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自恋型的人吗?
![]() |
自恋,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特征。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全然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有何价值。因此我们努力经营生活,期待获得更好的自我感觉。人的自我感觉从内在外在获得的比例不一样。
自恋型的人无法从内在获得肯定感、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非常容易向外去寻找和抓取的。同时这样的寻找也是非常的不稳定。因为他能够敏感地捕捉到别人对自己的不认可,不赞同、不欣赏(可能人家并没有这个想法)。而这时候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感到悲观自卑低落;另一种是感到自命不凡,我已经足够优秀了,是别人的不对。
所以自恋型的人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很容易让人感觉到疲累的、小心翼翼的。当然一开始,你肯定是让他觉得很满意的。不管是需要还是情感的链接上,都是让他满足的。他也愿意付出时间、金钱或者其他来换取这种满足感(这种满足很可能是来源于他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对的事情而不是渴望好的关系的建立或与人交往的内容)。然而这个阶段并不会维持很长时间,然后就会遭到无情地贬低和冷漠地对待。
自恋的术语是源于希腊神话故事中:少年Narcissus长得英俊,很受女孩子的喜爱,但他都残忍地拒绝了。一天,他于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见倾心,再无心恋及他人他事,在水边依依不忍离去,终于慌悴而死。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外在没有可以满足自身的理想客体,爱上自己成为了的最形象的表达。
还有自恋型的人会让人觉得是自私的,什么人最自私呢?当然是小婴儿。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恋型的人是一直在寻找做为婴儿时的那种被全然关注、全心呵护的感觉。这个时候是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的。
而长大后不得不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自恋的人常常不知道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主还是以外在他人的感受为主,或者分不清这些感受,只要结果不好,就会陷入迷茫和无措中,最终为了“平静和谐”形成回避的关系模式。
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所以,需要从小婴儿开始长大,以客观全面的视角来看待成人的世界,看待自己,而不是在自我贬低和追求完美中奔波。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