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日记26--做一样,像一样
夏丏尊这样评价李叔同(弘一法师):做一样,像一样。
学生丰子恺对其进行解释:
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我是在和团队领导L有约莫一个半小时谈话之后,看到这句话的,再细嚼领导L的话才体会更深刻。领导L个人收入每年过千万元。这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中,前一半领导L让我说,他听着,后半段,他说我听着。我谈了以下几点体会,简单归纳如下:1、团队同事做事非常扎实,这点值得我学习。例如,我自己阅读材料时,会刻意舍弃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但当同事带着我重新走第一遍材料时,没放过任何一个边角料,全部列入文件清单并概括文件内容。2、和客户相处时,获得对方内心的认可最重要,哪怕事情因为各种客观因素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时。我说,面对客户,我一定要让TA明白,我已经是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这个世界人外有人,超出我能力范围的大有人在,即便如此,我和其他人做得不一样,表达不一样,不能简单下定论孰优孰劣,但我一定要得到客户发自内心真诚的认可。3、团队同事交代给我的任务,做完之后一定要交割完毕并有一个简单的仪式(如向同事送材料,离开之前会跟对方确认:您收到了我几份材料;同事或领导交代我活儿时,我离开之前,也会用非常简短的话再度总结确认任务内容;汇报任务后,我最后般往往有一个简短的小结“今天向您汇报了××”等),这是一种仪式感,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是达到对方内心确信的必由之路。4、我还谈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对加班的看法、看书、几乎每周末去国博看展览、爱穷游看世界等。
领导L一直听着,我讲了45分钟后讲完后,他才开始讲。领导L非常爱读书,也看了非常多的经典,所以从读书和我谈起。领导L首先批评说我读书方法不对,不能因为在豆瓣上看到有人一年读100多本书,你就想这样干,一年看100多本书是因为看的大部分书的内容还不够厚重。他当即拿起一本小说,掂在手里说,你说像这样一本书,我两个小时就能看完,你也能,但看完之后你觉得有很多收获吗?你的精力很好,天资也比较好,但读书方法不对,不像我当年那样有人带着,你现在读书需要有人带着。我当即点头同意。领导L说我如果要读毛选,就要先读“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看完这三篇之后,再读《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然后读《义和团史事考》,再读《人间词话》。领导L手里有一本非常珍贵的含有作者签名的《义和团史事考》,他说舍不得借给我,怕我损坏,让我改日提醒他,他另送我一本。领导L当即把《人间此话》抽出来送给我,让我把刚才他提到的这些书先看完,再和他谈一谈读后感。领导L还谈到,他本科毕业后,在黑龙江某国企工作两年,再来北京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现在的单位,第二年自己就有了独立的业务,那时工资不高,但拿到工资的第二天就是去北京某书店一摞一摞地买书。
对于我谈到的我想多向发展的观点,领导L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评。现在时代不一样,你必须要专注愤力拼杀,才能出人头地,否则你一辈子都出不了头。你说现在你不专注地拼杀,想搞多向发展,很有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能多向发展又同时都能做得很好的人是极其少数,领导L还和我举了某高官的例子,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对业务之外的其他艺术追求,要到我这个年龄,才开始搞起来,你现在不适合。领导L再度和我讲了10岁之前在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生活,和10岁之后再到典型的县城生活的经历。这一番话说得我还挺沉重的。
领导L也说了很多,还送了我好几句话,醍醐灌顶。感慨他们这一代人该有多少故事,只是我们未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