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音乐赏析
一、作品简介
《大河之舞》(Riverdance)——世界著名踢踏舞剧,爱尔兰国宝,世界顶级演出之一,百老汇常青藤,国家元首首选观看经典演出,世界舞蹈的教科书。1997由百老汇著名编剧莫亚.多赫蒂进行制作。
全球巡演21年来,《大河之舞》蝉联21年全球音乐剧票房冠军,在全球演出18000余场,票房高达30亿美金,走遍117个国家的2317个城市和地区,为425位国家领导人现场表演,在全球拥有超过3600万观众,演出总行程达到70000英里。
《大河之舞》舞台原声音乐1997年获得格莱美“年度最佳音乐剧”及格莱美”最佳音乐专辑”奖,全球售出1100万张超白金销量。
本篇论文将对《大河之舞》2010年北京版中的配乐进行具体赏析。
二、故事背景
(一)“大河”
剧名中“大河”即指爱尔兰主要河流——香农河(爱尔兰语:Sionainn,英语:River Shannon),该河流是不列颠群岛最长河流。全长约400公里。
香农河的名字来源于一名香农的美丽公主,她为求真谛,奋不顾身跳入神鱼居住的水潭中,神鱼鼓动潭水,使波涛大作化成河水奔流。
香农河上的克朗马克纳斯城是6世纪时的古城,是当年闻名的艺术中心,曾被称为“圣人学者之岛”,现在古迹犹存。
香农河是爱尔兰人的母亲河,也是爱尔兰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舞剧《大河之舞》也以爱尔兰人为故事主要公。
(二)故事内容
原始社会时代,世界充满神秘与未知,爱尔兰祖先在对世界的探索中体验着恐惧和喜悦,他们利用树木、石头和水建立起家园。他们把世界看作一个充满力量的地方,他们的歌声、他们的舞蹈和他们的故事与这神奇的力量融为一体。文明开始进步。
社会发展至新航路开辟时代。奴隶制度、饥荒和战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殖民主义兴盛,它们割断了人与自然之间原始的纽带,搅乱了整个人类社会,并改变了爱尔兰土著居民的历史。
19世纪中期开始,饥荒和理想驱使爱尔兰人背井离乡,越过大西洋来到一个新的世界。他们被社会遗弃成为暂时的孤儿,开始学会如何融入新的社会。
人们回顾乱世,感慨万千,开始学习去守护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去适应他人,去学习以新的方式保留自己的风格,去拥抱新的勇气,开创新的时代。
三、音乐鉴赏——包含对创作风格、配乐手法、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场景的渲染、对剧情助推的作用分析
爱尔兰民乐、民歌具有很强的特点,音乐清澈见底,每首曲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并不多,主旋律往往是由竖琴与风笛来演奏。风笛演绎情绪、竖琴描写美景,乐声远播,爱尔兰民族坚强、浪漫的一面也就在这美妙的音乐中表露无遗。
(一)第一幕:与太阳共舞
配乐:ReelAroundtheSun
由爱尔兰特有的“锡哨”(哨笛)进行故事展开。并伴随解说。哨笛被广泛运用在爱尔兰民间音乐中。哨笛的颤音效果相当有特点,韵味悠长,音色清澈见底,很好的渲染出神话传说的神秘感。
鼓点出现并渐强,小提琴、竖琴开始演奏,象征清晨太阳缓缓升起,渐入佳境。
踢踏舞演员踏起节拍开始表演,用舞蹈赞颂太阳伟大而仁慈的力量。主旋律出现,主要乐器爱尔兰风笛、长笛、单簧管等进行演奏,热情欢快,如同火焰一般,洋溢着希望、自由的情感,明亮且鼓舞人心。
哨笛再次出现,引入下一幕。
(二)第二幕:心灵的哭泣
配乐:TheHeart'sCry
爱尔兰国家合唱团颂唱鲑鱼的逆流行为。鲑鱼的逆流行为是一种原始的未解之谜。
该曲目由女声领唱,咏叹调,抒发一种对大自然的本能的追求,以及对人们心灵与心灵之间交流的渴望。暗示人们彼此之间也需要互相支持、帮助。
(三)第三幕:凯瑟琳伯爵夫人
配乐:TheCountessCathleen/WomenOfTheSidhe
古典吉他引入,伯爵夫人主旋律展开,小提琴、长笛、风笛、单簧管、竖琴为主要乐器进行合奏。曲风优美自然。展现伯爵夫人性感、慈爱、独立和坚韧的女性力量。
定音鼓、颤音琴、爵士鼓及众多打击乐器演奏出强烈的节奏,直接强势转入下一主题,代表男性所拥有的刚性力量。
伯爵夫人主旋律再次出现,此时加入女踢踏舞演员,节奏、气势增强。旋律赞美女性的力量,表达出对男性力量的挑战。主旋律逐渐增强,最终在最高点短促而有力地结束。
(四)第四幕:致楚·库丘林的挽歌
配乐:CaoineadhCúChulainn(Lament)
库·丘林是凯尔特神话中爱尔兰太阳神鲁格·麦克·埃索伦的儿子,古爱尔兰盖尔语故事《夺牛长征记》的中心人物,一位非常伟大又非常嗜血的阿尔斯特英雄。也是爱尔兰人心中英雄主义的象征。英勇的库丘林在前往战场的途中不幸遭人暗算惨死。该片曲目即是对库丘林的悲壮挽歌。
乐曲由风笛独奏。风笛是爱尔兰古老的民间乐器,也是苏格兰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古代它曾是苏格兰人打仗时使用的一种特殊武器,并由苏格兰王室规定为军队专用,在战场上用这种强大、奇特的音响配合鼓声来惊吓敌人。在苏格兰民间,这种风笛及其演奏的曲调一直作为一种传奇事物而世代相传,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苏格兰地区的传统音乐。
该篇曲目前半段风笛发音悲凉、悠长,为库丘林之死表达出沉痛的惋惜、哀悼。后半段嘹亮、优美,回忆库丘林的英勇往事。
(五)第五幕:雷电之舞
男子群舞。展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抗。
配乐:Shivna(合唱)
自然界强大的力量超越了人类的控制范围,也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双人现代舞展现了那些勇敢地站出来与之抗衡的人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气,他们永远不会被打败。合唱不断重复宣叙调,叙说自然险恶,不断表达对勇敢之人的颂扬。
(六)第六幕:火舞
配乐:Firedance
舞曲由西班牙吉他展开,开头典型的慢节奏弗朗明戈风格,渲染出浪漫、朦胧的氛围。快节奏的响板取代慢节奏,吉他快节奏再次接入,同时加入长笛、小提琴、单簧管,与女舞者脚下节奏交融,不断加快、激情澎湃。手鼓,风琴等加入,将舞曲推向高潮,极具力量与气势,如同火焰一般感染人心。乐器同时击响,全曲在高潮中收尾。
(七)第七幕:西维纳神话(中国北京版未收录)
(八)第八幕:走进春天——收获
配乐:SlipintoSpring
季节的车轮慢慢转动到收获的季节,乐曲由单簧管、古典吉他引入,从寂静的冬天来到充满奇迹的春天,节奏加快,变得轻松活泼,充满春天到来的欢愉之情。长笛、小提琴加入,展开主旋律。第一节主旋律结束。爵士鼓带动加快节奏,仿佛人们在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小提琴独奏转入第二主题——康定情歌,这也是大河之舞乐团为中国演出准备的惊喜。长笛、单簧管演奏康定情歌主旋律。小提琴再次拉响,节奏较快,气氛活泼欢乐,歌颂春天的美好。手鼓等打击乐器加入,与小提琴开始对话呼应,像是在交谈。乐器再次合奏,回到主旋律,春天与收获,小提琴结尾。
(九)第九幕:大河之舞
配乐:Riverdance
女声领唱合唱,咏叹调追忆大河之女,当大河流淌过大地时,故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发生。大河的力量不断增长,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人们不断地了解自己,爱尔兰人的故事也不断地发展,大河之舞将成为一曲充满活力和喜悦的颂歌遍及整个世界。
合唱结束,大河之女出现,竖琴、定音鼓奠定音乐旋律,高洁、神圣。小提琴作为主旋律演奏乐器加入,大河之女开始舞蹈,充满自由与希望,生机盎然。密集的鼓点取代乐器合奏,为男领舞登场造势,鼓点与男领舞脚下节奏呼应、对话。鼓点停止,风笛取代小提琴成为主旋律演奏乐器,大河之舞舞剧经典旋律再现,乐器合奏,再次展现希望、欢乐、活力的主题,上半场结束。
(十) 第十幕:梦醒美洲
配乐:AmericanWake(TheNovaScotiaSet)
小提琴作为主旋律,节奏欢快明亮,人们舞蹈、庆祝,一片祥和。小提琴转入下一主题,追逐希望与理想,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活力四射。
(十一)第十一幕:准备起飞
配乐:LifttheWings
哨笛悠长伤感,引入女声独唱,叙说爱尔兰大饥荒,人们被迫背井离乡,前往美洲,有情人被拆散,家庭和社会也渐渐破裂。合声加入,表现人们心中依旧涌起坚定的希望,他们坚信会战胜困难找到美好的新生活。
主旋律再次出现,充满欢乐活力,乐器合奏。小提琴独奏转入离别的伤感。
(十二)第十二幕:新世界的港湾
固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爱尔兰音乐和舞蹈开始面临新的未知的文化。在后来的文化交流过程中,世界各地的音乐大放异彩,舞剧中的音乐变得更加多元,乐曲风格更加丰富。
1)自由拯救他们的心灵
配乐:HealTheirHearts/Freedom
在深夜,哨笛响起,一个男声在独自歌唱,加入古典吉他,节奏舒缓,慢慢回忆叙说。不久其他的移民也加入进来,宣叙调合唱,表现出流离失所的人们建立新家园的渴望。情感不断升华,层层递进,感染人心。合唱在高潮中结束。
2)踢踏竞技
配乐:单簧管solo对话小提琴solo
单簧管浓厚的爵士风格,为黑人踢踏舞配乐。小提琴爱尔兰风格,为爱尔兰踢踏舞配乐。既是黑人踢踏舞与爱尔兰的对抗,也是单簧管与小提琴的对话。对抗结束后,爱尔兰文化与美洲本土文化交融,转入单簧管与小提琴合奏。高潮部分加入电吉他与爵士鼓,展现出强烈的摇滚风格,最后乐曲在电吉他呼啸声结束。
3)玛尔塔之舞
配乐:Marta'sDance/TheRussianDervish
俄罗斯风格舞曲。小提琴引入,节奏舒缓,奠定风格,渲染浪漫氛围,小提琴节奏加快,加入小鼓,第二把小提琴,演奏主旋律,风格欢快、热情,西班牙吉他、手风琴、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依次在不同段落加入。主旋律不断重复、不断变奏。手风琴转入第二主题,不断重复并加快,加入长笛、打击乐器,继续加快,最高点收尾。
4)敞开大门
配乐:凯尔特“口技音乐”
节奏感、技巧性强烈,甚至能够代替乐器对舞蹈进行伴奏。通过对歌词的不断重复和变调进行演绎,有些类似打击乐。
5)安达露西亚
配乐:Andalucia
快速击打的响板、鼓开篇,西班牙吉他加入演奏前半部分,西班牙舞曲风格,热烈的旋律传达着街头沸腾的激情。响板,击掌出现,吉他节奏变得舒缓,风格浪漫,人声出现,转入下一主题,吉他节奏加快,长笛、提琴加入演奏第二主题。合奏放缓,其他乐器渐弱,长笛变得高亢,发出颤音,配合鼓声,全曲结束。
(十三) 第十三幕:故乡永存心底(慢板曲调)
配乐:一条大河
小提琴节奏舒缓,如同月光倾泻大地,充满对移民对家乡的牵挂、故乡的回忆。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登场,演奏《一条大河》,琵琶、笛子依次加入,在第二段处长笛、小提琴、单簧管加入,中西合璧。
小提琴独奏转入下一主题,中西乐器合奏,曲风变得轻快、自由、生动活泼,人们带着新的自信和自豪,将把值得珍藏的记忆带回家乡,更加多姿多彩的新的旅途才刚刚开始。琵琶、笛子、二胡依次与西方乐器对话,中西乐器再次合奏,结束。
(十四) 尾声(谢幕)
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音乐荟萃一堂,各具特点。
四、音乐评价
大河之舞的配乐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曲调优美、旋律性强烈、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尔兰音乐风格,传递出“智慧、勇气、生命与爱”的故事。也展示了爱尔兰独特的民族乐器。同时,也简要展示出弗朗明戈舞曲、美洲爵士乐、俄罗斯音乐和中国民乐的魅力。具有世界大同的理想主义色彩。
-
遛狗的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2:57:23
-
AnnaAr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9 21:21:54
-
freshti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4 22:57:57
-
dgjyugyug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04 19:40:05
-
啦拉辣60121701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2 21:07:51
-
V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1 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