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迷茫的青春”
刚入学时觉得毕业遥遥无期,所谓的工作也觉得是踏入社会才要考虑的事情,当大学过了一大半,从开学的上课、预习、写论文、做pre、完成各种小组作业到学期末的期末论文、复习、期末考试,难以置信的是大学也过的和高中一样有一个“固定模式”,我以前厌烦的那种上课做题考试的日常,到大学之后似乎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大一的时候还好,课没那么多、水课比较多,加之多个社团的活动,至少过的不至于烦躁和无趣,不过其实当时大一的自己一定在想怎么那么多课、什么时候才能推掉所有的社团策划和各种烧钱的聚餐……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真是没有好好珍惜,人呢,总是喜欢回味后悔过去,抱怨现在和当下。即使我现在告诉在经验教训里告诉自己好好好听课课后补笔记,等到真正行动时又是另一回事了,就像长辈的谆谆教诲,作为年轻人总是记不住想要自己走一遭闯一闯。 初中有段时间总是看到一个词“迷茫”,自己也买下许多讲述了“迷茫的青春”的书,当时的日本恐怕有不少迷茫的字眼,现在想想,那种种碎碎念和所谓“忧愁”那里够得上这些词真正的含义啊!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每每翻开以前的日记本,扑面而来的都是伤感的情绪,果然是太稚嫩。 结课的那一周和一个老师就课程谈了很久,老师问我想做什么,我说不知道还想好、感觉很多都值得一试、但就是无法明确一个点(原话不太记得了……),老师回应说:确定,这个年纪就是这样,很迷茫,但没关系……(后悔当时没把老师话记下来T-T)那个时候“迷茫”入到耳里,我才意识到——原来这就是迷茫,那么一直以来我都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不知道到底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上个大学似乎也是被推着走的——考证、绩点、deadline。但是翻开朋友圈,到处都是一片充实丰富的大学生活——社团活动、各种文艺比赛、演讲比赛、证书、或者只是那些越来越精致的脸和越来越成熟和好看的搭配。会焦虑吗?会羡慕吗?会嫉妒吗?会啊。但是很快这些情绪又都消失殆尽,因为我可能已经拿起手机刷着微博知乎豆瓣逛着淘宝在微信斗图。 我有时讨厌自己执行力差,这个习惯从小学便开始养成了,别人都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好回家玩耍,在《寒假作业》《暑假作业》发下来时拼命开始刷,而我i,也一样不过没他们的坚持,往往是几道简单的选择题和自己擅长的科目,接着便抛之脑后,看电视玩4399不亦乐乎。等到开学前几天,拼命开始补,有答案的抄答案,没有的就随便写写。而且越是长大,拖延的时间便越长,因为已经熟知了老师的套路,也不再怕成为一个没完成作业的“坏学生”。 这是所谓的“迷茫的青春”吗?或许这只是不作为的青春,我思考过那些厉害的人到底强在哪里,是真的有天分吗,还是他们懂得抓住机会、还是拥有足够的资源、还是社交能力强、还是他们只是每天坚持早起,每天坚持认真学习上半天,每天刷微博和淘宝的时间少,每天幻想未来和沉浸在过去的时间少?是后者吧。如果迷茫是一个持续的状态,那么一步步脱离这个状态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做起,每天规划一点点,做一点,不要一下子给你画一个宏伟的设想,但是却不一步步解剖来执行。多思考、对动笔、记下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以后的自己看到这篇文章,是不是也应该笑一笑稚嫩天真的自己。但是至少我现在是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