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土年味-糍粑
湖南,捣糍粑是过年传统项目,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做建余屋,用来烧柴火,烤火,熏腊肉,烤糍粑,用铁丝做一个小架子,扒拉出碳火,糍粑放上面烤,不时翻两下以免烤糊,不喜欢脆的烤的时间不要太长,喜欢脆的烤到两面黄生生的,贼香,早上犯懒不想做早饭,两块烤糍粑解决。糍粑还可以煎,烧热油,糍粑掰成小块,裹上蛋液,煎熟后撒上白砂糖,因为我每次煎出来的卖相不好,就不放图了~给你们介绍手工糍粑是怎么做成的。 已近年关,乡下开始忙碌起来。 难得的好阳光,正是干活的时候。 前一日爷爷将糯米浸泡好,便于蒸熟。

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出,筛网过水。

大锅内的水烧的滚开,蒸米的木桶放上,舀入糯米。

爷爷在舀糯米,奶奶过去拿竹棍烧。装上满满一桶糯米,盖上盖,守着添柴,蒸糯米饭。

糯米蒸熟后,倒入石槽。

两三个男人,拿着木杵,使劲将饭粒捣蓉,直到到看不见饭粒。

中间需要翻转,以免底部还有饭粒。

奶奶早已准备好的抽屉,铺上已经的塑料膜

捣好的糯米,这就是糍粑的雏形了,将糍粑装入抽屉。

手要沾水,这样才能在压实糍粑的同时不粘手。

压平,放置一晚,冷却后切块就是糍粑了。

天气太好,村里只有我家前边有一个石槽,又有一位爷爷推着糯米来做糍粑。

有人捣糍粑,看到都会帮忙。

做好糍粑,这位爷爷的孙女正好放学回家,便一同回去了。

今天还有人起鱼,妈妈本来打算买一些熏腊鱼,但是今年洪水,放进去的鱼苗都被冲走了,鱼少没得卖,只能看看ಥ_ಥ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