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籽话历史——头顶上的艺术(六)
二十九、高椎髻
将头发在头顶高高绾起,成一单椎状,这样形成的发髻就是高椎髻。高椎髻是古代女子们较为喜爱的发式之一,《妆台记》中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三国时期的王建在《宫词》里也描写过这一发式“: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耸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三十、垂鬟分肖髻
头发分股,于头顶绾成发环,发尾自然垂肩,此种发髻多适用于少女。《国宪家猷》上面记载:“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髾髻”。


三十一、牡丹头
牡丹头是高髻的一种,最初盛行于苏州,根据《坚瓠集》记载:“我苏(苏州)妇人梳头有‘牡丹’、‘钵盂’之名, 鬓有‘闹花’、‘如意’之号。”这种发髻梳起来华贵雍容,在明朝末期比较流行。



三十二、茴香髻
茴香髻又名“杜韦娘髻”,妩媚成熟。关于这一发髻有记载:“嘉靖中,乐妓杜韦,梳低小尖巧的实心髻,由于髻式实心低小,所以不易蓬松,当时吴中妇女争效之,号‘杜韦娘髻’。
三十三、凌虚髻
凌虚髻属于拧旋式发髻,缥缈灵秀。《中华古今注》上记载:“隋有凌虚髻、祥云髻。”



三十四、双平髻
双平髻属于双挂式发髻,于头部两侧绾成对称平垂的发环,多用于幼儿和未出嫁少女。


三十五、丱发
丱发这种发髻属于未出嫁少女或者童仆,因其形似“丱”字而得名。南朝梁简文帝的《舞赋》里有句子:“丱发初筓,参差俱集。”

-
木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6 1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