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画画养活自己的那些事(三)
画墙绘的画师一年四季八方四面都在跑,像游击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奔着看风景去画的画。比如安顺这次。
虽然是贵州人,但黄果树瀑布一直没去。15年8月份的时候还是丰水期,打过很多次交道的朋友说这边需要帮忙,我和阮冲着瀑布就到了安顺。
初到安顺,觉得它不像贵州的其他城市,贵阳、遵义、毕节……都不像。看了地图,发现安顺处在贵州的中间,或许四下的改变还没那么迅速地侵蚀到这里。一直以为但凡是贵州,山峰、丘陵、崎岖都是有的。可我在安顺看到的的山,如果和毕节相比,同样是喀斯特,却没有一座连着一座,也不高、不险、不大,馒头一样错落着,正如她的名字——安静和顺。她就站在那里,向每个过客低眉浅笑,天空的云落在她的发,地上的湖湿了她的脚,她说,我是安顺。
就是这般的山孕育出亚洲第一的瀑布,不知道她哪里来的力量承起那份十里轰隆,百尺飘雨的雄壮。她温柔的皮肤下,一定流着倔强的血,千千万万地汇聚,终于激扬碰撞,落地生花。
天气也如女子,多变。往往太阳天里也飘满雨,充满阳光的湿润。云在早晚都不同,蓝天白云分得清清楚楚,傍晚的颜色尤其多,各种天象奇观循序上演。
这是自然。
说说人。毕节这些年已经很少能看到少数民族穿着自己的服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了。而安顺还有。只是没看到年轻的姑娘穿,都是过半百的妈妈、婆婆辈。那些半旧的头巾裹着青丝白发,和那一张一张被岁月搓揉了大半辈子脸,一起动人。她们做生意、逛街、坐公交,相互间说的是布依族的语言,同汉族说的是生硬的普通话。
还有一个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布依族,也是和我们说普通话。
安顺福利院,我们画画的地方,他叫许燕。
他说自己十三岁。第一次见他时我不信。他坐在一张有靠背的木板凳上,身体萎缩明明只有六七岁。这瘦弱的身体拖着那张板凳,在过道里蹦蹦哒哒地跑得飞快,吃饭、上厕所,他都这样拖着那条仿佛已经长在他屁股上的板凳,蹦蹦哒哒、蹦蹦哒哒。
他两条腿已经畸形了,带动着手也没多大力气。脑子正常,却被安置在三楼的脑瘫部。
他说是妈妈抛弃了他,他恨妈妈。他说他会唱《我是一只小小鸟》,最喜欢的动物也是鸟,因为鸟有翅膀。他说他会写自己的名字,许多的许,燕子的燕。
燕子的燕,他说是福利院的阿姨取的。喊这个名字,看着他,像是命运被宣告。
他看着我们在多功能厅里画出蓝天白云绿草红花,整天“姐姐”、“姐姐”地叫着,从前门蹦到后门,后门蹦到前门,却从不会蹦到房间里妨碍我们。偶尔不说话,会看到他在对面的活动室里背对着门口坐着。一堆色彩斑斓的器械、玩具中间就坐着一个他,一坐就一两个小时。我们从门口路过,他会转过头来笑着说:“姐姐”。
如此……诡异。
现在能找到在那边画画的图就这几张。学校、儿童机构一般画的内容都是这种。
第一天从四楼的少儿部下到三楼,大家都刚吃完饭。走过几个房间,看到那些脑瘫的孩子们坐在特制的靠椅上休息,有的用安全带绑着。他们咿咿呀呀叫着,有的抬头看着天花板,有的偶尔动那么几下。目光全都呆滞。照管的一两个阿姨在旁边守着,不说话,目光也一样呆滞。
连续看到几个房间都是这样的情景,被什么触及得难受。而那只燕子,从第一天没了翅膀掉到这里后,这样的情景就一直伴随着他。他和他们一起吃,一起睡,一起上同一个厕所。他看到他们哭,他们笑,他们叫。他知道睡在他旁边那个叫兴强的孩子年龄比自己小一点点,不会说话,能走路。高兴时会大叫。身体强壮,经常夹着拉满屎尿的纸尿裤在他旁边走过来走过去。他是否已经适应了那股在过道里久久散不尽的味道?
仿佛,他瘫痪的腿要长出传染的神经,一直往脑袋延伸。
末了的几天,工期就要结束。许燕老问我们什么时候走。说也许再也见不到我们了。我们只是沉默。
答应了他走的时候送他一样东西。可特殊情况,我需要回家一趟,连告别也没有,只能让阮跟他说,要好好学习。
我让他也让自己失望了。
那几天拍了很多福利院的东西,桌子、椅子、窗户,他们放成一排的鞋子,没人转动的铁转椅,可是鬼使神差,手机被格式化,所有图片都消失了。只剩那张我让许燕在废纸片上画的我,他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旁边蓝色的,是他和我的手印。
留在身边的,只剩这张画。许燕,许多的许,燕子的燕。
或许,我们真的再也见不到了。许燕,抱歉。我问过你,福利院的阿姨你最喜欢谁,你只是低着头不说话。也许对于你,我和那些阿姨们是一样的。
虽然是贵州人,但黄果树瀑布一直没去。15年8月份的时候还是丰水期,打过很多次交道的朋友说这边需要帮忙,我和阮冲着瀑布就到了安顺。
初到安顺,觉得它不像贵州的其他城市,贵阳、遵义、毕节……都不像。看了地图,发现安顺处在贵州的中间,或许四下的改变还没那么迅速地侵蚀到这里。一直以为但凡是贵州,山峰、丘陵、崎岖都是有的。可我在安顺看到的的山,如果和毕节相比,同样是喀斯特,却没有一座连着一座,也不高、不险、不大,馒头一样错落着,正如她的名字——安静和顺。她就站在那里,向每个过客低眉浅笑,天空的云落在她的发,地上的湖湿了她的脚,她说,我是安顺。
就是这般的山孕育出亚洲第一的瀑布,不知道她哪里来的力量承起那份十里轰隆,百尺飘雨的雄壮。她温柔的皮肤下,一定流着倔强的血,千千万万地汇聚,终于激扬碰撞,落地生花。
天气也如女子,多变。往往太阳天里也飘满雨,充满阳光的湿润。云在早晚都不同,蓝天白云分得清清楚楚,傍晚的颜色尤其多,各种天象奇观循序上演。
这是自然。
说说人。毕节这些年已经很少能看到少数民族穿着自己的服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了。而安顺还有。只是没看到年轻的姑娘穿,都是过半百的妈妈、婆婆辈。那些半旧的头巾裹着青丝白发,和那一张一张被岁月搓揉了大半辈子脸,一起动人。她们做生意、逛街、坐公交,相互间说的是布依族的语言,同汉族说的是生硬的普通话。
还有一个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布依族,也是和我们说普通话。
安顺福利院,我们画画的地方,他叫许燕。
他说自己十三岁。第一次见他时我不信。他坐在一张有靠背的木板凳上,身体萎缩明明只有六七岁。这瘦弱的身体拖着那张板凳,在过道里蹦蹦哒哒地跑得飞快,吃饭、上厕所,他都这样拖着那条仿佛已经长在他屁股上的板凳,蹦蹦哒哒、蹦蹦哒哒。
他两条腿已经畸形了,带动着手也没多大力气。脑子正常,却被安置在三楼的脑瘫部。
他说是妈妈抛弃了他,他恨妈妈。他说他会唱《我是一只小小鸟》,最喜欢的动物也是鸟,因为鸟有翅膀。他说他会写自己的名字,许多的许,燕子的燕。
燕子的燕,他说是福利院的阿姨取的。喊这个名字,看着他,像是命运被宣告。
他看着我们在多功能厅里画出蓝天白云绿草红花,整天“姐姐”、“姐姐”地叫着,从前门蹦到后门,后门蹦到前门,却从不会蹦到房间里妨碍我们。偶尔不说话,会看到他在对面的活动室里背对着门口坐着。一堆色彩斑斓的器械、玩具中间就坐着一个他,一坐就一两个小时。我们从门口路过,他会转过头来笑着说:“姐姐”。
如此……诡异。
![]() |
![]() |
![]() |
现在能找到在那边画画的图就这几张。学校、儿童机构一般画的内容都是这种。
第一天从四楼的少儿部下到三楼,大家都刚吃完饭。走过几个房间,看到那些脑瘫的孩子们坐在特制的靠椅上休息,有的用安全带绑着。他们咿咿呀呀叫着,有的抬头看着天花板,有的偶尔动那么几下。目光全都呆滞。照管的一两个阿姨在旁边守着,不说话,目光也一样呆滞。
连续看到几个房间都是这样的情景,被什么触及得难受。而那只燕子,从第一天没了翅膀掉到这里后,这样的情景就一直伴随着他。他和他们一起吃,一起睡,一起上同一个厕所。他看到他们哭,他们笑,他们叫。他知道睡在他旁边那个叫兴强的孩子年龄比自己小一点点,不会说话,能走路。高兴时会大叫。身体强壮,经常夹着拉满屎尿的纸尿裤在他旁边走过来走过去。他是否已经适应了那股在过道里久久散不尽的味道?
仿佛,他瘫痪的腿要长出传染的神经,一直往脑袋延伸。
末了的几天,工期就要结束。许燕老问我们什么时候走。说也许再也见不到我们了。我们只是沉默。
答应了他走的时候送他一样东西。可特殊情况,我需要回家一趟,连告别也没有,只能让阮跟他说,要好好学习。
我让他也让自己失望了。
那几天拍了很多福利院的东西,桌子、椅子、窗户,他们放成一排的鞋子,没人转动的铁转椅,可是鬼使神差,手机被格式化,所有图片都消失了。只剩那张我让许燕在废纸片上画的我,他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旁边蓝色的,是他和我的手印。
![]() |
留在身边的,只剩这张画。许燕,许多的许,燕子的燕。
或许,我们真的再也见不到了。许燕,抱歉。我问过你,福利院的阿姨你最喜欢谁,你只是低着头不说话。也许对于你,我和那些阿姨们是一样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