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有时候我们不需要无坚不摧
核心提示:如果你一直努力的让自己做一个无坚不摧的人,那么试着放下那层坚硬外壳下的防备,让自己休息一下,做回孩子。
我见到h的时候,她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坚强的似乎无所不能,什么都能把她打到一样,但是却忽略了,其实她也只是一个需要被关怀的女人。看见那个努力的让自己坚强的女人这一刻却哭得像个孩子一样,内心似乎松了口气,一直在努力做一个铜墙铁壁、无坚不摧的大人,现在放下防备让自己变成孩子一般肆无忌惮的哭泣一下,内心的压力至少可以释放出来。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想要什么都只能靠自己
在h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为性格不合而离婚,h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怎么照顾自己,怎么照顾父亲。遇到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会想着找爸爸,可是后来发现没有什么用,渐渐地也就就在寻求别人帮助,慢慢开始自己扛。后来这变成了一种习惯,忘记了其实自己也是会脆弱的。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很小的时候h就可是为了能继续上学开始做兼职。小的时候爸爸跟亲朋好友借钱给自己读书,可是后来能借到的越来越少,加上爸爸身体不好,每次去医院的时候也会花费一大笔,很多时候工资根本就是杯水车薪,h知道,自己不坚强就没有人能撑起这个家了。坚强似乎成了自己的一件外壳,早已融入身体,脱不下来。
为什么忘记了依赖?
h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不愿意向他人求助,什么事儿都自己扛。
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不会依赖。
为什么不会依赖
不会依赖,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单一的案例,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很普遍,你随便想想,可能都会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永远都展现出一副无所畏惧、一直很坚强、没有任何脆弱的样子。
但是,人又不是钢铁炼成的,怎么会没有脆弱的时候?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对于你的脆弱、你的无助、你的恐惧,你是那么地难以启齿、说不出口?
一、无法信任别人
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最基本的事情,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那怎么能和别人建立一段亲密的关系。然而无法信任别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凡是都是有因有果,有的人是因为之前的经验中经历了信任危机,受了伤,所以在之后的人际交往中选择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而选择不信任,这也是我们人类的趋利避害的特别,每个人都是如此。还有的是因为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顾,他们有可能带给了你被忽略的创伤性体验。
就拿喝奶来说,很小的时候,孩子对于父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饿了就哭,困了就睡,饿了的时候只要一哭父母就会给奶喝,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照顾孩子,当孩子饿的时候,放声大哭却发现父母没有给自己奶喝,哭了很久也没有得喝,这种不被满足的体验就有可能会给孩子心理成长带来影响,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没有被爱的资格,长此以往也就不会让自己流露出脆弱的情绪。
二、自卑
自卑的人往往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柔弱的一面,一旦他们承认自己很弱这种自卑感就会被唤醒,而自卑的本质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意味着他的存在毫无意义,一个人的存在毫无意义,那和他死亡有什么区别?
所以,他不想承认自己的弱,不想承认自己毫无价值,所以他只能以方式来伪装自己,让他体验到,自己还有价值。
不依赖会怎么样?
可能很多人会说不依赖也没有什么关系,不是一样的可能活的很好吗?但是不依赖的人很难有一段亲密的关系,也很难适应亲密关系。我们总是在说平衡,情绪也是需要平衡的。一段关系中一方强另一方必然表现得弱,而人都是有强的一面和弱的一面,两个人在这段关系中相互转换来达到平衡,最终维持这段亲密关系。因此对于一个一贯表现坚强,不懂得示弱和求助的人来说想要建立一段亲密无间的关系无疑是困难的。
那么坚强的人就一直坚强了吗?他们在自己脆弱又不能表现出来的时候会怎么做?前边说了情绪也需要平衡,所以在脆弱又不能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满足,比如愤怒、控制等等,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代偿性满足。
不想承认自己脆弱,不像承认自己做不到就找外归因,把情绪转移,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不能接受这样一个脆弱的自己。我们只有接受全部的自己才是强大的,有时候不放放下那些坚强,让自己像孩子一样,把自己的脆弱表现出来,承认自己做不到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们也需要别人的拥抱,也需要在累的时候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 |
我见到h的时候,她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坚强的似乎无所不能,什么都能把她打到一样,但是却忽略了,其实她也只是一个需要被关怀的女人。看见那个努力的让自己坚强的女人这一刻却哭得像个孩子一样,内心似乎松了口气,一直在努力做一个铜墙铁壁、无坚不摧的大人,现在放下防备让自己变成孩子一般肆无忌惮的哭泣一下,内心的压力至少可以释放出来。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想要什么都只能靠自己
在h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为性格不合而离婚,h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怎么照顾自己,怎么照顾父亲。遇到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会想着找爸爸,可是后来发现没有什么用,渐渐地也就就在寻求别人帮助,慢慢开始自己扛。后来这变成了一种习惯,忘记了其实自己也是会脆弱的。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很小的时候h就可是为了能继续上学开始做兼职。小的时候爸爸跟亲朋好友借钱给自己读书,可是后来能借到的越来越少,加上爸爸身体不好,每次去医院的时候也会花费一大笔,很多时候工资根本就是杯水车薪,h知道,自己不坚强就没有人能撑起这个家了。坚强似乎成了自己的一件外壳,早已融入身体,脱不下来。
为什么忘记了依赖?
h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不愿意向他人求助,什么事儿都自己扛。
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不会依赖。
为什么不会依赖
不会依赖,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单一的案例,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很普遍,你随便想想,可能都会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永远都展现出一副无所畏惧、一直很坚强、没有任何脆弱的样子。
但是,人又不是钢铁炼成的,怎么会没有脆弱的时候?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对于你的脆弱、你的无助、你的恐惧,你是那么地难以启齿、说不出口?
![]() |
一、无法信任别人
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最基本的事情,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那怎么能和别人建立一段亲密的关系。然而无法信任别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凡是都是有因有果,有的人是因为之前的经验中经历了信任危机,受了伤,所以在之后的人际交往中选择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而选择不信任,这也是我们人类的趋利避害的特别,每个人都是如此。还有的是因为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顾,他们有可能带给了你被忽略的创伤性体验。
就拿喝奶来说,很小的时候,孩子对于父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饿了就哭,困了就睡,饿了的时候只要一哭父母就会给奶喝,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照顾孩子,当孩子饿的时候,放声大哭却发现父母没有给自己奶喝,哭了很久也没有得喝,这种不被满足的体验就有可能会给孩子心理成长带来影响,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没有被爱的资格,长此以往也就不会让自己流露出脆弱的情绪。
二、自卑
自卑的人往往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柔弱的一面,一旦他们承认自己很弱这种自卑感就会被唤醒,而自卑的本质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意味着他的存在毫无意义,一个人的存在毫无意义,那和他死亡有什么区别?
所以,他不想承认自己的弱,不想承认自己毫无价值,所以他只能以方式来伪装自己,让他体验到,自己还有价值。
不依赖会怎么样?
可能很多人会说不依赖也没有什么关系,不是一样的可能活的很好吗?但是不依赖的人很难有一段亲密的关系,也很难适应亲密关系。我们总是在说平衡,情绪也是需要平衡的。一段关系中一方强另一方必然表现得弱,而人都是有强的一面和弱的一面,两个人在这段关系中相互转换来达到平衡,最终维持这段亲密关系。因此对于一个一贯表现坚强,不懂得示弱和求助的人来说想要建立一段亲密无间的关系无疑是困难的。
那么坚强的人就一直坚强了吗?他们在自己脆弱又不能表现出来的时候会怎么做?前边说了情绪也需要平衡,所以在脆弱又不能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满足,比如愤怒、控制等等,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代偿性满足。
![]() |
不想承认自己脆弱,不像承认自己做不到就找外归因,把情绪转移,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不能接受这样一个脆弱的自己。我们只有接受全部的自己才是强大的,有时候不放放下那些坚强,让自己像孩子一样,把自己的脆弱表现出来,承认自己做不到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们也需要别人的拥抱,也需要在累的时候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
米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8 13: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