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森强老师不要扰乱孩子的专注力!
前几天与朋友在她的绘本馆聊天,到了晚上闭馆,有一个6岁大的孩子还没人来接,一直趴在地上看书。老师在一旁打扫卫生、整理绘本,也没有打扰他。
过了会,孩子妈妈到了门口,让孩子收拾东西回家。那孩子确实看入迷了,没有回应。于是孩子妈妈着急地喊了几声:“回家还要做饭呢,快点、快点的!”
起初我也没在意,旁边的朋友却说:“别打扰孩子,等他看完这一页呗。”
妈妈等了两分钟后,见孩子还没动静,于是就硬拽着孩子走了,孩子边走边回头,意犹未尽的样子。
看到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在一场俱乐部的围棋比赛上,有个围观的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一站就是一个上午;第二天又是如此,认真观赛的他引起了一个教练的注意。
这个孩子就是曾被让四子的情况下,战胜日本棋圣、获得过三个世界冠军的九段围棋手:常昊。
也许是兴趣使然,但能将自己的注意力持续地聚焦到一件事上,这不就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吗?
财富、成绩是有形的,像专注力等能力是无形的,而无形的能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往往也是家长在教育上容易忽视的。
没有专注力,只是心里状态的缺失?
失去自信
《当代认知心理学》指出: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一个人要进行正常的生活、努力地工作与学习,就必须选择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信息的干扰和影响。
可见,无法专注就容易受到干扰。做不好事情,便会受到批评,从而导致未来在学习或工作上畏手畏脚,慢慢变得不自信、胆怯。
失去好奇心和创造力
5岁的果果很喜欢玩积木,而妈妈经常指出她的错误,“本来是房子,却搭出小汽车”、“1分钟能拼出的形状,却用了十几分钟”等等,直接导致果果在玩积木没有了耐心、并一本正经的按图纸去做。
孩子认知世界时需要不停地探索,这个过程会调动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将“房子”改造成“车子”是孩子思考的结果。思考结晶没有对错,就像没有对手机触屏的颠覆,也就没有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即使当时的触屏体验并不完美。
失去独立性
幼儿在学步时,多数中国父母都生怕孩子跌倒。而欧美父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即使孩子摔倒,也尽量让他自己站起来。
从生理角度,父母过度保护,会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使幼儿前庭平衡不足。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孩子产生依赖感,选择困难、易受干扰。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应该怎么做?
1、避免责备的隐性伤害
比如幼儿喜欢撕书,那就给他不常用的书撕个够。某些行为并不意味习惯养成,只是刺激触觉而已。大声制止反而扰乱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另外孩子喜欢自言自语,也不要嘲笑他的幼稚。或者胡乱念书时给予制止,少一些规则,多一些引导。
2、默默关注=更好的陪伴
距离产生美,不只适用于成人社交。孩子专心玩游戏时,他没有要求,我们可以不去指点、不用夸奖。如果加入游戏,就以同龄孩子的身份参与其中吧!
3、不包办孩子的兴趣爱好
小孩子的爱好比较随性,如果孩子画画没有了耐心,可以让他再接触下陶艺、书法或者和颜色、颜料有关的活动。艺术是贯通的,强迫孩子一直做不喜欢的事,也许会适得其反。
如果想引领孩子玩的更深入,那就需要父母多做些功课,帮孩子找到不同的兴趣点了。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问题:
1.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2. 孩子成绩差
3. 孩子写作业拖拉
4.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
那么,请加入我们《孩子四轮学习法》,这是一套由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院赖森强教授经多年服务孩子的经验总结出来的针对孩子问题一对一的解决方案,无数孩子的成功案例,证明了我们学习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敬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孩子四轮学习法。
过了会,孩子妈妈到了门口,让孩子收拾东西回家。那孩子确实看入迷了,没有回应。于是孩子妈妈着急地喊了几声:“回家还要做饭呢,快点、快点的!”
起初我也没在意,旁边的朋友却说:“别打扰孩子,等他看完这一页呗。”
妈妈等了两分钟后,见孩子还没动静,于是就硬拽着孩子走了,孩子边走边回头,意犹未尽的样子。
看到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在一场俱乐部的围棋比赛上,有个围观的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一站就是一个上午;第二天又是如此,认真观赛的他引起了一个教练的注意。
这个孩子就是曾被让四子的情况下,战胜日本棋圣、获得过三个世界冠军的九段围棋手:常昊。
也许是兴趣使然,但能将自己的注意力持续地聚焦到一件事上,这不就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吗?
财富、成绩是有形的,像专注力等能力是无形的,而无形的能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往往也是家长在教育上容易忽视的。
没有专注力,只是心里状态的缺失?
失去自信
《当代认知心理学》指出: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一个人要进行正常的生活、努力地工作与学习,就必须选择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信息的干扰和影响。
可见,无法专注就容易受到干扰。做不好事情,便会受到批评,从而导致未来在学习或工作上畏手畏脚,慢慢变得不自信、胆怯。
失去好奇心和创造力
5岁的果果很喜欢玩积木,而妈妈经常指出她的错误,“本来是房子,却搭出小汽车”、“1分钟能拼出的形状,却用了十几分钟”等等,直接导致果果在玩积木没有了耐心、并一本正经的按图纸去做。
孩子认知世界时需要不停地探索,这个过程会调动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将“房子”改造成“车子”是孩子思考的结果。思考结晶没有对错,就像没有对手机触屏的颠覆,也就没有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即使当时的触屏体验并不完美。
失去独立性
幼儿在学步时,多数中国父母都生怕孩子跌倒。而欧美父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即使孩子摔倒,也尽量让他自己站起来。
从生理角度,父母过度保护,会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使幼儿前庭平衡不足。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孩子产生依赖感,选择困难、易受干扰。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应该怎么做?
1、避免责备的隐性伤害
比如幼儿喜欢撕书,那就给他不常用的书撕个够。某些行为并不意味习惯养成,只是刺激触觉而已。大声制止反而扰乱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另外孩子喜欢自言自语,也不要嘲笑他的幼稚。或者胡乱念书时给予制止,少一些规则,多一些引导。
2、默默关注=更好的陪伴
距离产生美,不只适用于成人社交。孩子专心玩游戏时,他没有要求,我们可以不去指点、不用夸奖。如果加入游戏,就以同龄孩子的身份参与其中吧!
3、不包办孩子的兴趣爱好
小孩子的爱好比较随性,如果孩子画画没有了耐心,可以让他再接触下陶艺、书法或者和颜色、颜料有关的活动。艺术是贯通的,强迫孩子一直做不喜欢的事,也许会适得其反。
如果想引领孩子玩的更深入,那就需要父母多做些功课,帮孩子找到不同的兴趣点了。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问题:
1.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2. 孩子成绩差
3. 孩子写作业拖拉
4.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
那么,请加入我们《孩子四轮学习法》,这是一套由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院赖森强教授经多年服务孩子的经验总结出来的针对孩子问题一对一的解决方案,无数孩子的成功案例,证明了我们学习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敬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孩子四轮学习法。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