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回忆录
2016年12月,杭州,一周。
冬至之前,圣诞之后。
每天,在霓宝小小的家的小小的床上坐起来,深蓝色的珊瑚绒被子像海洋一般,不舍得离开地摸摸,然后开始每一个让人期待的一天。除了能吃到最喜爱的杭帮菜,有时还有米其林餐厅,有名字像海角七号的店,有一口就能让人幸福到闭起眼睛的千层蛋糕和奶盖茶,还有用米色的亚麻布袋装着的满满一口袋的牛轧糖。晚上回到家,一起吃她在绍兴买的孔乙己的茴香豆,温上黄酒,很有滋味地就两口,在空调的热气下面蜷缩在被窝,一边等着身体暖起来,一边互相分享这些年好多好多的经历。直到东倒西歪睡去,发现第二天早上某人又像八爪鱼一样把手脚压在我的被子上。
2016年的冬天,从冬至之前直到圣诞之后。在杭州那几日的记忆,除了这些,最深刻的大抵还有两件事。
1
一件无需赘述,只简单一提就好。是坐在床上很没出息地抱着全家桶啃啊啃,放飞了心情放纵了肚皮,吃得满嘴抹油到处撒欢,被她嫌弃还龇牙咧嘴地笑。然后远方忽然传来一些消息,让看似坚硬实际上脆弱得不堪一击的自己突然觉得可笑可悲。还没吃两口的炸鸡让人再也没有了胃口,像垃圾一样被丢掉,就像曾经把自己很当回事的自己,被人反胃地丢弃。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可能我那时还没有这样的心境,也许是因为对很多事情太在乎太难过了,其实很多东西现在看来,都是一种不该寄托的执念。原来在没有那些烦恼绑缚的异地,人活得反而简单又快乐。总之在凉意依旧萦绕的杭州冬夜里,让人感到暖意的不是空调也不是珊瑚绒的毯子被子,而是在觉得孤独的时候,恰好是在朋友的身边,还有人给予温暖的在乎和依托。
那时的我,已经想好了要去一趟西湖。不过这是很久就有的计划,和从前的那些大喜大悲并无关联。也许来杭州是一场逃亡,但是在那之后,更像是一场放空。一场自己的认真内视,一场自己对自己的救赎。而西湖,那时还并不知道这是一个让人找回自己的地方。
去西湖吧。这便是第二件了。日记本不在身边,这次仅凭回忆。说不定这样只靠直觉,更直接,更真实。
2
一天的时间。早上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和朋友一起洗漱,边收拾自己边放轻松可爱的歌。灌一杯水,带本书,放进背包,踏上旅途。
蹭她的小电驴搭顺风车,坐在后座风驰电掣地飞到地铁站,兴奋又紧张。可惜不能一起去,一个人虽然孤单,没有牵挂也算自由,便可随心所欲了。
到杭州的那天很晚,从萧山机场打车找到朋友家的时候已经要午夜了,所以没能坐上杭州的地铁,想看看杭州的地铁是什么样的,可是真的坐了四十多分钟的地铁,如今又忘记是什么感觉了。和其他城市的地铁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总归是不同的。
西湖在手机地图上看起来很大,周边很复杂,可是走起路来没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地标,着实好寻。在跟着感觉走了半条街拐了一个弯以后,很快就找到了知味观总店。
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什么会擦肩而过然后遗忘,什么又将会深深刻在你的生命记忆里。在知味观的外卖点心小窗口一眼相中了撒着细碎桂花花瓣的白糖糕。白糖糕还是以前看到的书里的记忆。《十年》,书里在江南长大的小阿衡,对家乡的白糖糕心心念念。我曾一直好奇,想象她喜爱的白糖糕会是什么样子,什么口感,可是当看见撒着桂花的那团东西,几乎一下子就认定,这也许就是白糖糕。
卖点心的阿姨看起来很忙没空搭理我,我问她这块有桂花的是什么,是白糖糕吗,她说是呀,桂花白糖糕,然后用一个像是看着“什么都不懂连桂花白糖糕都没见过的白痴外乡人”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挑了一些点心,只能用现金支付让我手忙脚乱的时候,阿姨等待的表情却又异常地耐心可爱。我一直觉得那是因为识货的我在点心刚出炉开门营业的时候第一个选中了最好吃的白糖糕,所以阿姨会很高兴吧哈哈。忘记乱七八糟还买了其他什么,但是那块手掌一样大大的柔软的小东西,让我喜欢到之后都走到西湖边上了又折回去多买了两块。一块带给朋友,一块留给自己继续狼吞虎咽。后来,我才又懂了《十年》里当白糖糕被带回去,“在口袋里捂了一天,油全部浸了出来,挤压得变了形,难看至极”是个什么模样。可是那“瘪瘪皱皱的膏状物体露了头,含羞带怯”的时候,即使已经发凉变硬,还是不舍得地觉得幸福地把它塞进嘴里。
这个模样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段记忆,在这里插入一段题外话。那时强哥去乌镇的时候,拍了河上的模糊夜景给我,和我分享乌镇吃到的民宿家的羊肉面,配了店主自己酿的梅子酒。据他说口味一般般,但是照片里那个小木桌和热气腾腾的面还是让人心生温暖。他走之前答应我说,给我带我喜欢的甜到发腻的姑嫂饼回来吃。
那天坐在学校办公室,等她们都走了,就剩我们两个的时候,他突然悄悄拿出来给我买的乌镇的小点心。他的眼睛狡黠明亮,笑着说只给我带了吃的,没有给别人买怕不够分,特地留下来等大家都走了再给我。姑嫂饼都碎了,小点心们挤压得油浸了出来,浸透了整个塑料袋。吃到碎的姑嫂饼的时候,还是一样甜到发腻,没有别人喜欢吃,还不是我以前吃的那个牌子,也不是我之前吃的那个口味,还都已经不成形地落了一手,两个人呆着不说话还有点尴尬……可是看着他,还是觉得很好吃,觉得高兴地想笑又想哭。姑嫂饼已经不只是姑嫂饼了,可能心心念念在乎的其实是朋友的情谊吧。
有些照片已经丢失了,有些人也已经在生活中走远了,可是生命中有一些人,因为交集短暂,所以反而记忆不会变质改变,永远保持着最单纯纯真的怀念。
3
东扯西扯想到很多,其实就像以前的姑嫂饼一样,有些时候食物除了拥有作为食物的美好口感,还能承载太多太多别的东西,比如吃到食物的人的心境和感情,还有沿途的经历。
那时我握着买到的第一块白糖糕,也是来到西湖以后吃到的第一个好吃的,像个小孩一样在湖边溜达,偶尔蹦蹦跳跳,朝着一个方向——记忆中是逆时针——沿着湖漫步,觉得这样走下去一定能把西湖绕完一圈。在日子稀松平常的西湖边,遇见很多稀松平常的场景,看见出来散步活动锻炼身体的大妈和姐妹们说说笑笑;看见穿着漂亮高跟鞋的优雅女人坐上一辆车,车驶向湖畔优美的中西建筑群中然后在街道里隐没消失;看见一个握着超大毛笔的大爷蘸着小铁皮桶里的清水,在路边的亭子旁地下方形的浅灰色青石砖上挥洒自如,周围围了一圈人爽朗叫好;看见湖边的船篷是经典的蓝白印花,招徕游客的其中一个船夫和其他船夫不太一样,样貌憨实,笑着说,“小姑娘要不要乘小船游西湖呀,给你便宜啊”,我不禁咧嘴笑起来说嗯先不用啦,他又说,“我会给你讲好多西湖好玩的故事咧,这些你自己一个人玩不知道的”“一会儿逛累了还想坐船可以回来找我啊”……终于走到风波亭,转过弯在杨柳岸边看见初冬清晨,阴天里清冷却十分素淡美好的西湖,觉得这并不是我心目中印象里的西湖,但好像,就是我想要的西湖。
这一路上,看到什么想起了,就抓起来吃一口白糖糕,软软糯糯,并不是很甜,可是整个都浸润着桂花的香气,缠绵地流连在舌齿间却不粘牙。一口白糖糕里就有一副场景,认认真真嚼着,像西湖一样绵柔细腻又带着自己的怀抱和力道,让人心中能莫名偷偷乐上好久。
我的西湖是属于秋冬的,秋冬是属于桂花的。桂花,在心目中是一种香气能从秋一直蔓延到冬的植物。它不是永恒的,却是隐秘的,低调的,长久的。默默地盛放,默默无闻只有香气可闻。从西湖回来的时候,出了地铁站在冬天杭州的马路边步行回家,周围是黑魆魆的高楼大厦,疲惫之时竟闻到一股幽深的桂花香气,可又时现时隐。停下来寻觅好久之后才发现就在身边不远处。一棵小小的桂树,只比人高了一点点,花朵已几近凋零,可是还有那样干净纯粹的素淡的香,在不经意的时候悄悄钻进心里,然后又因为已悄然凋零而倏地消失不见。
这样的香,无论出现在什么地方,食物,香水,手皂,润唇脂,都会觉得沁人心脾吧。配上没有一丝杂味的口感绵密的白色白糖糕……也许很多人都不会在意,却实实在在是自己心里的一点点小确幸。
4
给自己一个小目标,走遍整个西湖一周。
向前走到了断桥,在长长的白堤上独行,太阳已经出来了,在桥边还未枯黄的绿叶青草上闪着明媚的光芒。断桥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潘粤明版的白蛇传里面的断桥更简单,更纯粹,更像人心目中的断桥,那是我对断桥的第一印象。查到那个好像是绍兴柯岩鉴湖上的白玉长堤,带着质朴的古意,在剧里面简单明了,又如梦似幻。而西湖的断桥,更大更长,更加精美,因那著名的传说,从历史上一路走来,带着的是多年雕琢的匠气。让想象的归于想象,沉淀的现实就归于现实,各安一隅,似乎也未尝不可。
在桥上租了自行车,中午跑去吃了在上海吃出感情的小杨生煎,味道没什么差别。填饱肚子,然后在苏堤和杨公堤之间纠结先选了后者,一路狂骑。那时已经看不到湖了,杨公堤上汽车飞驰,树林茂密,公路拱桥转弯上下,高高低低起承转合,一度以为自己走错了路,一面在无人烟的道上骑车,一面寻找湖的踪影。一直从北骑到南。有时会看到林边的渔家小屋,静谧得仿佛是自己的幻想和错觉。直到看见苏堤和雷峰塔,才安下心来。
雷锋塔已经有太多故事了,连它的重建也是。重建过后,如今的雷峰塔已经无法再让人想象从前。从苏堤再从南到北骑回岳王庙,苏堤日光温暖,湖面清澈,人潮涌动,更有人情味儿。
这一路上,来时留下印象的是西泠印社的鸿雪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是东坡的诗。想起曾听过的一首《归路十里》,词里面有“鸿爪踏雪泥”,方知原来都出自这里。曲径通幽,在西泠印社后面的小山上迷失方向,心生敬畏,又只得原路返回。
“让岁月把思念,全都掩去。”
5
还了自行车,沿白堤回到断桥码头。风波亭那里的湖边有很多长条石凳,笔直地横在树与树之间,拥有奇异的秩序的美感。躺在石凳上可以看见柳枝飘摇,日光倾泻,湖面像打呵欠一样粼粼发白。带着困意和疲倦小憩片刻,觉得这一刻,西湖是属于我的,就在我旁边,一同午睡。
一直到天色暗了才继续行走。找到了较近的外婆家,西湖附近的餐厅商厦都十分热闹,车水马龙。在外面等位的人很多,可一个人排号居然没怎么等就进来了。印象里点了限量的茶香烧鸡,上汤鸡毛菜,银耳雪梨羹,有没有糖醋小排已经不太清晰了。想要去好好洗个手整理一下自己,却发现了一个人来吃饭的尴尬窘境,怕菜还没上台就被撤掉,只好叫旁边吃饭的一对老夫妻帮忙照看片刻。
一个人的时候,其他还可以勉强,唯独吃饭是不能没有仪式感的。像与陌生人见面却如同是老朋友一样,你看看我,我尝尝你。茶香鸡味道一般,鸡毛菜里面几乎没什么汤,银耳羹只喝了几口,最喜欢的那个菜是最像杭帮菜的了,竟反倒忘记是什么,打包了一些回去。光线昏暗,灯色姜黄,但这一顿饭吃得认真专注,足够满足。对面有一个一样独自来吃饭的女人,全程除了吃饭一直时不时注视着我,也许也是我对她好奇的缘故吧。有种彼此并不在意却又有着同样心境的默契。没有表情,没有情绪,大家把吃饭当作一场与食物的无声会面,一场消磨时光的大事,一次自己与自己的认真对话。
6
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好像爱上一个地方远比爱上一个人容易。一开始就抱着对它的好奇和喜爱,所以走的时候,也抱着喜爱和眷恋。
翻看照片的时候发现大致与记忆无二,有些忘却的记忆靠照片拾回,有些丢失的照片靠记忆重温,也算美好。只是当初的心境,也许只有翻看日记才能更清楚些吧,如今都已经淡却了。
这些年来,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就像在清晨的西湖边上蹦蹦跳跳地吃桂花白糖糕一样,每一口,每个瞬间,十二分的美好。即使离开了,在想起的时候,依旧心生怀念。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永恒的,爱也是,记忆也是。但是有些东西曾经存在。即使已是凋零的姿态,即使终究抵不过时间,即使面目全非。也许最后被淡忘,被遗落,被风吹散。无需道歉,无需执念。它终究存在过,并且在那时,已经无声定格,留在了恒常之中。
7
第一次和她一起吃到的那块千层蛋糕是最好吃的一块,独自旅行送别时她送的一口袋牛轧糖是最好吃的牛轧糖。哪怕有别的牛轧糖更好吃,也没有关系,因为那一口袋曾是你的牛轧糖。所以你看,没有关系,你曾见过的狐狸是最好的狐狸,你爱上的玫瑰,也是最好的玫瑰。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