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生存报告
查看话题 >如何知道你是在坚持梦想,还是在一意孤行?|研究:什么是“科学有策略地坚持目标”
“虽然我现在有着一份平凡而稳定的工作,但我心中一直想成为一名画家。这么多年来,我坚持每天练习,也尝试着去考一些艺术专业院校,但却都没有成功。这让我很懊恼,有时候甚至会生气地把画作全都撕毁。看见我这样痛苦,家人朋友们也都劝我放弃。可俗话不是说,凡事不可轻言放弃么?KY,你觉得我该继续坚持吗?”。
我们在后台也收到过许多类似的留言,人们总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应该朝着既定的目标(学业、事业或爱情)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们不仅在过程中感到无比痛苦,到头来也常常发现坚持的结果其实也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这就是我们曾在“你为什么学不会放手”一文中提到过的“昂贵而不良的坚持”(costly perseverance)。
哪些时候该坚持?哪些时候该放弃?什么样的坚持,是能够帮你达到目标,又不会付出太大代价的?什么叫有策略的坚持?看完今天的文章你会得到答案。

坚持是什么?
坚持与放弃,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极端,而是一个连续的“谱”(spectrum)(你会逐渐发现,这个世界上许多我们原以为十分绝对的事物,到头来可能都不是那么非黑即白的)。
在这个连续的谱中,坚持可以表现为:
1.从一而终的追求和持久不变的努力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坚持。它强调了人们对于某一个目标的专注,对其保有持久的兴趣直到目标达成,而不是“三分钟热度”;同时,要保持不变的努力,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还应该加倍努力(Duckworth, Peterson, Mattew, & Kelly, 2007),比如,匠人对于品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或者竞技体育运动员对于“超越”的追求。
2.坚持目标,但改变目标实现的道路
就像儿时的数学题总是有很多异曲同工的解题方法,面对相同的目标,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努力实现它(Wrosch, Scheier, Carver, & Schulz, 2003),比如,对于给我们留言的这位小伙伴,其实成为“画家”的方式并不一定非得从考取专业院校开始。
不过,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人们往往误以为“努力的过程越艰辛,就越能体现一个人的坚持,最终实现的目标也会因此倍显珍贵”——误把“艰辛”与“坚持”等同起来,甚至去简从繁。但其实,学会调整努力的方式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坚持”。毕竟,你的坚持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为了历尽艰辛。(后者也可能是一种自我设障,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3. 坚持目标,但调整对目标的期望值
“坚持”也可以是对同一个目标的期望值的调整。也就是说,我们仍然可以坚持以某种方法实现某个目标,但对所期望的目标实现程度或时间期限等是可以被调整的。比如,有些人想要“逃离北上广”,这种逃离就可以是多年后,当自己实现了财务自由时的“逃离”,而并非要急于一时(调整时间期限),或者每年有几个月的假期逃离(改变目标实现程度)。
当你把坚持与放弃视作是一个连续的谱时,你便能明白,坚持并不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这一种选择。

* 哪些人容易陷入不健康的坚持?
恐惧未知的人
他们对于“坚持”的坚持,其实是源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因为无论是改变实现目标的方式,还是调整对目标的期待(前文所说的坚持的后三种表现形式),都需要他们在原本的生活中做出实质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就是“未知”(Streep &Bernstein, 2015),而相较而言,一成不变的坚持此时就显得更熟悉,更安全。
头脑僵化的人(Fixed Mindset)
对于头脑僵化的人而言,他们之所以认为坚持应该是“从一而终的追求”和“持久不变的努力”,是因为他们总是将目标及所付出的努力都看做是“自我认知”的组成部分(“这些目标和努力就是我啊”),一旦形成便很难再被调整。
被传统观念所绑架的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就是胜利”等,深受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的人,更倾向于认为——人只要保持不变的坚持就能实现任何目标,并且也必须这样坚持,因为一旦有所放弃或调整,便是意志力不足、懒散或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在他们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就像我们文章一开始所说的那样,如果把坚持视作“从一而终、持久不变”的,是十分危险的,它不仅会让人们陷入痛苦与煎熬,甚至使人坚持到最后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果你的坚持用错了方向,反而会降低效率、增加负担。这就需要我们有策略地去坚持。那么,
如何做到有策略地坚持呢?
你首先需要知道,哪些目标是值得坚持的。一个正确的、值得坚持的目标,需要符合正确的自我认识。如此,你才能够设立“可行的目标”(attainable goal),并为之坚持下去。
1. 你的目标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保证坚持的动力
价值观是你内心的准绳,是你决策的依据。因此,首先你需要明白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然后再去衡量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基于这套价值观。比如,你的人生追求是享受而不是成就,那么就应该追求那些能够使自己获得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追求权力或荣誉。如果你认为诚实比金钱更重要,那么就不要强迫自己为了财富而被迫虚伪。
如果一个人所坚持的事情,根本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他只会感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2. 你的目标要符合自己的能力。——提高目标的可行性
值得坚持的目标还必须是和我们自身的能力相匹配的。
我们必须足够了解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更擅长的事情是什么,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劣势和短处,发自内心地接受它们,并努力规避它们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举个例子,一个语言能力较弱的人想要出国留学,如果给自己设定“托福考满分”的目标,虽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但一定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Ta尝试进行自我挖掘,就可能会发现自己在社会活动、领导力上更为优秀,从而扬长避短,在保证英语成绩合格的前提上使其他申请材料更出众,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我们大都具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比如,在遇到挫折或者冲突时,有的人会本能地选择退避,有的人则更喜爱直接面对;面对第二天要考试的压力时,有的人总是会通宵失眠,有的人则会相对淡定。
我们制定的目标如果严重不符合自己的模式,注定是会失败的,我们都无法一觉醒来就变成另外一个人。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目标,有高度的实现目标的动力,而没有考察坚持的可行性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设定了一个错误的目标,但你仍然一意孤行。你陷入了自己“永不放弃”的幻觉中,以为自己超凡脱俗、坚持梦想,但事实是,你陶醉在自我欺骗当中,不但没有实现个人价值,反而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而如果,你只能够保证目标的可行性,而缺乏足够的动力的话,那么结果可能是,虽然你可以完成你在做的事情,但却很难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这种坚持是不幸福的,是缺乏意义感的。终有一天,你会感到自己再也找不到继续坚持的理由,或者在目标实现之后感到怅然若失。

3.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是,只有放弃那些无谓的坚持,我们才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坚持正确的事。
正因为资源有限,如果坚持了不符合自己价值观、或者超越了自己能力的目标,它们会抢占我们本可以用来坚持正确的事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判断眼下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坚持下去呢?有以下几条标准可以供大家参考:
1. 你所坚持的是否有成功的可能
我们之所以坚持一样东西,大多数时候都是期望坚持能为自己带来预期的收获。因此,我们在决定自己是否要坚持的时候,尤其需要认真判断这件事是否有好的结果的趋势或可能性。
由于我们在坚持的过程中会得到一些来自自己和外界的反馈,所以是否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是一个帮助判断的好方法。比如,一个坚持写小说的人是否有获得一些大大小小的奖项,是否得到过专业人士的肯定,是否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这些都是可能帮助你判断的阶段性成果。
不过,有的时候,这种阶段性成果是很主观的,可能会受到确认偏见(confirmation bias)的影响,即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与自己预设一致的信息,而刻意忽略与自己的信念不符或矛盾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决策。因此,我们在判断时,也需要参考他人的观察与建议,而不能只基于自己的主观评定。
2. 这件事的成败取决于他人
还有一些事的结果走向是不由自己做主,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有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坚持追求不爱自己的人——你已经在Ta面前展现出了自己最好的样子,也用尽全力地对Ta好,但对方依然拒绝接受你的爱意。
这不像考试,你知道哪些知识点可能会考,也知道认真准备就有更大的几率能考好,因为结果的审判是有统一标准的,你的付出也会有效果。但在感情这件事上,对方可能仅仅是对你没有感觉,只想要做朋友,而你无论付出怎么样的努力或许都只是徒劳,你的成败也完全由Ta决定。
这时,一味的坚持,也不过是赌无常中的一个概率而已。你做出坚持这个决定的时候,最好已经充分接受了完全失败的可能,也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
3. 这件事让你已经无法活在当下
如果你坚持的这件事已经几乎占据了你全部的生活,让你无法活在当下,甚至连吃饭、睡觉这样的基本生存需求都顾不上了,你也需要提高警惕。无论是坚持怎样热爱或是有价值的事情,都要以能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前提——没有什么坚持会比妥善照顾自己更加重要。
此外,一个人的生活也不应该从时间上到精神上都只被一件事填满,每天做的和想的只有它,这是一个过于极端的状态。要记得,你始终需要拥有关注和享受生活中其他事情的精力和时间。
4. 你所坚持的事让你开始怀疑自己
有的时候,你所坚持的事情可能会让你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或否定——你变得不再喜欢自己。就比如在一段不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对方对你时好时坏,你在这段关系中似乎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知道Ta的下一次“爆发”又是什么时候。
然而,每当你想抽身离开时,又会想起对方那些对你好的时候,或是再次被对方用一些方法操控,比如苦肉计或是不切实际的承诺,于是决定继续坚持下去。可是你发现,你变得越来越讨厌自己,你开始觉得自己很差劲,甚至不值得被爱。此时,你需要意识到的是,会使你全盘否定自己的坚持,一定不是好的坚持。
5. 你好像对坚持的过程本身上了瘾
你屡次发现,当你所坚持的目标达成之后,你只会简短地感到快乐,立刻会被空虚和说不出来的负面情绪取代。继而忙不迭又开始追寻下一个目标。此时,你的满足感可能已经不再是来自目标本身了,而是来自坚持的过程。你要意识到,这种状态可能是有害的。你需要停下来,思考你人生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满足感来自哪里。
如果你发现以上五条描述中,有几条与你自己的情况不谋而合的话,那么这些客观的评估可能已经告诉了你,这件事已经不值得你再坚持下去了。
最后,就像我们开头说的,有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放弃坚持已久的事,或许比坚持本身更加重要。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勇气。但是,无论如何,坚持成立的首要前提,都是一个值得的目标。如果那个人或那件事本身就不值得,坚持根本没有意义可言。
而那些你经常看到的,做出了任性选择、坚持并最终得到了想要的结果的人,大都是找到了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然后持久地努力下去。
愿你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坚持正确的目标,然后再尽你所能做到最好。

想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请关注KY心理课:https://m.genshuixue.com/i/knowyourself?from=singlemessage
关注KnowYourself微信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心理咨询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那些选择丁克的人在想什么?| KY粉丝留言精选:人们是为什么要或不要孩子
点击查看相关微信文章:
我渴望融入人群,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 KY观影:《我们的世界》
你所认为的你自己,可能只是一种假象| 认识自己的5个误区和6种方法
References:
Borchard, T. (2009). 5 Clues You Should Be Letting Go of Something. Psych Central.
Duckworth, A.L., Peterson, C., Matthew,M.D., & Kelly, D.R., (2007). Grit: P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termgo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2, 6, 1087-1101.
Streep, P. & Bernstein, A. (2015).Mastering the Art of Quitting. Da Capo Lifelong Books.
Weinstein, E. (2017). How Do You Stay Motivated When You Want to Give Up?. Psych Central.
Wrosch, C., Scheier, M.F., Carver, C.S.,& Schulz, R. (2003). The importance of goal disengagement in adaptive self-regulation: When giving up is beneficial. Self and Identity, 2, 1, 1-20.
Yousself, E. (2017). How to know when to hold on & when to let go. Elephant Journal.
© 本文版权归 KnowYourself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