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哲——读书笔记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基础,人的发展才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目的。要把人的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把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使人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的自由度不断提高、人的个性不断丰富,最终实现每个人都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
在生活实践中,人必须要面对自身存在的有关问题,如人为什么或者,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每个人都要考虑这些问题,自发地形成零散的、模糊的、不稳定的世界观,随着经验的增长形成系统的、自觉的、明确的人生观。理想是人生不断进取的支柱和动力。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
回顾中国青年运动80多年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有大作为。(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只有选择了能在历史洪流中站得住脚的党派或领导人,青年才会有大作为,才会留名青史,否则便不会。而事实却应该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寻找并支持理论正确的党派,共同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所以原文实在是不够客观,且有些本末倒置,有种利用“大作为”这一果而不是用理论的强大稳定性和实用性来吸引青年人一样。从后者角度上来说,青年对共产党的理论上的认同感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对“大作为”的无厘头渴望。)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物质存在于运动之中。(这大概是黑格尔为了消解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的概念做出的努力)
在物质运动中又包含着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1、参考系的不同,2、质的稳定与量的变化。则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运动具有时空特征,并且只有在时间与空间中才能够进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是绝对的。(不仅仅是“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不仅仅是“判断方位的感觉”(马赫))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这大概是对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非欧几何学的适应)物质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但我认为在偏离人们生活实践经验的这一部分,我个人持有不可知论。)
主题客体化造成的人的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形成了人类积累、交换、传递、继承和发展自己本质力量的特殊方式,社会遗传方式,从而使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成果不会因个体的消失而消失。(我将其理解为个人的标签化与在历史长河中做出的伟大贡献)。客体主观化:实践与学习过程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不断提高主题能力,使主体以新的更高的水平去改造个体。
新事物/旧事物:认识一个事物是新的还是旧的,不能以它出现的时间先后为根据,也不能以它是否完善为依据,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
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在于,它以思维为主要形式,以语言为外壳,因而能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的反映。意识不仅是自然界的产为,而且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