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何以称圣?
![]() |
中国历史上不乏武艺高超的武将,其中许多都已走入传说,成为超级英雄,在民间拥有大批铁杆粉丝。例如项羽、关羽、狄青、岳飞,他们类似西方中世纪骑士传奇中的亚瑟王、郎世乐、崔思痛、罗兰等,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帝国时代,世界各民族都崇拜武力,各有各的英雄。其形象完美:英俊、强壮、高大;其人格完美:忠诚、善良、勇敢。更关键的是,所有英雄都符合本民族的道德标准。
那是一个英雄拯救人民的时代,孱弱的英雄是苍白无力的。但中国人从不单纯崇拜武力,关羽被尊为武圣而不是项羽,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 |
从关羽称圣一事中,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一 中国武将的标准
军事学一代宗师孙子对武将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千百年来,这五个字已经成为中国军人的职业道德准绳。在没有军校的古代,军队的各级军官就是以此五字自律的。关羽绝对符合这个基本标准:水淹七军,是其智也;千里寻主,是其信也;宽待部属,是其仁也;诛良杀丑,是其勇也;法不避亲,是其严也。
二 中国人的性格
纵观历史可以得知,汉族从来不是尚武的民族。就连霸绝天下的秦始皇,面对异族威胁时,也只是修建了一条长城,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退缩和防御;汉高祖刘邦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汉武帝刘彻的自卫反击战,都是压迫出来的对策;唐王朝在受够了突厥铁骑的屡次骚扰后,一怒之下将其驱逐至中亚地区。这些实例都说明了我们民族爱好和平的性格。
另外,从围绕着古代中国的封贡圈来看,虽然皇帝对称臣纳贡的属国有控制权,但从不去搞武力征服,灭文灭种的那一套,而是以德抚之,以温和的文化征服。是书籍,不是刀枪,成就了我们的荣耀。
我们民族重视道德,重视先贤传下的礼法,而礼法的核心无非四个字:忠、孝、节、义。关羽在乱世中所体现的难能可贵的忠义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 |
三 文人的推崇
中国文人很有意思,他们在历朝历代都是引导文化潮流的精英,是知识的垄断者。他们反感徒具匹夫之勇的莽汉,而推崇上马提刀,下马读书的儒将。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品味的武将”。文武双全的关羽自然受到文人们不遗余力的推崇。
四 边缘群落的崇拜
处于社会底层的帮派组织,对扩大关羽的影响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帮派首领膜拜关羽,企图以忠义维持内部纪律,这个传统延续至今。无论是早期的天地会,还是后来的青帮洪门,甚至现代仍存在于港台地区的黑社会组织,都供奉着关羽。至此,关羽已经成为一种抽象的精神,一种强大的寄托。
五 历代皇帝的推崇
从北宋一直到大清,对关羽一路加封。封号从最初的“忠惠公”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这对民间崇拜关公影响极大。
![]() |
六 《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它对关公形象细致入微的刻画和对忠义精神的大力推崇,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一位山东人孔丘被尊为文圣,一位山西人关羽被尊为武圣。一支笔、一把刀,交相辉映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构成了民族脊梁上最坚硬的部分,不止一次的帮助我们走过艰难岁月。
无论时空如何变幻,这笔、这刀,都将永垂不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