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它物的文艺吃法:拔霞供
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枇、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筋,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因用其法,不独易行,且有团栾热暖之乐。越五六年,来京师,乃复于杨泳斋伯岩席上见此。恍然去武夷,如隔一世。杨,勋家,嗜古学而清苦者,宜此山林之趣。因作诗云:“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末云:“醉忆山中味,都忘贵客来。”猪、羊皆可。《本草》云:兔肉补中,益气。不可同鸡食。(《山家清供•拔霞供》)
对于资深吃货而言,雪天获兔是仅次于洞房花烛之喜;而用兔肉涮火锅的急迫,则可以推迟洞房花烛夜。至于将此种火锅命名为“拔霞供”,则可视为洞房里的花烛别称。
今天某些川菜馆中有拔霞供。其实老板不该用这么古典的名字,会使多数顾客一头雾水,莫如直言“麻辣兔肉涮火锅”。古人云“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对于爱吃兔肉的人,这份原料就是最好的噱头、招牌。
1984年初,合肥人经历了一场罕见大雪。那时我刚上初中,对于没膝的雪地上错综复杂的野兔脚印,感到欢欣鼓舞,拿了棍子就去追寻。我热爱红烧野兔肉。大约二十年前,我还在田野里见过扛着铳子的猎人,他沿田埂快步走……忽然就放慢速度,悄悄将铳子举起来。“轰隆”一声,撒腿冲锋,从田角拎出一只挣扎的野兔。
母亲当年在乡村菜市场偶遇的野兔,只要几毛钱一斤。没人拿它待客,只有自家吃。兔肉里能吃出绿豆一样的铁砂子,还带着野兔毛呢!那鲜美总是让我怀念少年时代的冬天。我家小厨房很温暖,一只金黄色的镀铜火锅咕嘟咕嘟响,野兔肉香气弥漫。
兔子死兰弹[lán dàn懈怠],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唐代宰相苏颋[tǐng]居然有《咏死兔》诗。他在吃这只兔子之前,还怀着一颗少年的心把玩一会。在我印象中,野外的野兔看上去很小。一旦躺在眼前的地上,体型却不亚于一只土狗。黄褐色的毛皮下,永远没有肥胖的感觉,全是精肉。这是经过长期奔跑锻炼的肌肉,与猪肉完全不是一个品级。
新鲜野兔肉是暗红色的,可能与没有充分放血有关。有较大的弹性。所以烧熟后,咀嚼起来口感很“麻利”——只能用这个词——是相对于猪肉的某种“黏腻”感。做火锅不是最好的选择,加竹笋、蘑菇红烧最适宜。但很久以前,母亲常常不具备这些条件,还是做林洪的“拔霞供”更便捷。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晚清翰林严辰喜欢与朋友们围着火锅享受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火锅里的野兔肉,也曾经为百姓们贫穷的日子染了色,而今却没人敢去猎捕它了。前些年一个山东汉子因为27只死野兔,被拘留。所以,今天饭店里吃到的,只能是杂交养殖的野兔。我不大喜欢,那种腥膻好像与旧日的野兔味道不一样。
很想回到1984年初的大雪中,拉着那个叫“我”的少年一起奔跑,寻找野兔。虽然那时“我”还不知道“拔霞供”,但对其原料已十分熟悉并热爱。如今,类似拔霞供的各种涮肉火锅遍布城乡,野兔却离我们越发遥远了。
![]() |
感谢pixabay美图 |
对于资深吃货而言,雪天获兔是仅次于洞房花烛之喜;而用兔肉涮火锅的急迫,则可以推迟洞房花烛夜。至于将此种火锅命名为“拔霞供”,则可视为洞房里的花烛别称。
今天某些川菜馆中有拔霞供。其实老板不该用这么古典的名字,会使多数顾客一头雾水,莫如直言“麻辣兔肉涮火锅”。古人云“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对于爱吃兔肉的人,这份原料就是最好的噱头、招牌。
1984年初,合肥人经历了一场罕见大雪。那时我刚上初中,对于没膝的雪地上错综复杂的野兔脚印,感到欢欣鼓舞,拿了棍子就去追寻。我热爱红烧野兔肉。大约二十年前,我还在田野里见过扛着铳子的猎人,他沿田埂快步走……忽然就放慢速度,悄悄将铳子举起来。“轰隆”一声,撒腿冲锋,从田角拎出一只挣扎的野兔。
母亲当年在乡村菜市场偶遇的野兔,只要几毛钱一斤。没人拿它待客,只有自家吃。兔肉里能吃出绿豆一样的铁砂子,还带着野兔毛呢!那鲜美总是让我怀念少年时代的冬天。我家小厨房很温暖,一只金黄色的镀铜火锅咕嘟咕嘟响,野兔肉香气弥漫。
兔子死兰弹[lán dàn懈怠],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唐代宰相苏颋[tǐng]居然有《咏死兔》诗。他在吃这只兔子之前,还怀着一颗少年的心把玩一会。在我印象中,野外的野兔看上去很小。一旦躺在眼前的地上,体型却不亚于一只土狗。黄褐色的毛皮下,永远没有肥胖的感觉,全是精肉。这是经过长期奔跑锻炼的肌肉,与猪肉完全不是一个品级。
![]() |
感谢pixabay美图 |
新鲜野兔肉是暗红色的,可能与没有充分放血有关。有较大的弹性。所以烧熟后,咀嚼起来口感很“麻利”——只能用这个词——是相对于猪肉的某种“黏腻”感。做火锅不是最好的选择,加竹笋、蘑菇红烧最适宜。但很久以前,母亲常常不具备这些条件,还是做林洪的“拔霞供”更便捷。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晚清翰林严辰喜欢与朋友们围着火锅享受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火锅里的野兔肉,也曾经为百姓们贫穷的日子染了色,而今却没人敢去猎捕它了。前些年一个山东汉子因为27只死野兔,被拘留。所以,今天饭店里吃到的,只能是杂交养殖的野兔。我不大喜欢,那种腥膻好像与旧日的野兔味道不一样。
很想回到1984年初的大雪中,拉着那个叫“我”的少年一起奔跑,寻找野兔。虽然那时“我”还不知道“拔霞供”,但对其原料已十分熟悉并热爱。如今,类似拔霞供的各种涮肉火锅遍布城乡,野兔却离我们越发遥远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