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版我们仨
有一天,小嘟为家里的三只紫色的毛绒熊取了名字,从小到大——熊一、熊二、熊三,再得意的指了指自己,是熊四,妈妈是熊五,爸爸是熊六。第二天,他最爱的小蜗牛是熊七,后来新增的不倒翁小狗与米老鼠是熊八与熊九,连窗台上的三盆小植物也不能幸免的成了熊氏家族一员。吃饭时,还在自己的位置旁放了个小凳子,熊氏家族成员轮流陪吃。 于是,全天24小时不分的妈妈,我,感觉到了,小嘟也许是感到孤单了。 我们家,就我们仨。 爸爸赚钱养家,妈妈带小嘟与家务,小嘟负责健康平安的长大。爸爸偶尔出去打球、买菜。妈妈与小嘟偶尔出去与小伙伴相聚。周末,爸爸带着去公园或者周边游,偶尔去图书馆,偶尔去市中心逛街。隔个周末,去探望30公里外小镇上的爷爷奶奶。去爷爷奶奶家的那天,小嘟总是特别开心,经常念叨说要去爷爷奶奶家,喜欢热闹却不吵闹的性格已经在爸爸妈妈的潜移默化下初见端倪。 三条线有条不紊的前行。 我们这个家相比现行下的三代同堂的家安静多了。爸爸是独子,妈妈虽有兄弟姐妹,却远在另几个省。爸爸妈妈又是不善交际的人,朋友有几,却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不曾打扰。几乎无人来造访,大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这样味道的家庭,小嘟依然是个开朗儿童,偶尔去到人多的地方,也不会怯场。 爸爸在厨房做饭,妈妈在旁边打下手。 “我想写个普通版我们仨。” 爸爸扫了一眼妈妈,“我们家就你普通点,我跟小嘟都不普通。” 怎么定义普通呢? 爸爸是个学霸,智商被无数次证明比一般人略高,但同时情商也被无数次证明比一般人低。相识10年来,他的事迹我耳熟能详,耳濡目染。好像乱用词了。在人海中,普通得让人无法辨认,可在我的世界里,确实不普通。他所走的路,是梦想照亮的路。 妈妈是个普通的人,二流大学的遍地可见的学历,情商没比爸爸高多少,甚至有点人际交往恐惧症。家务做得是过得去的标准,不会做好吃的炒菜,脾气也不算温柔,遇事还有点不淡定,总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粗犷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傻白甜的心。 小嘟嘛,还小,看不出来。一岁半能说出几首童谣,能说出24个英文字母,两岁能大段大段的讲绘本,两岁半能数到100,背一些唐诗,三岁能唱一首完整的《义勇军进行曲》,认识很多国家的国旗,能做两位数的加法,画一些抽象派的画,搭积木能秒杀妈妈。可,这些,说真的,只是能说明这个小孩记忆力好,有那么一点创造力与想象力,与很多小孩一样,看不出来异于常人之处。爱哭,胆子小,是个不能被强迫的人。会刨根问底,不太好糊弄,爸爸妈妈的策略一直都是科学发展观,试过蒙他,没用,反而是把事情的真相真实的讲与他,得到的效果更好。在每对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特别的,甚至是特别优秀。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都为父母带来不可思议的惊喜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