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詩續讀
今天繼續讀周策縱先生的舊詩。越讀越覺有意思。《去國草》和《每悔草》分別收錄四八年到五二年。五三年到五五年的詩作。皆作留學生時的作品。四九前後往歐美或求學或避亂的學人很多。有資格老的趙元任胡適之洪煨蓮一類成名成家者。亦有唐德剛周策縱夏志清一類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老輩人物名聲在外得一職務不難。即便是胡適之不大如意只作成圖書館長。卻也不必過於操心生計。至於趙元任先生一家。則更加如魚得水。連趙太太楊步偉也出食譜寫回憶錄《雜記趙家》。真是風光無限。
然而一般的學生學人便不大好討生活了。自由之外尚須爭取面包。讀張充和先生寫給弟弟的家書。頗多求職買房除草維修還貸的繁瑣艱難。夏志清先生寫給兄長夏濟安的信札裡此類敘述也不少。只不過單身漢生活更簡單寂寞而已。
周策縱的舊詩則使得這樣的生活記憶更加豐富立體起來。這兩輯詩作多寫留學生的苦辛。周公寫此類詩愛用近乎白話的俳諧體。有些像數十年後啓功楊憲益黃苗子愛玩兒的那一副筆墨。只不過多了初生牛犢的莽撞生氣耳。一首《留學》。說盡勤工儉學的酸楚生活。而且學黃公度化外語入詩以增新鮮元素。當然也寫讀書求學中的趣事。讀《資本論》暢談理想之餘也賭牌看大腿戲自駕遊。

另一類詩則又走回龔定庵的陰影裏。用典雅綺麗文詞寫家國興亡之嘆漂流瀚海之愁客途秋恨之悲。別具動人心魄之姿。讀畢兩卷詩。不禁心有戚戚焉。遂步周公《歲寒畫松樹一株。題曰獨立》之韻成口號一章:自笑邇來事盡奇。竊鈎竊國是耶非。莊生且匿葫蘆裏。陶令徐斟意態痴。有筆有書銷寂寞。無花無酒轉多疑。燈前獨聽風吹雪。只惜爐中少柏枝。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