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两极——读《欧洲思想中的城市观念:从伏尔泰到施宾格勒》
对于城市,长期以来都有着两种对立的观点。简单从形式上看,或可理解为“疏散”还是“集中”的争论。这并非是“广亩城市”和“光明城市”的矛盾。前者认为城市过于拥挤,充满问题。而后者则认为高效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未来的希望。在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一书中,这两种观点的交锋被描述的淋漓尽致。当然,格莱泽自己的观点通过书名也表露无遗。
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长期影响,我国在关于这一话题的态度上一度是暧昧的。一方面上到官员学者,下至普通百姓,对城市人口集中、交通拥堵等问题口诛笔伐,对国外美好的田园城市充满向往。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创造的红利让每个人得益,更有无数中小城镇在跃跃欲试,希望借助城市化腾飞。从曾经“上山下乡”的反城市化运动,到目前每年1.6%以上的城市化率。回望历史,我们的选择竟然反差如此巨大!
但类似的过程实际上并非个案。卡尔·休斯克在《欧洲思想中的城市观念》一文中,还原了从18世纪启蒙运动直到二战前,欧洲思想界对于城市观念的变化情况。通过“城市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从思想源头上解释了为什么对于城市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看法。而如果我们将这些看法还原到建筑史中去看同期建筑的发展,很多乍看突如其来的流派、风格,又有了一层合理诠释。这就是为什么推荐这篇文章的原因。
卡尔·休斯克在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关于伦理道德的问题。若城市某种程度是一个理想国,那么它就充满了判断是非的标准!
通过对伏尔泰、亚当·斯密、费希特等人观点的阐述,在城市是“善”还是“恶”、“拟古”还是“现代”的讨论中,借助对于城市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的共识,引出了早期社会主义者的观点。而在乐观、悲观主义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这种讨论逐渐混沌了,新古典主义展现了这样一种混合的矛盾。纳粹一方面实施反城市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城市满足工业需要。休斯克结尾举的这个例子,说明对于城市的批判已显得幼稚而且过时。
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长期影响,我国在关于这一话题的态度上一度是暧昧的。一方面上到官员学者,下至普通百姓,对城市人口集中、交通拥堵等问题口诛笔伐,对国外美好的田园城市充满向往。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创造的红利让每个人得益,更有无数中小城镇在跃跃欲试,希望借助城市化腾飞。从曾经“上山下乡”的反城市化运动,到目前每年1.6%以上的城市化率。回望历史,我们的选择竟然反差如此巨大!
但类似的过程实际上并非个案。卡尔·休斯克在《欧洲思想中的城市观念》一文中,还原了从18世纪启蒙运动直到二战前,欧洲思想界对于城市观念的变化情况。通过“城市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从思想源头上解释了为什么对于城市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看法。而如果我们将这些看法还原到建筑史中去看同期建筑的发展,很多乍看突如其来的流派、风格,又有了一层合理诠释。这就是为什么推荐这篇文章的原因。
卡尔·休斯克在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关于伦理道德的问题。若城市某种程度是一个理想国,那么它就充满了判断是非的标准!
通过对伏尔泰、亚当·斯密、费希特等人观点的阐述,在城市是“善”还是“恶”、“拟古”还是“现代”的讨论中,借助对于城市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的共识,引出了早期社会主义者的观点。而在乐观、悲观主义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这种讨论逐渐混沌了,新古典主义展现了这样一种混合的矛盾。纳粹一方面实施反城市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城市满足工业需要。休斯克结尾举的这个例子,说明对于城市的批判已显得幼稚而且过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