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老师的对话六则
![]() |
一
新买的豆子到了,顶着严寒取回来,赶紧烧水磨豆做一杯。
做得了孙老师晃过来,“新豆子啊,我来尝尝!”端起来呲溜一口,表情瞬间扭曲,眼睛嘴巴都往鼻子那块儿挤,“哎呀,这味儿!我光想着新豆子,你绝对爱喝!就是你喜欢的那种!我欣赏不来!”我赶紧接过杯子,“叫你抢我的咖啡!”
平时我和孙老师就各人有各人的豆子,口味不同:孙老师爱好单纯,——深烘,味苦,焦点儿都没问题,别的风味一概拒绝;我呢,喜欢浅烘,有花果酸香(差点儿打成蒜香),蜜处理的,有种发酵过的醇厚,有的呈现出可可味,有的像糖渍过的水果味,有回学生带豆子过来,大家一致同意,——云腿月饼味!总之,我不喜欢深烘到只剩焦苦味的豆子。
边喝我的新豆子,边和孙老师进行了已经重复过N百次的谈话,——为什么不接受烘焙程度比较浅的豆子呢?给豆子一个机会,还自己一个惊喜嘛!
孙老师第N百次坚定拒绝:“不,我欣赏不了你喝的那些个。”顿了顿,加以解释。“就像我喜欢death metal,大部分人接受不了,不是谁都愿意给death metal个机会,还自己一个惊喜,一样的道理嘛。”
嘿,我决定在这里较个真儿。
“这个比喻不太恰当,death metal本身就是小众音乐类型,而非深烘并不是咖啡豆的小众处理方法,两者不对等。”我无视孙老师猝不及防的惊讶,扶了扶眼镜继续阐释,“如果非要打比方,那也应该拿馒头。”
孙老师顿时黑人问号脸,“What?!”
“嗯,你对咖啡豆的偏好就像,你常年吃米饭,我现在让你试试馒头,你说你欣赏不了。”我很笃定地完成陈述。
孙老师面露惊恐,我又很大气地补充:“别紧张,你不爱吃馒头我也不会强迫你,我巴不得你不和我抢豆子呐~”
也就是天冷,要是天气好点儿,孙老师一准儿瀑布汗。
二
电话响了,陌生本地号码,没有标注,接起来,对方是个老太太,一口方言问我“是不是XXX?”,我说:“不是,您打错了。”孙老师问“谁的电话?快递吗?”我很理直气壮地说打错了,“刚才那电话,你知道吗?是个老太太,讲方言,还不是昆明口音,我居然听懂了,那种感觉就像是撕破重重迷雾终于发现了真相!”孙老师一脸“你能不能好好说话”的严肃表情,我才不管呢,此刻内心正蒸腾着成就感,觉得自己是pick up language的实例。
三
“哎,孙老师,你看我微信没啊?”“哪条啊?”“就那条,The Catcher in The Rye那条。”“我看了啊,我还仔细看了英文原文,就你说me, myself and I那句,我看了没想哭啊?”“那你肯定哭不出来,你不知道前因后果嘛,——故事是这样的… …”此处省略一万字。孙老师安静听着没反应过来我已经说完了,我赶紧继续,“哎,你知道这本书吧?”“知道,这是本名著嘛。我刚刚听你讲了讲,这怎么就成名著了呢?”我激动地都要哆嗦起来了,“那就必须说到那本书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还有当时的主流文学… …”此处省略好几万字。我觉着吧,孙老师之所以这么配合,一方面是因为孙老师很好学,求知欲强,你看看刚才那问题多好!另一方面吧,孙老师本身也是老师,能理解那种想要“传到授业解惑”的冲动;再一方面,我不也跟着听了好些death metal嘛… …
四
今儿晚饭预备吃饺子,天气冷,孙老师一个人出去买菜买肉,回来边洗菜边嘱咐我:“晚上吃饺子的时候千万记得提醒我啊:不要超过15个饺子!前几次每回饺子都吃太多了,撑得难受。”我在孙老师背后,所以他只听得到我关切的声音,看不见我脸上不怀好意的笑容,“就15个啊,够吗?”孙老师哗啦哗啦洗白菜叶子,“我估摸着15个应该就挺合适的,晚饭也不能吃太饱嘛。”“嗯,那行,到时候我提醒你。”孙老师倒头遍洗菜水,“哪怕晚饭时候先吃15个,然后等到个8点来钟再吃呢,反正不能一次吃太多。”孙老师边洗第二轮,边再次强调: “千万记得提醒我啊,不能超过15个啊!”我一边答应着“明白明白”一边急急遁走,进最里边那屋,关起门,——实在是憋不住笑了。
五
吃完饺子,孙老师自觉洗碗,我溜达过去“慰问”:“我好像吃撑了,你说再吃点儿啥就不撑了呢?”孙老师头都没抬,“哼,你那点儿猫食,还叫吃撑了。”我很认真地再说一遍:“我好像吃撑了。你说再吃点儿啥就不撑了呢?”孙老师哗啦哗啦洗碗,“你那点儿量,也就刚够我开开胃的。”我实在是没辙了,长叹一声,严肃地说:“我其实是在给你讲段子,你怎么就get不到笑点呢?”孙老师停下手里的活儿,“啥段子?”我又长出一口气,“你好好想想我刚才说的话,”我就快一字一顿了,“我-吃-撑-了,”孙老师转过头看我,确定这次在很认真地听了,我继续:“再-吃-点儿-啥-,就不撑了?”说完我眼也不眨地盯着孙老师,想看出孙老师对这个段子的理解现在处于哪个阶段了,怕打扰他处理信息,我只好拧眉毛瞪眼睛皱鼻子撇嘴挤出一个“懂了没”的表情,可孙老师没理我这茬儿,我开始担心,别是把CPU给烧坏了吧… …
六
晚上小盆友上大号,小家伙不用辅助圈非要我在旁边扶着,给小祖宗擦完屁股,我顺嘴儿就跟孙老师说,“你想不想知道… …”,——这几乎是我的口头禅了,一般孙老师都会顺从地做出洗耳恭听的态度等着我“开讲”,所以我也没在意孙老师的神情,自顾自说下去,“你想不想知道model粑粑的标准啊?就是… …”孙老师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淡定地说:“我不想知道。”后边的话生生被截断,可我一点儿也没生气,光顾着感慨孙老师的CPU明显是提速了,转念一想这肯定是我辛苦“训练”的功劳哇,这么一想,我很欣慰。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