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朋友布拉格
布拉格可能会像这样一位朋友,你们萍水相逢,她端庄的相貌让你对她有很好的第一印象。聊起天来,你觉得她性格随和,谈吐高雅,举止得体。或许你们之后不再有交集,没有深入的交往,但也因为不涉及利害关系,这样的一面之缘让你觉得十分舒心。
在来布拉格之前,我天天查天气预报,只奢求我们能够邂逅在晴天,我幻想着蓝天衬红房顶的完美画面。尽管天气预报试图让我死心,但飞机降落时,机窗外的灿然金光像天神诞生一般洒满整个机舱,好天气向我友善地笑着,布拉格是多么善解人心啊。
下了飞机,我深吸一口气,宝石蓝的天空让空气显得更加透明清新。阿姆斯特丹的空气固然新鲜,但连绵不断的阴郁却总让人觉得胸闷。
在机场巴士驶向市中心的路上,我怀着满满的好奇,试图触摸城市延伸的脉搏。一开始窗外的风景是毫无特点的现代城市样貌,工业文明印记下的火柴盒建筑随处可见,但突然一瞬间,景色的风格被一条马路切断,那些古老的贵族昂首矗立着,不把城市外围的新建筑放在眼里,红屋顶,淡黄的墙体,典雅的雕刻。或许这才算是我们正式的见面。
布拉格广场和天文钟没有传说中的人山人海,这样的旅游淡季,恐怕只有我这样的闲人才会到处闲荡。冷清的广场让人看不出以往商贸中心的繁华,兜售小吃的餐车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象。但是提琴四重唱那悠扬的音乐也算符合了我之前的期许。我兴奋的登上old town hall,旋转的楼梯记录的是螺旋形上升的历史与文明。塔顶上俯瞰城市全景,那秀美、鲜艳的城市怎能不令人心动。小小的红色房顶汇成了翻卷着浪花的红色海洋,又像姑娘们橘红色的裙摆,秋日漫山遍野的雏菊。
犹太区相对市中心显得更加清冷衰败,透过小窗子偷看新老犹太会堂的后花园,那无数斜倒的墓碑让人心生寒意。
圣维特大教堂位于布拉格城堡所在的小丘陵上,下午三点的夕阳为它抹上浓艳的胭脂,那反射来的金光仿佛发自这些古老石头自身,让人心生敬畏。
捷克人也给我留下极为友善的印象,检票员同我开着玩笑,假装我没票不能看黄金巷,在我深感遗憾的时候,又恶作剧得逞了似的把我放进来。黄金巷里小房子颜色各异,内部都是精美的店铺,去过彩色岛这些也不觉新鲜了。一家以城堡defense为主题的博物馆倒是很有趣,里面展出着各类兵器和铠甲。如果一个男孩子看到那锋利的刀刃,繁复的刀柄,会不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呢?
卡夫卡博物馆充满阴森的音效和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交织在一起,卡夫卡的一生在这黑暗的房间中铺陈开来。卡夫卡的分裂是和布拉格整座城市的分裂交织在一起的,德语、捷克语的分别,不同种族的楚河汉界,试图瓦解城市的团结。他作品中主人公总是在陌生的环境中找不到归属,或是讽刺官僚体系的繁文缛节。
列侬墙文艺的一塌糊涂。
查理大桥上,一个小提琴手演奏着吉普赛舞曲。我把他与身后的夜景融进了我的相机里,他大方的表现出投入的样子,是一个敬业的模特。
晚饭我收获了一个棒棒糖,穿着铠甲的跑堂似乎从我惊喜的目光中收获着发自善意的快乐。
德沃夏克的雕像,一个艺术的城市。
波西米亚号列车,这些地名背后有多少故事?困啊!
——————
2016.1 旅行手记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