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 Record
2017.10月-2018.1月 1. 时寒冰 经济棋局,太长了,啰嗦还老义愤填膺的,你这不算写书,叫写大字报。 2. 象棋的故事 茨威格,细腻的心理描写,宁静中缓缓撕裂人心的情节,没有惊涛骇浪,仍然能感人至深。很喜欢里边那个中年男人捉弄情窦初开的少女,匿名给她写情书,却不经意爱上她的故事,有趣。 3. 幸福之路,罗素,第二遍看,重申“精神自律”、“发展外部兴趣”的重要性。 4. 心外传奇,心外手术的历程是:从心外迂回解决问题,到打开心脏,做无血的心内直视手术,到换血,体外循环,最后到人造心脏,各种争议、大胆尝试、力排众议后的坚持看得人荡气回肠。我把主要脉络记载于记事本中。 5. 变形记 卡夫卡,一个短篇,不算很长。素闻我家木心吹捧卡夫卡短篇写得多么好,我看了以后,觉得卡夫卡的心理描写远不如我家茨威格细致生动,但是肢体动作描绘,荒诞的剧情都独具特色,也很厉害。 6. 设计心理学(中文)。英文版看了一章,只能理解词汇意思,无法和中文内涵对应,所以弃而读中文。 7. 启示录,为工作而看,写的不错,毕竟是经典美国读物。 8. 你无法叫醒装睡的人,周濂。我第二遍看,第一次是大三时,现在感觉有很多佶屈聱牙之处,故意啰嗦彰显深度。但收获了一些先进的法治和民主概念,比如那个因错别字而坐火车去新华书店退书的特殊案例的社会效应的讨论,助我更理性地看待法律、道德间的关系。 9. how google works。 英文版花了好几个月才看完,受益匪浅。都是关乎工作习惯,招聘培训等人才管理,组织管理的。光看名词不吸引人,但由于内容是英文的,比中文引人入胜。cause 英文往往非常形象,不像中文干瘪而古板(诗词歌赋除外)。
10.don't make me think. 非常好,简洁易懂。
2018年
1。
极简欧洲史,非常非常非常喜欢,澳大利亚学者写的,翻译中上,不难懂,很有台湾人的特点。不过多条线叙事,以我的头脑记忆起来还是有点难,这是我从小立志不学历史的原因。但凭借我的慧根我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作者对历史故事背后的规律的参悟,非常透彻,直击要点。我记着他说希腊人发明几何,是为了用世间最简练的语言和公式概括自然现象,所以最伟大的那几条“公理”——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便是那么的简明扼要,却充满美感。我也记得周濂在书里提到的那个哲学家陈嘉映说,科学源于常识又创造常识,任何复杂的科学规律如果不能用最简单直接的自然语言表达出来,那么人们就不能声称自己已经了解了它。所以这本书的“简略”并不是空洞的缩减,而是确有一定美感。
2。
哈佛大学,心理学。非常好,少了些认知类的实验,但是举例都很形象,尤其是对顺行和逆行遗忘,看过这么多书都没给解释明白过,它做到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3。
开膛史,很厉害,具体是什么竟然忘了,貌似是年初看的。
4。心理学系列 8本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郭XX),行为科学统计(完美的外国老师编的,重应用更是处处渗透原理的解释,牛逼至极),组织行为(程方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坎特维兹),发展心理(david,很棒,很喜欢,全面,有逻辑),社会心理学(外国人),心理学(哈佛几位教授编的,非常棒,深入浅出,知识全面)
--------------------------------------------------------------
2019年
1。 昨日的世界 重看
作者茨威格说犹太人看重精神世界远高于物质世界,他毫不后悔花了几年大学时光自由自在地品读文学和艺术,毫不关心政治,甚至是体育锻炼。我的大学也是至少有一半儿的时间都沉浸在对知识的十分纯粹的追逐中,包括和很牛的任课老师课间交流,以及读了很多课外书。
2020-2021年
1
炼爱有道,《vista看天》情感专栏作家把信件集合出书,作者思想犀利,批判尖锐,性格爽利,使我们这种迷迷糊糊在男女情感教育上长期空白的中国青年非常受教。最近重看,带着多年疤疤拉拉的“阅历”阅读,思想再度刷新
2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头几个故事非常出人意料,出其不意险象环生,太有趣了!中后段完全没法看,太平庸了,就没接着看。
3
魔鬼数学,前部分“幸存者偏差 bias of survivorship” 和一些统计思想非常酷,用一段序列定义一串音符代表的音乐在音乐库里搜索,而不是直接分析音符的原曲的匹配,很棒。和行为统计说的序列等级如出一辙,这样样本就被简化了,准确性降低一些,但尤其适合并不需要精确分析的场合。
4
我不是教你诈,刘墉
非常棒,各种截图……同样一句话变换了说话的语序、用词、出发点、说话节奏,就能带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引起天壤之别的沟通效果,绝对不是我过去刻板地认为的“圆滑世故拍马屁才叫会说话”。
5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
非常棒,但是太长了,一年了还没看完试读部分
6
聘谁, geoff smart,美国的书,写的非常棒。一个优秀的人求职是有要求的,不是听安排,他会很热情地谈这些要求和目标,招人有时候就是会分析人的面相、语气和态度,不一定是分析对方的专业技术。
2022年
7
八卦医学史,烧伤科医生 阿宝,写得很不错,聊生病对历史的改变,介绍了古代常见的皮肤病、血友病、梅毒等等,前言部分特别体现这位医生对救死扶伤的医生职业的理解和胸怀,要帮病人决定生死,不论对错,对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都是艰巨的任务。
8
说话的魅力,刘墉,非常棒。。。教了我无数沟通要点
9
沃顿商学院谈判课
求职和要求涨薪、调动职位方面的各种鲜活例子很启发我,一再强调要深刻理解对方脑海里的想法,找出想法的根源。寻求改变、让步要循序渐进,别期望一次迈一大步。
10
金刚经修心课,自由就是想做什么的时候就直接去做了,不后悔,也不担心结果。幸福就是安于此时此刻此地,不期待未来,现在就是未来,现在就是终点。你看佛陀(释迦摩尼),他永远是那么宁静安详。
11
只有医生知道,妇科常识,宫外孕危及生命
12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细腻的男人
13
林语堂自传,朴实自在的生活
14
送你一颗子弹,刘瑜。刘瑜太博学了,政治历史知道那么多,英国人很守规矩,自行车不装尾灯都会被路人骂,还有政府官网上清楚刊登如何上门收旧家具的方法,而不是中国这种满目显赫政绩、讲话和开会的网页大标题。
15. 奈飞文化手册 -奈飞人力资源总监 麦考德
奈飞强调自由与责任,告诉员工要自我成长,没有专门的培养。优秀的员工共同形成的文化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公司福利,优秀的人都会期待和同类人为伍。
向员工充分解释公司业务,不要责怪员工不懂,员工不懂的责任在管理者,思考是否是自己没说清楚,不够简白直接。帮助员工理解公司是永恒的任务,要不厌其烦。只有理解自己工作对公司的影响和创造的价值,才能充分认同工作,深入思考,做出巨大贡献。具体可阐述公司目前面临的竞争格局、重大挑战。公司是否公开信息,员工都能通过旁门左道了解,但不如公司直接坦诚公布得来的信息更准确。
和客户有直接接触的员工更需要充分理解公司。
给一些形而上学的思想培训,不如给出可立即上手的知识分享,比如冲突管理培训过于模糊,不如直接教导公司业务知识和客户服务知识。
最好的培训是实际的项目,在实践中应用知识。
公司要做好准备花费充足的时间进行沟通、信息传达,与员工进行丰富的当面一对一对话,把公司的业务和挑战传达出去。不必担心员工会感觉焦虑,坦诚对话足以疏解。
各个公司文化不同,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没有对错。有的人就喜欢温暖团结的小公司,那么就不再适合壮大后的奈飞,那么鼓励他再去一个初创企业。有的人习惯坦诚,在某些公司不接受区分对错的人,那就离开,没什么不好。
直接指出问题,鼓励坦诚相待,最好是当面沟通问题,不要背后议论。直接表达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式。发现别人视角下的自己,帮助自己做出改进。领导碍于情面掩盖问题才是对员工的不负责,让员工永远无法意识到自己能力差,直到被迫离开公司发现已经与市场脱节,才真是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每一次讨论都要有事实依据,不掺杂情绪,并提出解决办法。拒绝模糊的点评,拒绝定性讨论,点评要具体到行为。举例:你不够专心、你的努力程度还不够——是模糊的说法,具体到行为层面可直接hands-on的点评是:1. 你在某件事上花费了太多时间,确实很努力,但应该在另一件事上多投入一些。 2. 你说话太多,应该让别人多一些发言机会。
数据和事实依据 -如何沟通和决策
没有事实依据的观点没有意义。
以事实为依据,而非以数据。不要神化数据的作用,数据本身不形成观点。有时候我们是依赖直觉行动。没有用的数据即便很好很多,也没有实际意义,关注不重要的指标也是浪费时间。
开会的常识:参会以前做好预案,准备应对所有观点。
激烈的辩论引起新的思考,没有人有异议说明没有人在思考。
争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无比正确”,陷入是非争论没有意义,只要站在公司、客户角度思考问题,以对他们有利的方式思考,结论才有意义。不断审视:这样做对客户有什么好处?
招聘定位
招聘只招成年人,例如守时、能够接受否定和拒绝、不情绪化,不需要再单独教导,默认就是该具备的常识。
优秀的人来公司都必须要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最简单的理由——为什么来这儿?“觉得公司业务好玩,有意思。”
不再制定年度计划,代之以季度计划。业务变化快,更短期的预测更准确。
鼓励表达和提问
鼓励员工表达想法,提建议,提反对,最佳鼓励方式是领导主动承认错误,释放信号:欢迎下属提出建议。
提问是最高的理解,优秀的提问和好奇会带来极大价值。
面对面沟通最有效。
员工持续投入工作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对问题真正感兴趣。
16. 李银河说爱情 - 李银河
中国偏于家庭本位,推崇集体主义。西方偏于个人本位,个人快乐第一。
如果说个人主义者不生育是自私,那么以传宗接代为由强迫生育是用集体主义绑架个人的另一种自私。
世界,尤其是北欧,早已普及多种亲密关系,不再限定于固定一对一的伴侣,而是允许多人共处于一段亲密关系、同性恋等。北欧个别国家独居人数已经接近人口的一半。
道理上婚姻应该基于爱而建立。找准婚姻的目的:照顾还是爱的感觉,要耐心等待。
选择独身,要发展好事业和兴趣,要有经济能力独居。
维系婚姻,要保持自己的吸引力,保持新鲜感,增加共同活动:旅行、游玩。
性权利的平等、自然。男女拥有平等的权利,女性无需为性不齿,无需以排斥而自豪,更无需抵触无爱的性。性欲是人类本能,有欲望和有色心男女都无需羞愧,可坦然面对,不可刻意压抑,但欲望的消解不能靠超越底线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接受性活动的丰富花样,无需羞愧。
爱情均美丽,无高低贵贱之分,即便与门当户对有天壤之别,亦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