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寻根 ——辛将
“三山五岳”从小便已深刻于脑海之中,“北岳即山西浑源县的恒山”这一基本常识,更是形成了固定搭配,在曲阳妇孺皆知。
■一探北岳庙,深寻北岳根
中华五岳全国闻名,但古北岳恒山其实是我们平日常说的大茂山(神仙山)。据曲阳文保所负责人介绍,北岳恒山之名始见于《尚书?舜典》。史载,舜帝北巡时遥祭北岳,封其为万山宗主。而保存完整的祭祀庙宇北岳庙之所以位于曲阳,距离大茂山脚下有70公里的距离,是因为古代有“祭山不祭颠”的说法
礼有五经,莫重于祀。在我国古代,祭祀是贯穿整个社会生活的大事,而祭祀名山大川则是重要内容之一。据《汉书》记载,至少在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朝廷对北岳的祭祀活动便开始在今河北曲阳。到明代,虽然以山西浑源玄武山为新的恒山,但祭祀活动仍在曲阳北岳庙举行。
■细品文化“古北岳”
曲阳北岳庙全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百姓俗称“窦王殿”(传说隋末窦建德义军曾在此驻扎),自北魏景明年始建,唐贞观年又得重修。北岳庙繁华鼎盛时期,总占地面积曾达到17.4万平方米,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如今,虽然它的历史功能随着社会的演变已经不复存在,但古建、碑刻、壁画、雕刻等几大瑰宝,形成了北岳庙独特的古北岳文化,让这里散发着永久而迷人的魅力,不仅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前来研究、临摹、探讨。
1)建筑艺术的殿堂
纵观北岳庙之建筑,细致精巧,雕梁画栋,气势雄伟,蔚为壮观,不得不说这是一座壮观恢弘的建筑艺术殿堂。现存的北岳庙,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39米,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东西厢对称的古典建筑形式。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在中轴线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飞石殿、三山门、凌霄门、御香亭、朝岳门、午门等。正殿两侧是东、西昭福门,还有碑楼等其它建筑8座,散建在中轴线两厢。
德宁之殿始建于北魏,坐北朝南,气势恢宏,是我国现存的元代木结构中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五岳祭祀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德宁之殿的建筑布局符合《营造法式》所规定的形制,结构设计凝结着宋元过渡时期特有的建筑技术精华。彩绘色调搭配轻重得当,给人以朴素淡雅之感,时代感极为强烈。
2)“曲阳鬼,赵州水”
北岳庙最为壮观的是“德宁之殿”内的壁画。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念叨过“曲阳鬼,赵州水”,听他们讲“曲阳鬼”救人施善的故事。后到北岳庙才懂得,之所以有这样说法,只因民间流传曲阳北岳庙壁画人物与赵县柏林寺壁画上的水皆为吴道子所绘,而曲阳德宁之殿壁画上的“飞天神”就是“曲阳鬼”的原型。
德宁之殿内东西两山墙壁及后门照壁均绘有巨型彩色壁画《天宫图》,以“画幅大(最大一幅面积达216平方米)、人物画像大(最高者6×5米,次高者3×3米)、气派大”著称于世。东西两壁画幅各长18米,后门照壁画幅长27米,三画均高8米。东山墙壁画名为《云行雨施》图,画面上部为在云雾中摇头摆尾、上下翻滚的巨龙,下部为众天神摇旗呐喊、轰雷驱雨的壮阔场景。画面保存完整,布局疏密得当,技艺精湛,明显保持了唐代吴道子人物画“衣带当风”的画风。画中人物线条流畅自如,色彩浓淡适度,着笔工整有法,形象优美传神。西山墙壁画名为《万国咸宁》图,画面上部为执枪倒戈、御风奔腾的飞天神,俗称“曲阳鬼”,其形象面貌狰狞,毛骨耸立,肌体健壮,腾云驾雾,为德宁之殿壁画的代表人物。下部为众天神偃旗息鼓,得胜班师的欢庆场面。
3)历史碑刻 品读千年
长长的碑廊,沿着院墙延伸。矗立在那里的一通通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石碑,散发着浓郁的古碑文气息。除碑廊外,在这个院落,在各式碑楼、碑亭里,存有碑、碣、经幢200多通,是燕赵大地最大的碑刻群之一。、碑刻自南北朝北魏、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至民国,各代碑刻俱全,碑刻内容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用诗词歌赋记等不同文体撰写的观感,真、草、隶、篆、行书字体均有。碑刻中最早的是北魏和平三年刻制,是全国现存碑刻中的珍品。
4)“雕刻之乡”品雕刻
曲阳是闻名中外的“雕刻之乡”,北岳庙收藏的历代石雕佛造像和神态各异的石雕狮子,体现着曲阳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走进北岳庙的雕刻艺术馆,你会看到古雕刻作品涉及人物、动物、佛像、经幢等,而“西汉石虎”、“北魏石狮”、“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灯”、“唐代大佛”、“石佛笑和尚”、“金代经幢”是其中的最佳。北岳庙内还建有博物馆,建筑风格为古典式四合院,共设青铜陶器、定窑瓷器、石刻造像等三个展室,展出文物精品200多件。馆内门柱上均刻有书法名人题写的楹联。