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见科技 | 创业不易:如何做小而美的养老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热度持续攀升,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大巨头也开始投入智能音箱的混战之中,小米的小爱同学、科大讯飞联合京东退出的叮咚音箱、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Raven H智能音箱、喜马拉雅的小雅音箱,还有一直不承认自己是智能音箱的rokid家庭机器人……就像前几年的打车app大战和千团大战一样,智能音箱将不仅仅是一个家居硬件,它更是一个流量入口,一个语音交互的时代即将开启。
12月8日百度宣布开放智能语音接口后,一篇名为“保卫科大讯飞”的文章在网上飞转。AI免费战升级,想要依靠卖语音平台和技术的小公司的生路即将被断绝,20年的技术积累是否能为科大讯飞提供一个壁垒,这个答案恐怕也将在不久之后揭晓。
众巨头夹击,小型创业公司如何谋得一条生路?
机器人商业大战,比拼的环节有很多。
基本的环节有: 市场需求的捕捉和定位——产品设计与技术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分销渠道的把握——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极致化——运营和营销——种子用户裂变——产品体验再升级
可以说是步步惊心,某个环节没有控制好,很可能就决定的产品的生死存亡。
从市场需求和定位来分析的话,现在普遍的语音交互机器人和智能音箱主要有三个定位,一个是普适的家庭机器人和智能音箱,第二是儿童教育机器人,还有一个较少有人涉及的养老机器人领域。
智能音箱是巨头抢占的兵家重地,如果要做到质美价廉,体验不断升级的产品,一则需要极度压缩硬件供应链的成本,二则需要研发团队的深度技术积累,人才虽然重要,算法为王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拥有无法企及的数据和市场渠道。谁先抵达用户,谁就掌握了智能家居的先手。后期体验更新不断比拼,可以说是标配了。

儿童机器人的初衷是为了将儿童各阶段中的知识囊入其中。对于失去学习兴趣的孩子以多种模式,游戏、娱乐、故事、音乐等通过深度学习的技术给不同阶段的孩子输送不同的知识,不仅让孩子有了自己的智能设备,同时还可以在玩儿的过程中轻松的学到知识。当然随着企业竞争逐渐激烈,儿童机器人的同质化也在加深,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初衷很美好,但要谨慎避免最后成为一个智能玩具。

再说养老机器人,这是一个未来需求最大,但是目前投入最少的机器人领域了。2050年,中国每三个人中将会有一个年龄超过60岁。同时老龄化也是全球各个国家的趋势,美国婴儿潮一代已经呈现老龄化,即使吸引了无数国外移民,但杯水车薪。护工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工作内容重复性大,体力繁重,而且突发状况极多。
机器人诞生之初,就有人提出将机器人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但直到如今,养老机器人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养老机器人最简单的要求,是机器人在保证照顾自己的前提下,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尤其是在老人的饮食、上厕所、翻身、搬运、洗澡、洗衣等问题上,目前整个发展方向还没确定好是发展综合的服务机器人好,还是机器人结合智能家居更好。

在国内,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报告,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自理能力普遍在95%以上。
不能自理的比例随着年龄呈现递增趋势:

8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不能自理。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8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服务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缺口。
另外,由城市化和城镇迁移而造成的安置房老人空巢现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这些老人退休后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但是子女大多数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由于经济和适应性问题,他们没有选择去到子女所在的城市,从而形成了一批城镇或小城市边缘的 “留守父母”,他们的精神状况和生活品质非常值得关注。
专注产品本身,如何做精致的、小而美的养老陪护机器人
有人说,只有服务型的养老机器人才是刚需,陪护型的是奢侈品。这一个观点上,小编不是很同意。陪护型机器人作为老年人更为适应的智能设备入口,本身就跟智能手机对于年轻人的重要性一样。
机器人的市场如此之大,总要有人去做这件事情,去关注城镇空巢老人的精神问题。当然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不是农村的空巢老人?如果深入调查过我国的当前阶段的养老状况的人会知道,从马斯洛的需求等级上分析,农村空巢老人更多需要的是经济上的支持,这一点,是我们一个小公司尚且无法做的事,这是一个国家的事情。
既然专注了这样一个市场定位,投入到产品研发初期的是我们对于这个市场和人群的调查和需求了解。经过多番市场调查,我们发现
城镇空巢老人普遍存在以下特征:
1. 经常缺少子女陪伴,不像农村的熟人社会,城镇老人普遍更少邻里社交。
2. 闲暇多,但爱好少,与时代脱节,精神空虚。
3. 无人照料,更多钱花在医药费上。

最后,在综合硬件软件上的成熟度,我们决定做一款陪伴老人的陪护型机器人。
专注以下功能:
1. 陪老人聊天,给老人精神慰藉。
2. 给老人提供方便多样的娱乐,例如音乐、戏曲、相声小品评书、电影等。
3. 给老人提供一定的生活服务,例如控制智能家居、问答和天气咨询等等。
4. 作为一款通讯工具和家庭联系工具,帮助老人和子女更好地沟通。
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做一款小而美的适合于老年人使用的机器人产品,因此它的使用体验必须傻瓜,必须智能,零学习即可入门。

从市场长尾来看,大而全但没有一个功能特别亮点的产品,往往是被市场淘汰的第一批产品,因为它们的定位模糊,很容易被同质化产品赶超。小而美这一产品思路,很容易让人想到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意大利历来是以家族经济为主,从小作坊里出来的国际大牌数不胜数。而日本的匠人也是,包括机器人实验室,向来提倡小而美。因此他们的产品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却又有在市场中所向披靡的立足点。
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主打聊天功能的养老机器人从该从几方面去思考完善
可以说,语音控制智能家居、播放音乐是相对简单的,最难的就是像人一样聊天。否则,为什么图灵测试会成为判定人工智能的标准呢?
机器人聊天,主要有几大关注点:
1. 语言分析和理解,2. 语音合成,3. 机器学习,4. 人机对话,5. 信息检索,6. 信息传输与信息存储
7. 语言资源,等等

目前国内很多机器人公司都是用的科大讯飞的语音平台,然后再研发调试。更多的是比拼人机交互上的反馈体验,拾音效果、对话的速度(太快轻浮、太慢让人难以忍受),上下文语境的相关性、问答时信息的匹配程度、无法回答时机器人的404页面该如何设计、机器学习如何识别新词和存储用户信息、机器人人设的设计,以及用何种表情和眼神交互为宜。
这些方面非常考验一个聊天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面对问题如何分解问题、优化方案组合、用最小可行性方案控制成本和效果。
自然语言处理:现在市面上通行的聊天机器人普遍是5米拾音,运用多个麦克风阵列,但真正考验和比拼的是云端的语音合成速度,还有机器人播放声音时的唤醒问题,以及对话时的打断问题。而语言分析和理解,不同语音平台也各有差异,自然语言处理越好,则对话时的模糊识别越强,用户体验越好。
语境连贯、信息提炼:另外一点则是,机器人如何有记忆,如何串通你的上下文语境,开启连续对话的功能,机器人的聊天体验才会上升。在询问机器人问题时,有一个难点就是,人的问题时随机的,但是数据库中并不会有所有整理好的问题的答案,而且有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是当下语音交互机器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有些机器人做的比较好,例如会将答案简短化,给人做好必要信息提炼。
人机反馈、情绪安抚:还有,当机器人无法识别人的问题时,如何反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到用户的情绪,设定安抚语气非常关键,以及给用户自定义命名的选择。这些人工调试的智能,为了更智能,真是耗费了不少的人工。
性格人设与人群:最后就是如何让机器人更像人,那么相应配套的就是机器人的人格设计。这又涉及到无数的心理学知识和流行趋势的把握,几十年以前,人们可能更喜欢温顺听话的机器人,但是千禧一代和年轻人中的流行文化更喜欢机器人有自己的个性。 但是在养老机器人领域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更多需要考虑老年人的可接受程度和聊天习惯,以及语速。
拟人表情交互:至于机器人是否要长得像人,是否要像人一样有表情有眼神交互,这也需要看接下来的市场选择了。
让产品说话,第一批种子用户:市场运营的必要性?
家用方向的机器人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是陌生的,智能音箱的普及有利于打开语音交互机器人的市场。因为大多数人群还是希望直接使用成熟化的产品,对于目前很多语音交互机器人来说,必须有一个核心的切入点进入用户的手中。
国内的产品推出,很多都是“国内找角度,国外找印证”的思路,智能音箱走的就是亚马逊echo的思路。亚马逊并没有过度地渲染人工智能这一理念,而是用一个低价的带有人工智能的音箱的身份进入市场,甚至没有开高调的发布会。因此,它是一个低预期但高体验的产品。人工智能不行,再不济也是个音箱,另外加上控制智能家居的功能,还能读kindle上的电子书,这不啻是一个意外惊喜。

当然,这些都是因为发生在2015年,今天,智能音箱的市场已经开始白热化了,比拼价格、比拼体验、比拼后续的服务。
对于小型养老机器人创业公司来说,首先不像大平台拥有如此大的分销推广渠道,不做市场运营和推广的活动实际上是不可行的。但是有个思路可以学的就是,如何让用户在低预期中享受高体验,尤其是第一批种子用户,口碑的裂变尤其重要。
在拥有一定的用户量之后,方才可以开始后续的体验升级,针对市场的反馈快速不断调整。但是在此之前,必须想的是,如何到达用户面前,经得起用户的考验和使用。致力在更多的使用场景中发挥作用,体验流畅无重大bug,努力让第一批用户满意。
线上曝光和线下活动的结合,基本渠道的推广,小型体验会的举办,联合其他同行的展会,甚至针对目标人群的广告和营销,都是必不可少的运营策略。但最根本的策略是,回归到产品本身,用它的核心竞争功能去敲开用户的痛点需求。
我们的机器人也很长的路要走,但更重要的是迈开第一步。
创业维艰,情怀落地不易。

欢迎关注爱见智能科技,关注养老机器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
微信公众号:爱见智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