觉得它特美,因为这个“机器”,从一种原始材料(raw material)中创造出另一种原始材料。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是全新的。我们相信我们对待建筑也是这样,去处理一些我们熟悉的物体(objects),但它最后呈现的可能会是不一样的。

我们不一定会按着参照(reference)去工作。这张照片很好的说明了我们的文化背景,有着各种历史模型,但这些模型是没有主次的。在这种背景里创作,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们自由,好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事。

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将建筑创造成一种有很强烈存在感(presence)的物体(object),而不是去处理那些reference。

以上述的方式,我们的创作就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的个体(individuality)或者说是在这些建造集体(collective constrauction)里有一种奇点(singularity)的感觉。

所以这更像是一种分类学(taxonomy)上的发明(invention)。说是发明,因为即使一些要素都是平常的,但是这些被发明的物体看上去都是新的。

这是我们在家乡的一个studio教课和学生一起做的东西,我们非常喜欢分析身边熟悉的事物。虽然这些房子都是些大众的住宅,但个体化(indiviuality)或不同化(differentiation)的必要性是建筑的根本。

这些纪念品只是我们为威尼斯双年展挑选出的一部分。这些都不是建筑师做的,而是出自一下行业外的人。他们发现了这些具有表达身份(identity)的能力的建筑,发现了这些在特定文脉下呈现意义的建筑。

所以我们最近画了些画。我们想知道一个建筑或物体能有多大的能力,成为一个自我指向的(self-referential), 其自身具有逻辑或是同一性(identity)从而可以定义自己。

这是我们最近为芝加哥双年展做的pavilion。

我们可以假设这个建筑有能力成为它自己的符号,最终成为一个纪念物,同时有能力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共鸣。

这是去年展览时的1:10的结构模型。

随后这个结构被建了起来,站在那好像个幽灵一样。最终它会被覆盖起来,置于河边。

这是我们在做的一个小型美术馆。我们喜欢这种重复,这些搭积起来的建筑要素,在竖向上保持了连续性。整个建筑本身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柱基。

室内系统是自我指向的。没有方向性。它更像是一个活动的场域(field of action), 严格的说,是一个柱的场域。

有了这种纤细的品质,各个艺术家的作品将陈列于这茂密丛林之中。

这图虽然看起来有点像素化,但我要给你们呈现的是它的密度以及竖向的分层。

上一个建筑将会看起来非常像我们将要完成的这个住宅。他们都是基于自我指向这个概念,自己作为一个中心,在自身上面进行叠加(superimpose)。

每向上一层,结构就有一个轻微的错位,这样或许加强了一种室内空间自治(autonomy)的感觉。

在这个结构模型中,空间之间的衔接过程是不连续的。

在这个innovation centre项目中,那种不连续性和重复性是向内发生的。这个结构改变了室内的空间。

这两幅画中,一个是底层平面,一个是上层平面,方形是建筑的平面。四个闭合的角落与中间的虚空之间的比例,在两幅画中正好是相反的。当虚空越小,四个角落空间尺寸越大。

这完全改变了室内空间的关系。在上层的角落中可以创造出是更隐私的办公空间,相反的,底层更开放。

这是我们最近在捷克展出的一系列绘画作品,叫做“有限格式”(Finite Format)。它是一个自身闭合的系统。我们用format这个概念替换form这个概念,然后在format这种有边界的框架里做一系列的决定。我们喜欢format这个概念是因为它本质上也是个空间概念,它定义了两个空间参数:尺寸(size)和方向(direction)。只有确定了这两个参数,我们才能确定一定的比例并最终确定一个建筑的性格(character)。

所以在一个相同的内在结构下,相同的图形(figure)下,不同的比例也决定了不同的方向和相对的尺寸。

在这个例子里,由于图形由5个因素和3个可能的位置决定,总共就会有243种变化。从一个变化到另一个都是经过仔细算计的。

我们的这种format的方法,来自于我们画画时的一些小幅度的手势(gesture)或者说动作(movement),正是这些动作组织起了一个作品的内在。

对我们来说,每一个项目,与其说会有个终点,更像是时间被瓦解掉了(项目并没有在一个时间终止),因为它是在我们整个生命里的某个指定一刻,指定的时间框架里被创造的(而这个创造还在生命中接下来的时刻继续着)。

创造这整个的系列,也许很单调乏味,但每一个例又是独特的,同时又和整个集体是极其相似的。

这种重复的概念我们确实用了很多。在这个艺术作品里,100个人穿着雨衣,完全去除了个体特征,就好像一种城市中流动的材料一样。

在这个装置作品里,3米间距的网格作为一种节奏和尺度介入了这个校园的方形场地。

我们叫这个为soft pavilion,由一定模数的布连接而成。

没有任何支撑结构,在风的作用下,它成为了一个振动的屋顶。这个连续的空间同样来自于每个单独个体的参与。

这个项目更像是我们上述方法的转译。这个具有大体量虚空的房子,在金字塔变形的基础上,被分解成了许多个房间。

基于方形的format,这个房子像是收集了许多洞口、房间以及屋顶。

它只有一层,向水平方向延伸。平面的深度是有9个庭院决定的。

这里总是有室内与室外的交替变化。尽管房间都不大,但是由于视线可以贯穿很多个房间,加上室内外空间的交替变化,所以整个的观感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空间。

住在这的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家认真描绘出的这幅画,让我们非常感动。画里非常明确的表示出这些树、花园是如何容纳了自己的生活。

我们的兴趣不只在于空间的图形,更在于空间的拓扑维度,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决定我们在对空间理解时一些内在固有的东西的。

所以我们更愿意使用非常基本的一些元素、开洞或成比例的房间。

但其中的意义最终会在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中被理解或感知到。

一个轴线与一个楼梯之间的关系,或者其他位置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决定我们所认为的空间结构。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pavilion。Format是一个盒子。概念始于五个连续的同心的边缘,这是个非常集中式的结构。

门作为建筑的一个元素是非常难以定性的,它可以决定一个开口的同时又可以分割空间。我们深化了这个概念,利用这120扇门,模糊了各种界限:室内/室外、个人的/集体的、私人的/公共的。

甚至借助于黑色材料的光反射性,人工与自然的区分也模糊了。

最终这个建筑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神秘的。在这个黑色的盒子里有非常多的锁,我们每天锁上不同的门,内部的形态也就跟着变化了。另外,这个房子同时触及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建筑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时,决定了一个人如何进入一个虚构的艺术空间。

这个作品是竖向的Format。这个独立的物体,极力追求一个维度的极限。

通过木结构建造,根据高度缩减了剖面。某种程度上回到了古老的实体(entity)原则,也就是无柱的原则。

我们用这些更小的木框架替代了柱子,在这个五层的建筑里,当你越向高层走,空间就约向天空及四周开放。

随着高度增加,我们减少了元素的数量,而不是减小了元素的尺寸。

这个结构模型只是建筑的一个部分,如你们所见,最终的饰面保证了良好的通风。

这个方向性非常强的实体,塑造了一个强对称性的状态。

在对公路的这面上像个广告牌,而另一个侧面上更像个连接denver市中心与校园的塔。

对于走在公路旁的人们来说,这里几乎变成了一个绿洲。穿过这一整条空间,伴着一扇扇门框的韵律,好似驶过一条透气的隧道或一架桥。

元素如何制造韵律成为了我们另一个兴趣。在这个有10个房间的住宅中,有些房间之间是完全平行的,有些是向心的,这是完全不同的空间特点(character of spaces)。在这个系统下,我们可以看到天光进入的不同深度。

刚刚说的天光是按对角线布置的,所以当你走向房间更深的地方时,他们会出现在平面更深的地方。

一共有10个尺寸完全相等的房间,排列成两排。房间之间的邻近性(proximity)或者说开门的方式,决定了下半部分的空间可以用作社交,而所有私密的空间都在上半部分。

结构非常清晰。它是一个有两排的重复系统,也是个水平的format,再加上四个方向都超过地面尺寸的屋顶,就构成了结构的全部。

这个房子建在一个山顶的人工高原上。

相同的开窗意味着权利上的平等。

天窗,与房屋中心的关系,使太阳的方向更易被感知,更容易捕捉到一些特别的时刻。

这是另外一个房子,依然是一些房间,但这个平面只有12ft x 24ft。它有六根柱和一个在中间的楼梯间组成。

这种结构形成的非常狭窄的空间,由玻璃围合而成。所以私密性有这些窗帘保证。

一共8个完全相等的房间,两个在地下室,其余六个组成了一个塔。场地非常小,这个房子其实是地震后为一些艺术家而建。

它建造时间非常短,所以这个建筑是以一个非常高效和快速的方式包裹空间。

我们更多的是将这个建筑看作是一个安静平稳的基础结构。

其实我们不仅对表达一定程度的不透明性(opicity)非常感兴趣,还很关心家庭属性(domesticity)能多大程度的在或不在建筑的表皮上反映出来。在上个例子里是通过窗帘和玻璃,这个例子里是一层非常薄的木头,它也可以被理解成domesity的一层面具。

上面说的和我们画了很久的一系列作品非常相似。这是一个画像,你会感觉内部的人像与周围的图形的强烈对比。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一条线画的是Sophia的轮廓。剩余的线,里面的和外面的几乎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些线有着一样多的曲线变化,同时有不一样的大小,所以他们扭曲了被描绘物体的现实。

这些是我们画的很多朋友的画像。有趣的是每个人的个性(identity)被这些重复线既加强了也削弱了。

由此我们考虑到了很多我们在郊区盖的房子。我们想知道这些外围的线,例如这个房子的金属表皮,还有下面这个房子里铜染色的混凝土,可以多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掩盖了表皮背后的真正结构。



这个混凝土楼梯是最后的那个房子里的,是个从下至上连续的没有停顿的楼梯。

它被包裹在一个非常规矩、稳定的木框架里。

但是在它们之间存在着这些平台,围绕着楼梯旋转上升,相差高度都是70cm。

这样就形成了两条线路,一条是直接通过中间的楼梯,这是最高效的,另外一条是穿过一间又一间房间,这创造了第二种速度,第二种感知这些房间的方式。

我们最喜欢的是,这个楼梯,决定了我们在平面中间的旅行体验,并且提供了同时感知各个空间的可能。这也让我们感觉这个房子远比它实际要宽敞。

实际上这个房子的平面是一个正方形被一个不对称的十字分割而成,而这个楼梯作为一个柱子,占据了十字的交点。

这个项目是我们对之前的一些探索的延续和拓展。这里再次出现了方形与非对称的十字,但它却有一个非常厚的外围。同时空间存在一个对角关系。

这个房子占据这个半岛的尽头上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于峭壁上三面环水。

某种程度上,这个房子表现出非常坚实的形态。它安全,它足够封闭、也与悬崖边保持了足够的距离。但也足够近到可以一览下面的岩石和海浪。

它是一个离群的物体,表现出了距离感,也有种被遗忘的感觉。

这个建筑兼具两种功能,首先它是一个住宅,但同时,它需要临时成为一个服务于艺术家的文化中心。所以对我们来说,削弱家庭属性(domesticity)非常重要,所以外围的两道墙,可以被视为一整个墙,包含了所有服务功能,以使室内空间完全自由开放,适应各种使用。

内部有不同高度的楼层,同时享有通透的opening来获得景观的愉悦。

这是其中一个竖向的空间,我们将这个房间视作空间连接的支点。

这个竖向空间除了捕捉周边景色,加强了在峭壁前的垂直感,还塑造了一种与峭壁大海间的距离感或安全感。

尽管明显存在人造物与自然间的矛盾,但更明显的是混凝土与岩石之间的那种连续性,我们非常喜欢一块石头在大地上休憩的感觉以及它传递的重力感。

这个模型表现了真实的建造过程,每一层一次浇筑完成。就好像堆砌材料一样。除了混凝土,和一点点白涂料,就没什么其余材料了。木模回收后作为了室内饰面。

建造技术也没有任何特别,都是上世纪的东西。工人都是半岛上的渔民和农民。

所有建造过程中的意外和戏剧性都是这个房子自我的表现而已。

它已经被使用了10年,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的空间,多数时候也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我们开心的是,它不仅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也成为体验自然的一部分。

在这个项目里,我们被Royal Academy of Arts London邀请做一个sensing sapce的展览,他们希望表现的是空间的体验而不是再现。

我们被分到这个画廊。对我们而言,这个画廊本身已经是我们想要面对的景观。他有很强的存在感,所有上面的stratum都是这个空间的特点。

所以我们放了一个物体在这个房间,它占据了这儿的一半大小。

我们提议了一个某种模糊的建筑类型,像是一个桌子与华盖(Baldacchino)的混合物。

它由重复的柱子和一个平台构成。事实上,这两种format,其中柱子是一个包含了楼梯的房间,阁楼是一个被抬高了点房间。

所有东西都是在智利预制。然后我们带着4个工匠去伦敦把这些组装起来。

这个物体所带来的旋转,扭曲了这个体验这个空间的视角,同时这个物体的尺度让人无法确认这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如何进去,因为所有的门和楼梯都被藏了起来。

一旦你找到了它,走上去,发现了上面这个充满自然光线的阁楼,以及这个空间混合着的古典装饰。

所以整体来说,你的经验中混合着集体的经验和个体的经验。当你走上楼梯或者从墙上的小洞口向外望,你可能会和一个天使四目相对。

这幅画里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很开心它现在被MOMA收藏了。再一次的,这个房子是一个双重Format。它回应了两个巧合事件。一个是它旁边那棵古老的柏树。另一个是建筑的场地正好位于海拔100米的高度。

作为一个双重Format的房子,它包含了一个底座(podium)和一个位于底座中心的塔。

建筑包含了3个programme,底层是一个工作坊,向上是上层居住空间,在向上三层是我们的办公室,最后顶部是一个露台。

一共有两条流线,一条连接着工作坊和居住空间,另一条完全独立的贯穿了居住空间、办公室和露台。

这两条流线绝不会相遇。他们是向上的捷径。

建筑内部,平面的format表现为12个重复的小模数空间,再一次的,这个方形平面被一个不对称的十字分割。

如果一层塔平面作为一个模数的话,那么塔和底座都分别有6个模数空间。

底座平面,相当于是三个塔平面。上面那个拉长的活动空间,被每个门洞下的阶梯风格着,所以每一个洞口是逐渐变小的。

对空间深度的感知在这里被扭曲了。由于门洞的大小递减,它就使一个方向上空间感被压缩了,另一个方向上空间感被延长了。

塔里面是完全不同的空间体验。所有的开洞以及家具都完全与功能协调。

由于智利的地震很厉害,所以采用现浇混凝土以提供更稳固的结构支撑。

与Poli House不同的是,这个项目里,墙体表面原来模具留下的印记都被去除了,并营造了一种柔软的肌理,使得边线不再那么锐利。

某种程度上讲,这个房子的存在并不那么舒服,因为它作为一个住宅太高了,而作为一个办公楼又太小了。

这是我们几年前在西班牙完成的一个位于山顶的房子。

由于这是一个用来短期住宿的房子,我们把它构想成为一段漫长旅途的终点。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把到达点与房子本身分离开。这两个方块,一个是房子,一个是停车场。这就会造成短暂的焦虑,在经历一个漫长旅途之后终于到达房子,把车留在了停车场,还爬了一段非常长的楼梯。

这条楼梯几乎有100米长。这里稍微有点任性的故意延长了人们来到这里时的焦虑感。

再一次的,这个房子也是双重Format。由一个底座和一个瓶体构成。你首先到达建筑地步,这个封闭的底座。

一个有点Cephalus式的楼梯,但更像是一个被抬高点大厅,将之前的线性体验,转化到一个三维的匀质平台上,俯瞰丛林。楼梯的连接方式比较粗暴,直接面向了底座的一角。

作为一个封闭的底座的这个Format,包含了一个庭院,在其中有一个泳池。

这个泳池周边的平台是向四周开放的。所以,如果你想到这个房子的正中心的话,你就必须跳入这个泳池中。

这是那个入口的角落,两个门都会带你来到这个空间,它包围着水,你首先可能会看到有人在这里游泳。

然后你可以选择用此外两条路中的任何一个,这两条路只会被水反射的蓝光照亮,最终引向对角的旋转楼梯。


在上面的区域,首先到达的是室外的空间,但这也是唯一一个正统的房间,因为剩下的房间更像是一个围绕着中心的一连串阳台。它是一个有着16根柱子的系统,同时它交替变换着室内与室外空间。

这就是房子的中心,唯一一个正统的房间。开启的门洞都出现在了最重要的中心位置。

作为阳台的外围空间的状态,同样有这种可以反转的平等性,因为所有的墙面都是可以移动到角落的板,这样他就可以成为真正的阳台,真正的室外空间。

每一面都有一个玻璃“展馆”和开放的角落,但根据住户的使用,可以将开放的与封闭的调转过来。

这个建筑同样采用现浇混凝土,建造系统也很简单,这些反粱将荷载传给底座的四面墙(不确定听懂了)。

你们看到的这个粗粗的柱子,其实不是柱子,他们是起拉力作用的,他们把所用重量拉到上面,再传递回给中间的四面墙。

像Sophia说的那样,一个人从一个线性顺序,转化到一个向心的空间,他也许会感到周围环境带来的张力,这种张力同时是一种时间性的,因为一个人不知道要怎么在这个房子里移动,因为他总是面对着好像和刚才它来时一样的空间。

我们展示的最后的这个项目,和上一个是同一种Format,但是在不同的气候下,和景观有着不同的关系。

由于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家庭使用的住宅,在一个并不对称的环境段中,有着明显的正面和背面。

虽然同样是底座和平台的Foramt,但这里平台的空间更大了,悬挑更远了,同时他也更封闭了。最大的不同是,底座的一角变成空的了,它向下连接着湖。

平面是一个环形的房间排列以及一个环形的流线,这个流线是在内侧的,中间是一个庭院,同时也是个露天阶梯。所有的开洞都是对齐的,所以你可以在四个方向上穿过这个房子。

尽管有明显的正面和背面,但在这个房子之内时这种正、背面的感受是薄弱的,你可以从房子中间轻松的往下走到湖边,这个空间同时引入了光线以及潮湿且凉爽的空气,你可以轻易的来往于水与庭院之间。


我们非常着迷于让一系列房间漂浮起来,这些房间只通过一个点与底座连接。这样我们就可以使室外空间充分围绕着(下面)这个剖面,这个房子。

(这里讲到了他们是如何实现大悬挑的空间,但是我没听懂,下面一张也是针对这个事情在解释。)


这是我们的一个小练习,我们将一块木块按比例分成15块,限定了三个规则。

第一,我们必须把他们全部用上,第二,他们必须是相接的,最后他们必须是直角放置的。

我们发现这个游戏是非常建构的,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和形式的一致性。

它能很容易的适应任何环境。从定义上来讲,它非常的自治,但同时面对不同环境,他又可以做到与文脉密切联系。

我们觉得,这很理想主义但同时又很真实,一个例子相当于一个项目,其他的例子做成的项目又可以有着不同的解读,这也是我们一直感兴趣的事情。


这种重复的状态,是我们某种程度上跟随着一个诗人的建议,他说,对于艺术创作,你需要一直重复一件事,但永远不要用同一种方式。

虽然我们真诚的相信建筑当然要去解决问题,但我们更加认为,有必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建筑本身就可以是一个问题。

-
Rapheal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2 01:48:32
-
蚝粿汁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20:06:51
-
核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10:47:58
-
幽篁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10:38:22
-
六两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10:25:01
-
包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09:30:34
-
球饲养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07:18:43
-
Shayla_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00:20:48
-
UUUU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00:18:03
-
Alex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2 23:34:38
-
脑花拌豆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2 21:54:22
-
Clair de Lu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2 19:59:48
-
KHL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2 16:53:17
-
Gr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2 15:54:40
-
辰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2 15:18:06
-
Ctrl+Z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4 21:46:29
-
Siut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15 20:57:05
-
帕帕基諾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7 23:07:50
-
山楂锅盔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9 01:39:50
-
扫地僧-炼气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9 22:16:06
-
JerryZh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4 09:31:37
-
濁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4 17:39:04
-
木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6 07:41:07
-
shirley x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5 15:42:05
-
GRAU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1 00:24:34
-
了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8 01:39:32
-
da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8 23:30:12
-
kkkkob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9 22:53:53
-
pill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1 16:03:11
-
ZUU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03 21:00:46
-
三点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9 20:33:29
-
跑山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9 18:08:53
-
rosyse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9 17:28:47
-
閾二春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9 16:42:02
-
青骑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9 16:25:50
-
yiru__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8 20:14:58
-
陈白百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7 17:13:14
-
too elephan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6 08:55:57
-
Do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6 08:27:16
-
Bag_hea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6 02:33:38
-
蝴蝶飞过沧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6 02:32:10
-
儼然不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23:47:09
-
疤禾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23:41:06
-
居士的草图纸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22:46:31
-
walnu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22:12:11
-
Anas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22:04:57
-
浅黄色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21:51:20
-
xc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21:38:21
-
三D打印维他命C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5 04:06:05
-
过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1 07:18:26
-
Lub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3:15:50
-
FI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7 04:11:07
-
奶油周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4 21:42:34
-
HerrL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3 17:54:39
-
Nn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3 08:32:33
-
K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3 04:12:51
-
fr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23:13:59
-
锅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19:37:33
-
梅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19:37:11
-
安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18:32:13
-
hotro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18:20:59
-
贾非岛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16:45:48
-
慢即是美_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30 04:33:10
-
木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30 03:20:32
-
iae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8 20:44:14
-
gulx1231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2 04:37:30
-
泥鳅胡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4 00:42:03
-
high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3 13:23:17
-
C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3 04:37:25
-
大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3 00:44:29
-
井底之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2 22:06:31
-
新造的人00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2 18:08:40
-
柴三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2 00:07:38
-
crankyann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1 18:46:29
-
伪装的甘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1 12:44:53
-
司空狄谔尼索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1 12:31:53
-
大象是只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1 11:16:5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1 09:52:3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1 06:42:18
-
qi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22:36:45
-
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20:42:04
-
李阿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17:13:47
-
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15:52:38
-
Ali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13:00:52
-
Shinkets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10:40:52
-
H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10:04:27
-
cat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09:44:39
-
豆友90112718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09:39:22
-
ArchidOgg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09:07:41
-
had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9 23:48:39
-
大卷_要节操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8 17:55:33
-
树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8 17:11:48
-
p!nk sta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8 1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