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么对待恋童者,这里有关于恋童癖的9个误解
![]() |
本文作者: 王朝靖
恋童癖可以说是最受社会污名化的精神障碍之一了。
就像《狩猎》中的男主一样,当一个人被贴上「恋童癖」的标签后,不论他(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恋童癖的第一反应几乎总是男性的“他”)做什么没做什么,周围都会有人对他怒目而视。许多人对恋童者的恨意比对谋杀犯还大。
为了保护儿童,人们对伤害儿童的行为往往持「0 容忍」的态度,2017 年频发的幼儿园事件,也使许多家长对儿童安全满怀担忧。对恋童癖这类“潜在罪犯”不少抱着“应该把他们都扔到监狱里去”的态度。
一个糟糕的情况是,人们迫切地想要惩罚恋童癖,把恨意转向非侵犯性恋童癖,甚至那些给恋童癖提供治疗的医生也会遭到歧视和偏见。却使得那些真心想寻求帮助的人,越来越不能正视自己。而他们越是担心被人发现,越不敢公开求助来控制自己,他们就越有可能被内心折磨,越有可能侵犯儿童。
![]() |
恋童者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恋童者本人、他人和社会应该怎么对待恋童癖?不侵犯孩子的恋童者能像 LGBT 人群那样逐渐被接受吗?恋童癖能被治愈或改变吗?未来的人工智能能帮助恋童者解决困扰吗?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并关注这一群体,我们整理了关于恋童癖的 9 个常见误解:
【1、对未成年人有性欲就是恋童癖】
首先,恋童癖的定性一直都存在争议。目前主流学界把恋童归类为一种精神病(恋童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当中被命名为「恋童障碍」)。恋童的性欲指向是「青春期以前或未发育的儿童」。
“虽然在 10-12 岁(女孩:10-11 岁;男孩:11 岁-12 岁)之间儿童会开始踏入青春期,但恋童的标准延长至 13 岁。
而被诊断患有「恋童」的人必须至少年满 16 岁,且比其认为拥有性吸引力的儿童大 5 岁。此外,被诊断为「恋童障碍者」还需满足
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有“强烈且反复”的性冲动和幻想(持续6个月以上);因为这种性冲动采取行动,或感到痛苦和困扰而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但具体到法律犯罪年龄上,各国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中国的合意性交年龄(低于这个年龄,无论是否自愿,都视为强奸罪)为14岁、日本 13 岁、韩国19 岁、新加坡 16 岁、朝鲜15岁、菲律宾 12 岁。
【2.恋童癖者全是恶魔】
这大概是恋童者被误解得最多的地方了。事实上,恋童者中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会实际去侵犯儿童,大多数恋童者和你一样,并不想伤害任何人。
其次,「恋童癖」一般在 11-16 岁开始出现“症状”(往往因为无法判断是对同龄人感兴趣还是有恋童倾向而难以判断),当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发现他们的性取向异于常人,他们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责中,无处发泄、无处诉说,也不知道怎么求助,一旦说出来面临的总是铺天盖地的鄙视和厌恶。
一项非临床调查中显示,面对社会普遍的排斥和恐惧,46%的恋童者称曾经因为自己的性兴趣而认真地考虑过自杀,已有计划自杀的有 32%,曾试图自杀的则有 13%。
![]() |
【3.恋童癖者都是恶心猥琐的大叔】
有恋童倾向或恋童障碍的男性多于女性,但不是只有男性才会恋童。且对儿童也并非没有“性取向”,有些只喜欢正太、有些只喜欢萝莉,有些对男童女童都会产生性欲。
一项研究发现恋童的猥亵女童者平均猥亵 1.3 名女童,猥亵男童者则平均猥亵 4.4 名男童。
另一项研究估计,猥亵儿童者的男女比例为10:1。但这并不能反应真实数量,部分是因为“社会倾向于忽略女性侵犯男性事件”、“男性较少会因为被性侵而寻求帮助”,以及“女性更容易接触“无法/不会向他人求助”的年幼儿童”。
【4.恋童癖者只对儿童有性欲】
多数恋童癖者对儿童的性欲比对成人的更强,但不是所有恋童癖者都只对(13岁以下的)儿童产生性欲,许多对成人也有相同的欲望。
不少性学家倾向于把“认为 9 岁以下的儿童有主要性吸引力”的人的归为「恋童」,9-14 岁(也有 11-14 岁的说法)为「恋少年」,偏好 15、16 为「恋青少年」,17 岁以上为「恋成人」。美国一项调查显示,2429 名被归类为「恋童」的成年男性罪犯中,“只偏爱儿童”的恋童者只有 7%。
【5.性侵儿童的都是恋童癖者】
不是所有恋童癖都会性侵儿童,相对的,不是所有性侵儿童的人都是恋童癖。那些性侵儿童者也可能是无法从成年人中得到满足,转而向更弱势的儿童释放欲望,有酗酒、嗑药或反社会人格。一项研究表明,猥亵儿童罪犯的恋童率在 25%~50%之间。
就像在马路上看到一辆车开得磕磕撞撞,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女司机一样,「一看到儿童性侵案就将犯人定为恋童癖」也是一种刻板印象。
![]() |
【6.恋童癖都是因为遭到童年虐待或不公而养成的】
虽然目前恋童癖的“病因”仍然不明,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恋童癖并不是一个选择,恋童癖受遗传因子影响,且伴随终身(并非没有后天影响)
多伦多大学教授 James M. Cantor 的研究表明,先天因素会影响人日后的恋童倾向,他们与先天脑区细小、身高矮、低智商、左撇子有些关联。
也就是说,许多恋童者无法控制自己喜欢儿童(觉得儿童有性吸引力),这可能是天生的(喜欢儿童和侵犯儿童是两回事)
【7.恋童者对儿童只有性取向没有情感】
性取向并不等于情感取向,恋童者对儿童的欲望并不意味着必然不含有“爱情”(即便是单向的),且随着儿童的长大,这种情感也并不意味着就会消失。
当然,这并不能成为恋童者猥亵儿童的理由。任何把“对儿童的猥亵行为”合理化的借口都毫无疑问应该否决。
【8.恋童癖只是少数人】
由于恋童者在法律和道德上都不被认可,除了那些实际施行犯罪行为者外,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有恋童癖,对恋童者的统计很难有一个可靠的估算,一位皇家渥太华集团的法医心理学家基于德国、挪威和芬兰的统计,“对儿童有过任何性幻想,或曾经和儿童发生过性关系”的人占人群中的比例为 1%-5%。
当然,这项调查没有涉及到性幻想的强度和重复率(因此不能说明他们都有恋童障碍),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在你身边,对儿童有过性幻想的人数很可能比你想象得要多得多。
![]() |
【9.恋童癖可以医好】
未来也许有新的进展,但目前恋童是治不好的。
世界著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针对恋童癖的治疗手段,如行为认知疗法和化学阉割,都无法改变恋童癖对孩子的性取向。这些疗法对侵犯过孩子的人而言,再犯率仍有 10%~15%。
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和组织在为“治疗”恋童癖者而努力,如专门为恋童者服务的玩偶制作公司、防止恋童癖侵犯网络协会、有道德恋童癖小组等。他们认为,一味否定恋童癖并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好,鼓励恋童癖们接受帮助,并提供资源让他们解决自己的困扰,将有助于降低被猥亵和性侵的儿童数量。
他们也在不断向恋童者传递一个信息——恋童者无法控制喜欢儿童,但能控制自己不去伤害孩子,这是十分值得敬佩的。
动图来自:GIPHY
![]() |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