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过的那些死亡
刚到二十几岁的年纪说经历死亡,似乎有些浅薄,然而我想说的这些,不是我自己死,而是,看着一个人从生到死。
我最早认识死亡是在我10岁的时候,我的二伯母自杀而亡。
二伯母是云南人,那时候爷爷奶奶家很穷,二伯父年过30还未娶妻,于是带着千凑万凑得来的几百元钱,远赴山区。我只记得二伯父出了趟远门,隔了很久之后,在某天早晨5点钟的时候,二伯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那是个冬天,很冷,我听到堂屋有嘈杂,于是急溜溜的爬起来,看到一个剪着整齐的短发,穿着大红色呢子衣的女人站在堂屋靠东面的墙边,看到我出来,笑嘻嘻的从包里抓了一把糖给我,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糖算是很奢侈的零食了。
从那以后,二伯母就一直在我们对面那间卧房住下了。
可是生活总也逃不掉柴米油盐的困扰,巨大的南北生活差异,使得二伯母的所作所为在从未出过县城的农村老夫妇眼里成了“异类”。南北生活的交融是一场不宏大,却也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就是,二伯母某天中午午饭前,偷偷喝了爷爷刚买的一整瓶农药。
那是我经历的第一场死亡。
那天中午,我同往常一样慢悠悠的从学校回家,路上撞见爷爷和大伯父推着独轮车往街上冲。里面睡着口吐白沫一直抽搐的二伯母。
我狂奔回家,家里门锁着,门上贴了字条,大意是二伯母出事被送到医院,家里大人都上镇里的医院照看二伯母了。那天中午我没有吃饭,那天下午我也没有去学校。
然后就是葬礼了,具体我已经记不清二伯母是怎么被带回来的了,也记不清家里什么时候就多了那么多看热闹的大人了。
二伯母的葬礼很简陋,二伯父从外面打工匆匆赶回来,一个人坐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吃饭,只是一直默默流泪。
除了二伯父以外,这葬礼上没有二伯母的亲人,至亲年事已高且又在几千公里的边境之地,那个山村里的老人,贫瘠到连想参加女儿的葬礼都凑不出一张车票钱。而二伯母的葬礼上陪着她走完人生路的,是一群容不下她的和看热闹的人。
之后的十几年人生里,死亡在我身边沉寂了很久,直到两年前我大三,这些死亡好像被禁锢很久的囚徒,一下子爆发出来,不可阻挡,防不胜防。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爷爷、奶奶、外公、大姑父的小孙子、大姑父,一个接一个的,从生,到死。
最令我窒息的死亡,是爷爷。我的生日是12月24日平安夜,25日是圣诞节,而爷爷的死亡在12月26日,我刚和室友4人开心的庆祝完生日和圣诞节。吃完一顿大餐之后很兴奋的回到宿舍打电话回家,妈妈说我在医院呢,顿时心里咯噔一下,一块石头就那样一直晃啊晃的。妈妈说你爷爷在医院呢,来一个星期了,还是半年前那毛病啊,不想吃饭,可能是胃不太好了,人老了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的。从妈妈故作轻描淡写的语气里我并没有听出异样,紧接着妈妈把电话给了爷爷,那是他死的前一晚,意识还很清醒。我问他,爷爷你怎么样?还好吗?
我不太好啊,在医院好几天了,也没看好,一直不想吃饭,还有点难受,头老动我也控制不住,都抖酸了也停不下来。
那时候我不知道那是尿毒症病人进入生命最后一刻的状态,爷爷的身体一直非常硬朗的,其他的老人都是这样那样的老年病,爷爷一样没有,最多时不时的感个冒伤个风,我以为爷爷会是我们家最后离开的老人,然而2015年年初的夜里,爷爷突然半夜吐血被送进医院,查了半天也没查出来什么毛病,于是稍微挂了点盐水就出院回家了,回家之后恢复了几个月。我以为那是结束,原来那只是那场死亡的开始。
一般子女在外,老人们生病都是自己扛着自己看医生的,生怕给子女们添麻烦,怕子女担心,可是那天晚上的电话里,爷爷说他不太好,我瞬间明白,我该回家。
一夜不眠,天一亮就匆匆买票回家,带着行李奔到医院,看到爷爷的一霎那,我努力憋了两秒钟的眼泪没憋住,瞬间泪崩。
躺在床上的那是我爷爷吗?怎么憔悴成这样了,瘦的皮里包着骨头,根根突出,病入膏肓,神经麻痹,小脑萎缩导致爷爷的头一直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后来从爷爷以及医生断断续续的描述中我猜测那种感觉应该像是冬天从温暖的地方突然进入冰天雪地的颤抖,一直抖一直颤着,连续了几百个小时,直至生命结束。
爷爷的最后一直在说话,孩子,帮我问医生要点药,不吃药我的病怎么能好呢?在这住了这么几天也没人给我挂水打针,也不给我药吃,我还是很难受的,我不要回家啊,我不回家,回家病怎么好······
那个一夜未眠的夜晚,清晨5点的医院,医生护士、爸爸伯父们忙着把被医生放弃的爷爷带回家,姑姑在医院的厕所旁,抱着我哭得几乎窒息,我没有爸爸了啊,休啊,姑姑以后没有爸爸了,你要没有爷爷了。
一个多小时后,爸爸们收拾的差不多时,姑姑擦了擦眼泪,努力将神色摆成正常的样子去见爷爷,哄着爷爷说带他回家,爷爷还是一个劲的说要吃药,说肚子涨的难受,要喝水很渴,要我们把他的衣服扒开,胸口老被嘞着喘不过气,不要回家要吃药要打针要看医生。这是一个被医生放弃的濒死之人,在生命最后两个小时的状态。
我们争不过死神,只能在最后时刻,在救护车里用尽力气祈祷,祈祷我们能够把爷爷带回家看最后一眼,把他的魂魄带回家。
那是个极冷的冬天,零下2摄氏度,没有阳光,只有满地冰霜。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爸哭,声嘶力竭,像个孩子。
一年后,爷爷忌日的前一个月,奶奶突然心肌梗塞,从医院抢救室的透明玻璃里,亲眼看着她从剧烈喘息到心跳成一条直线,医生拿着电击器一遍,一遍,一遍地电击,企图救回她的心跳,奶奶的身体一跳,一跳,一跳地没有任何反应。
终究是一个人熬不下去了呀······
即使子孙满堂,儿孙绕膝,可终究没有了陪伴,无法独自生活了。
慢性疾病的痛苦无人诉说,苍老的行动不便无人理解,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天逼近的死亡的恐惧无人依靠······
她终究没有熬过一年。
爷爷去世后的时光里,奶奶终日以泪洗面,直到去世的那一刻,奶奶从未有过笑容。
对于那场死亡,永远无法忽视的人,只有奶奶。
年轻的子女们办完丧事又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悲伤只在当时,日后尽管有时想起也会止不住的流泪,然而在正常的时光里,我们都得继续若无其事的活着,地球还是每天二十四小时的旋转,世界也依然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变换,我们都得好好生活,不管失去了谁。
![]() |
我最早认识死亡是在我10岁的时候,我的二伯母自杀而亡。
二伯母是云南人,那时候爷爷奶奶家很穷,二伯父年过30还未娶妻,于是带着千凑万凑得来的几百元钱,远赴山区。我只记得二伯父出了趟远门,隔了很久之后,在某天早晨5点钟的时候,二伯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那是个冬天,很冷,我听到堂屋有嘈杂,于是急溜溜的爬起来,看到一个剪着整齐的短发,穿着大红色呢子衣的女人站在堂屋靠东面的墙边,看到我出来,笑嘻嘻的从包里抓了一把糖给我,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糖算是很奢侈的零食了。
从那以后,二伯母就一直在我们对面那间卧房住下了。
可是生活总也逃不掉柴米油盐的困扰,巨大的南北生活差异,使得二伯母的所作所为在从未出过县城的农村老夫妇眼里成了“异类”。南北生活的交融是一场不宏大,却也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就是,二伯母某天中午午饭前,偷偷喝了爷爷刚买的一整瓶农药。
那是我经历的第一场死亡。
![]() |
那天中午,我同往常一样慢悠悠的从学校回家,路上撞见爷爷和大伯父推着独轮车往街上冲。里面睡着口吐白沫一直抽搐的二伯母。
我狂奔回家,家里门锁着,门上贴了字条,大意是二伯母出事被送到医院,家里大人都上镇里的医院照看二伯母了。那天中午我没有吃饭,那天下午我也没有去学校。
然后就是葬礼了,具体我已经记不清二伯母是怎么被带回来的了,也记不清家里什么时候就多了那么多看热闹的大人了。
二伯母的葬礼很简陋,二伯父从外面打工匆匆赶回来,一个人坐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吃饭,只是一直默默流泪。
除了二伯父以外,这葬礼上没有二伯母的亲人,至亲年事已高且又在几千公里的边境之地,那个山村里的老人,贫瘠到连想参加女儿的葬礼都凑不出一张车票钱。而二伯母的葬礼上陪着她走完人生路的,是一群容不下她的和看热闹的人。
之后的十几年人生里,死亡在我身边沉寂了很久,直到两年前我大三,这些死亡好像被禁锢很久的囚徒,一下子爆发出来,不可阻挡,防不胜防。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爷爷、奶奶、外公、大姑父的小孙子、大姑父,一个接一个的,从生,到死。
最令我窒息的死亡,是爷爷。我的生日是12月24日平安夜,25日是圣诞节,而爷爷的死亡在12月26日,我刚和室友4人开心的庆祝完生日和圣诞节。吃完一顿大餐之后很兴奋的回到宿舍打电话回家,妈妈说我在医院呢,顿时心里咯噔一下,一块石头就那样一直晃啊晃的。妈妈说你爷爷在医院呢,来一个星期了,还是半年前那毛病啊,不想吃饭,可能是胃不太好了,人老了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的。从妈妈故作轻描淡写的语气里我并没有听出异样,紧接着妈妈把电话给了爷爷,那是他死的前一晚,意识还很清醒。我问他,爷爷你怎么样?还好吗?
我不太好啊,在医院好几天了,也没看好,一直不想吃饭,还有点难受,头老动我也控制不住,都抖酸了也停不下来。
那时候我不知道那是尿毒症病人进入生命最后一刻的状态,爷爷的身体一直非常硬朗的,其他的老人都是这样那样的老年病,爷爷一样没有,最多时不时的感个冒伤个风,我以为爷爷会是我们家最后离开的老人,然而2015年年初的夜里,爷爷突然半夜吐血被送进医院,查了半天也没查出来什么毛病,于是稍微挂了点盐水就出院回家了,回家之后恢复了几个月。我以为那是结束,原来那只是那场死亡的开始。
一般子女在外,老人们生病都是自己扛着自己看医生的,生怕给子女们添麻烦,怕子女担心,可是那天晚上的电话里,爷爷说他不太好,我瞬间明白,我该回家。
一夜不眠,天一亮就匆匆买票回家,带着行李奔到医院,看到爷爷的一霎那,我努力憋了两秒钟的眼泪没憋住,瞬间泪崩。
躺在床上的那是我爷爷吗?怎么憔悴成这样了,瘦的皮里包着骨头,根根突出,病入膏肓,神经麻痹,小脑萎缩导致爷爷的头一直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后来从爷爷以及医生断断续续的描述中我猜测那种感觉应该像是冬天从温暖的地方突然进入冰天雪地的颤抖,一直抖一直颤着,连续了几百个小时,直至生命结束。
爷爷的最后一直在说话,孩子,帮我问医生要点药,不吃药我的病怎么能好呢?在这住了这么几天也没人给我挂水打针,也不给我药吃,我还是很难受的,我不要回家啊,我不回家,回家病怎么好······
那个一夜未眠的夜晚,清晨5点的医院,医生护士、爸爸伯父们忙着把被医生放弃的爷爷带回家,姑姑在医院的厕所旁,抱着我哭得几乎窒息,我没有爸爸了啊,休啊,姑姑以后没有爸爸了,你要没有爷爷了。
一个多小时后,爸爸们收拾的差不多时,姑姑擦了擦眼泪,努力将神色摆成正常的样子去见爷爷,哄着爷爷说带他回家,爷爷还是一个劲的说要吃药,说肚子涨的难受,要喝水很渴,要我们把他的衣服扒开,胸口老被嘞着喘不过气,不要回家要吃药要打针要看医生。这是一个被医生放弃的濒死之人,在生命最后两个小时的状态。
我们争不过死神,只能在最后时刻,在救护车里用尽力气祈祷,祈祷我们能够把爷爷带回家看最后一眼,把他的魂魄带回家。
那是个极冷的冬天,零下2摄氏度,没有阳光,只有满地冰霜。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爸哭,声嘶力竭,像个孩子。
![]() |
一年后,爷爷忌日的前一个月,奶奶突然心肌梗塞,从医院抢救室的透明玻璃里,亲眼看着她从剧烈喘息到心跳成一条直线,医生拿着电击器一遍,一遍,一遍地电击,企图救回她的心跳,奶奶的身体一跳,一跳,一跳地没有任何反应。
终究是一个人熬不下去了呀······
即使子孙满堂,儿孙绕膝,可终究没有了陪伴,无法独自生活了。
慢性疾病的痛苦无人诉说,苍老的行动不便无人理解,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天逼近的死亡的恐惧无人依靠······
她终究没有熬过一年。
![]() |
爷爷去世后的时光里,奶奶终日以泪洗面,直到去世的那一刻,奶奶从未有过笑容。
对于那场死亡,永远无法忽视的人,只有奶奶。
年轻的子女们办完丧事又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悲伤只在当时,日后尽管有时想起也会止不住的流泪,然而在正常的时光里,我们都得继续若无其事的活着,地球还是每天二十四小时的旋转,世界也依然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变换,我们都得好好生活,不管失去了谁。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