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
罗素说,参差多样乃幸福本源。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
小时候不喜欢看电影,总觉得浪费时间,因为太多更有意思或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去玩去尝试。
随着人生大事一件件落定,不用再忙考试忙工作忙恋爱忙装修忙成家,突然就有了周末大段大段躺在沙发上晒太阳看电影的时光。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同身受那些喜怒哀乐,或许就是电影特别的魅力吧。
《天才枪手》,智商超群却生活贫贱的男主女主,为了凑够出国读书的学费,铤而走险,却还是难逃命运。电影里,做错的总会被纠正,但现实中,值得的却不一定能如愿。
《缝纫机乐队》,修车主唱,老中医吉他手,白富美贝斯手,痴情小哥鼓手,天才萝莉键盘手和一个油腻的落魄经纪人,看起来无厘头,每个人却也是身怀绝技。底层小人物的音乐励志摇滚梦,的确是很讨巧的选材。
《寻梦环游记》,一个小男孩和一群可爱温暖的亡灵,除了对梦想的执着,更多是对家人的爱与传承。我们的生命,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着。记得上小学时一直住在姥姥家,看着姥姥姥爷每天过着最平凡却也最温暖的生活,立志长大后要写一本关于他们的传记,还专门找来一个本子记录每天他们的日常和对话。记得上面记过一些引发我们哄堂大笑的好玩的事,记过姥姥被卡车碰了一下坚持不用司机赔偿的事迹,记过因为生病不能远行的姥爷去了路口新开的超市第一次坐电梯的自豪,记过跟着姥爷搬家搬了两柜子的书。可惜,从小没长性的我,记了几天就全部丢在脑后了。那些美好的记忆,除了一些仅有的画面,也就那样丢在脑后了。
《相亲相爱》,实在是泪点太多的一部片子。唯一一张合成的合影被雨淋湿,老人惶恐小心地想要擦干却把照片擦破时的痛哭;日思夜想了快八十年后,看到自己丈夫的遗像已经认不出来;仅凭多寄回来的5元生活费,她就坚信他始终爱着她关心着她;最后迁坟时她捧住遗骨说出诀别的一句我不要你了…老人的信念让人敬佩,更让人心疼。她幸福吗?也许她也是幸福的,丈夫生前她照顾好他的父母,丈夫死后她守住他的坟,其实早已经不需要那个人真实的存在于生活中了,也许早就与生命融为一体了。
《狼少年》,时隔47年后,曾经的小花小草已经长大,曾经的少女已经白发苍苍,曾经的少年却依旧如昨。一样的习惯,一样的听话,一样的忠诚。她只是普通人,不管发生过什么,她的生活只能继续,她留下了等她回来的字条,可她并没有再回来。而他生活的全部就是她,她要他学说话,她要他堆雪人,她要他讲故事,她要他等一下,他便一一照做。在他的世界,有所等待可能已经是一种满足和幸福了吧。这种安静专一的人设,完全就是我的菜。
无法拥有的际遇,欠缺的天赋,不敢冒险的犹豫,电影里的主人公一一替我们弥补了。但生活终究是自己在过,想要追求梦想就不能舍不得安稳的生活,想要出类拔萃就不能舍不得享乐的机会,想要成为想成为的人,就不能舍不得过去的那个被保护的自己。
我们追求的始终是我们不曾拥有的,所以追求幸福的路很难,维持幸福的感觉很短暂,这幸福也并不一定就如你所愿。
但那又怎样呢,生命还不就是不断的冒险与折腾。即使我们谁也看不见未来,但是我们都会期待未来。
通往未知的时空隧道,只有用心的舞步可以带你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