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拯救美国科学的人 竟然是一位科学门外汉
作者:Pansesus
抱有同样想法的不止布什一人。一名新晋的国会参议员也认为,政府应当在科研活动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民主党参议员哈利·基尔格(Harley Kilgore),一个科学门外汉,也意识了到政府能够有效地领导科研项目。然而,具体到政府具体的领导职能上,基尔格和布什的意见存在巨大的分歧。这也造成布什和基尔格俩人成为政府里相爱相杀的一对死对头。

与一开始就靠专利狠狠挣了一笔钱的布什不同,基尔格来自贫穷的西弗吉尼亚州,他当过律师,教过高中,也参过军,但跟商界交集不多。
1941年当选为参议员后,基尔格马上于次年提出了一项颇具争议法案,即技术动员法(Technological Mobilization Act)。这项法案旨在将联邦政府内所有与技术开发相关的衙门合并到一个机构底下,即技术动员办公厅(Office of Technological Mobilization, OTM)。基尔格的行伍经历丰富,因此他非常关注政府战时动员各项资源,包括科学技术的能力。
当时,联邦政府的技术开发合同都被少数几家私营企业垄断,承包商拿了政府的钱,开发出的技术专利却归自己所有。基尔格听说这档事立马火冒三丈,他认为美国初入二战时许多战略物资的紧缺,比方合成橡胶,就是这帮垄断专利技术的吸血鬼所为。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技术动员法,其核心内容是战时允许政府征召体制外的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以为己用。政府应该建立单一的管理机构资助科技研究,甄别对国家有用的技术并拨以专款,并且强制要求掌握军事相关技术的的企业对政府开放技术使用许可。

基尔格的法案立刻遭到政商军两界广泛的反对。企业代表和部分学术界人士,包括布什,都是美国专利垄断政策的受惠者,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强制征用由政府资助开发的技术。美国军方也不愿放弃对他们手中的技术项目的控制权。这项法案随即胎死腹中。
基尔格并没有因为他在国会山上的处女秀的失败而气馁,他选择来年再战。1943年,基尔格重新修改了草案,新方案中的科研管理机构,即所谓的科技动员办公厅(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Mobilization,OSTM),掌握的权力相较之前法案中的技术动员办公厅要小一些,但同样拥有直接资助基础和应用学科研发的能力。

为了满足反对者的利益需求,办公厅的顾问团成员将来自企业、科研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基尔格的让步并没有打动他的反对者,这次不光是企业和军方,一向排斥政府干涉的美国学术圈也开始严厉批判起他的法案。《科学》杂志的出版者,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也公开发文,批评该方案将会剥夺科学家对科研活动的控制权。
很自然的,布什和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厅也没有支持基尔格的主张。基尔格再次败给了科研活动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

上期回顾:《政府对国家科研的不作为 他用一己之力改变局面》
下期预告:《70年前,美国将国家科学基金管理权完全交给科学界》
(责任编辑:夏冬)
-
cyanh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30 20: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