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食碗鲜鲜的汕头鱼丸粿条汤
蔡澜在一档电视节目里讲过:不要去追逐山珍野味,那样没有意义。第一因为不常吃得到,自己的味蕾没有足够的积累去构建出评价体系,最终也没有比较的乐趣。再者厨师也没有太多练习这种食材的机会,出品可能连熟练都称不上。
年纪渐长,对奇怪事物的热情也会消退。同样的,在食物这件事情上就少有了猎奇的想法,安稳即可,心心念念不过是日常的味道, 或者就是西方讲的comfortfood 。最终,所有的对食物的美好都来自于记忆,大概是那些吃了几千次的食物才有资格讲comfortfood的。人的样子终究一样,就像早些年,清晨的汕头小公园外马路,经常有穿着得体,拄着拐杖戴着英式帽子的南洋老华侨出现,专注的吃着一碗爱西干面到潸然泪下。一切的好食物,唯有日常而已。

说到日常的comfortfood,于我而言,第一是白糜,第二是粿条汤。白糜下肚暖人心肺,犹如一剂安慰。粿条汤是实在的饱腹滋养,所谓有大满足感。记忆中最早的粿条汤店是姑婆开的,掌勺的是丈公,就在街市的转弯处,妈祖庙的旁边。而家乡就在海中央,自然多用鱼丸,新鲜美味至极。每当鱼市忙碌的中午,粿条摊总是挤满忙碌了一早上的生意人,汤底葱花烙猪油的特殊香味弥漫在这些辛劳而饥肠碌碌的人中间,烟火升腾。下午三四点钟玩耍时光若有路过,姑婆或者丈公会笑眯眯地向我招手,偶尔能得一碗粿条汤吃。幼时的我当时就想,怎么比家里的饭菜好吃那么多呢。然后过了很久,对当时得知"姑婆家的粿条汤铺要关掉"这件事竟无动于衷,也没有丝毫的失落感,想想都不知道是天真的愚蠢还是愚蠢的天真。而许多年后的今天,葱花烙猪油的香味像是遥远的怀念,却像是再也吃不到的记忆中一模一样的味道了。

东家的老板兼掌厨颇为骄傲地跟我说,我的厨房是可以穿白球鞋进出的。一番攀谈拜访,发现果真如此。对喜爱粿条汤的我来说,有幸寻得这么一家食肆真是意料之外的感动雀跃。店家每天定时定量在汕头本地定制的新鲜鱼丸直接秒杀外面肉质呆板的鱼丸鱼蛋。其汤也是清澈的,鱼丸粿条的汤忌讳杂质,就算有好鱼丸,汤底若是不好最终也会差强人意。潮汕人评价一个菜好吃与否,最高级的称赞是“鲜”。酸甜苦辣简单直接,唯鲜一言难尽。自然界二十几种氨基酸的美妙组合,岂是人工味精能比。而今虽说去家不远,只在几百公里外的省城,却也很难吃到一碗可以称之为鲜的鱼丸粿条。出门在外,能遇到一家称心如意的家乡食肆真是难能可贵。

潮汕粿条汤有一种碳化到刚刚好的焦味。老板娘和我讲,广州的猪油质量难以保证。
各种尝试决定换了一种很好的菜油来替代。味道保留了7分,而且让汤的味道变得更加清澈通透,意外的收获。
公众号:岛里吃喝手册

-
像我这样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04 0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