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洗礼显英雄 生死历练尽芳华 ------影片《芳华》观后感【原创】
战火洗礼显英雄 生死历练尽芳华
------影片《芳华》观后感【原创】
●看完冯导的热播影片《芳华》,我没有被军区文工团文艺战士的曼妙舞姿所吸引,也没有为他(她)们的排挤攀比、争风吃醋所愤怒,真正震憾到我的、戳中泪点的还是那6分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飞驰的子弹、遍地的硝烟,战友被击杀的画面触目惊心,满目的伤兵令人不得喘息,一幅惨烈血腥的撕杀场景淋漓尽致、直击心底。刘峰为了挽救战友被击中右臂、何小萍面对血腥精神失常,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在爱情萌发时却要经历这样残酷战争的洗礼。这就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一名执行特殊任务的军人,必须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他们的举动感人肺腹,他们的芳华至高无尚。
●然而,在被震憾、被戳泪的同时,我更多感到的是一种黯然神伤,一种悲情惋惜。在战场上失去右臂的“战斗英雄”刘峰,退出现役为生活而奔波,最后还要忍受联防队员的欺压与讹诈;因太多血腥而精神失常的何小萍,战后在空旷寂静的操场上面对看护军医的一人独舞,最终还要以悲情为伴。虽然影片对俩人的一生和晚年没有更多的叙述,当片尾看到刘峰与何小萍俩人在蒙自车站的长凳上互诉衷肠、悲情无助的相拥时,心中更是一种隐隐作痛。难道我们的英雄就应该是这样结局吗?难道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的军人就应该接受悲情吗?
●军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和牺牲,在于发生战事时枕戈待旦、随时准备献出鲜血与生命,牺牲在战争前线的英烈们做到了,刘峰、何小萍他们经历了。在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面前,应该怎样应对,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活生生的战友瞬间血肉模糊,16岁小战士浑身被烧焦……这样的场景真的很难想象!我们也许能吃苦,我们也许能奉献,但我们不存在生与死的决择,也不需要血与火的考验。为此,与战争年代的英雄们随时献出宝贵生命来讲,我们和我们的社会没有理由不尊崇这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我们和我们的社会没有理由不优待这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英雄们。
●如果这部影片能有再拍一次的机会,我真心期望,在革命英烈不断得到人们的敬重、英雄模范不断被社会崇尚的新时代,影片的结尾应该换一种方式,让我们看到这些曾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英雄得到礼遇和优待,让我们看到接受过生死考验历练的《芳华》永驻和竞相绽放。
(薛智之0616,拙于12月18日夜,杭州)
------影片《芳华》观后感【原创】
●看完冯导的热播影片《芳华》,我没有被军区文工团文艺战士的曼妙舞姿所吸引,也没有为他(她)们的排挤攀比、争风吃醋所愤怒,真正震憾到我的、戳中泪点的还是那6分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飞驰的子弹、遍地的硝烟,战友被击杀的画面触目惊心,满目的伤兵令人不得喘息,一幅惨烈血腥的撕杀场景淋漓尽致、直击心底。刘峰为了挽救战友被击中右臂、何小萍面对血腥精神失常,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在爱情萌发时却要经历这样残酷战争的洗礼。这就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一名执行特殊任务的军人,必须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他们的举动感人肺腹,他们的芳华至高无尚。
●然而,在被震憾、被戳泪的同时,我更多感到的是一种黯然神伤,一种悲情惋惜。在战场上失去右臂的“战斗英雄”刘峰,退出现役为生活而奔波,最后还要忍受联防队员的欺压与讹诈;因太多血腥而精神失常的何小萍,战后在空旷寂静的操场上面对看护军医的一人独舞,最终还要以悲情为伴。虽然影片对俩人的一生和晚年没有更多的叙述,当片尾看到刘峰与何小萍俩人在蒙自车站的长凳上互诉衷肠、悲情无助的相拥时,心中更是一种隐隐作痛。难道我们的英雄就应该是这样结局吗?难道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的军人就应该接受悲情吗?
●军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和牺牲,在于发生战事时枕戈待旦、随时准备献出鲜血与生命,牺牲在战争前线的英烈们做到了,刘峰、何小萍他们经历了。在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面前,应该怎样应对,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活生生的战友瞬间血肉模糊,16岁小战士浑身被烧焦……这样的场景真的很难想象!我们也许能吃苦,我们也许能奉献,但我们不存在生与死的决择,也不需要血与火的考验。为此,与战争年代的英雄们随时献出宝贵生命来讲,我们和我们的社会没有理由不尊崇这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我们和我们的社会没有理由不优待这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英雄们。
●如果这部影片能有再拍一次的机会,我真心期望,在革命英烈不断得到人们的敬重、英雄模范不断被社会崇尚的新时代,影片的结尾应该换一种方式,让我们看到这些曾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英雄得到礼遇和优待,让我们看到接受过生死考验历练的《芳华》永驻和竞相绽放。
(薛智之0616,拙于12月18日夜,杭州)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